如何讲硒产品(硒产品图片)

硒宝 11-23 10:08 142次浏览

如何讲硒产品(硒产品图片)-硒宝网

我国富硒农产品存在概念混淆、标识不清、标准不健全、恶性竞争、鱼龙混杂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硒产业的健康发展。但随着我国食品功能化和营养化时代的到来,富硒产品将是发展空间巨大的朝阳产业。

硒,一种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生观念的增强,各种富硒产品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我国许多企业也看到商机,积极投入到富硒农产品行业。但当前,我国富硒农产品存在概念混淆、标识不清、标准不健全、恶性竞争、鱼龙混杂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硒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日,首届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旨在探讨富硒农产品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推介富硒技术产业化先进典型,引导富硒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政府、科研机构、投资企业在富硒农业技术与产业创新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物以“硒”为贵

硒是人和动物生命必需的,且从外部摄取的微量元素,元素符号为Se,和硫是同族元素。

据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吴文良介绍,人体40多种疾病与缺硒有关,包括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白内障、婴幼儿猝死症等。

芬兰27年的实践证明,摄入适量的硒可降低70%慢性疾病发病率,而我国2/3人口普遍缺硒,甚至由于严重缺硒导致了某些偏远地区的一些地方疾病,如黑龙江省克山病。

统计显示,中国人的硒摄入量约为40微克/天,美国、日本却早已超过了120微克/天。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成人每日最低硒摄入量为50微克/天,与我国差距仅为10微克。

据了解,我国是一个硒分布不均、总体缺硒的国家。缺硒的国土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72%,有22个省是缺硒或贫硒地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需要通过外在补硒来保证健康。

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强调,我们要像补碘一样抓补硒。

事实上,国家早已重视这个问题。2013年,国家启动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门项目“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旨在通过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全面提升我国富硒产业水平、规范富硒产业发展、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该项目由吴文良担任首席科学家。

“通过各种富硒食品进行‘食补’是当前最好的补硒方式。”吴文良说。

然而,硒也是一把双刃剑。缺硒和高硒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中国是缺硒与硒摄入过量同时存在的国家。”吴文良说。

硒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如湖北恩施鱼塘坝、陕西紫阳双安地区发生过硒中毒事件。高硒也会产生很多毒害,如人的毛发脱落、指甲褪色和变脆等。

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刃剑“决定了富硒农业生产是非常严谨的事情,“需要根据土壤特性、植物吸收转化规律等因素精确控制农产品中硒的含量和形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郭岩彬说。

专家也表示,中国的硒资源并不缺乏,但由于硒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极大,而且存在于土壤中的硒一般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这给硒产业发展定下了不低的技术门槛。

产业困境:品牌之忧

毋庸置疑,硒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人们也知道通过食补是最好的方式。

但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硒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它是维持人体机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陌生则由于科学补硒仍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目前,富硒大米、富硒玉米、富硒小麦、富硒葡萄……各式各样的富硒产品横空出世,但有多少产品是富硒的?消费者往往不清楚。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赵桂慎介绍,富硒食品一般分为地源硒富硒食品(又称天然富硒食品)和外源硒富硒食品(又称人工有机硒食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发现富硒土壤的省份有24个,主要农产品有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富硒食用菌、富硒玉米、富硒水果等30多种富硒农产品。

“我国富硒农产品市场每年以9.3%~13.1%的速度递增。”赵桂慎说。

富硒产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事实就像长期研究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吴文良讲到的,富硒产业在迎来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国目前硒产业产品,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孰真孰假,难以分辨。”

例如,2014年4月江苏出现的富硒茶被指“暗藏玄机”,被查出质量不合格、含量不达标。

目前,国内富硒食品产业发展面临同构化竞争的挑战。以富硒大米为例,生产地区众多,如安徽巢湖、江苏洪泽湖、河南唐河、黑龙江鸡东、浙江绍兴、江苏南京、重庆江津、江苏连云港等。

资料显示,全国已有21个县生产富硒大米和杂粮,拥有富硒大米品牌达25个。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其区别,因而初级富硒农产品的开发面临同构化竞争的挑战。

专家表示,与同构化竞争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低、区域内竞争激烈,对富硒农产品品牌带来较大的冲击。

此外,“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没有形成国家品牌。”赵桂慎说道。

对于这个关系公众健康的朝阳产业该如何发展,赵桂慎建议,企业要有品牌,研发机构要有能力,基地要有技术保障,市场要有监管。

制定标准:大有“硒”望

事实上,由于硒食用量的安全范围较窄,各地区富硒农产品含硒量不同,天然硒与人工硒并存,硒含量各自不同。因此,专家们表示,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较为完善的标准及管理规模体系。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富硒食品产业赢得市场竞争和加快发展的机遇和关键所在。

“目前,硒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标准不统一。”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表示。国家层面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各个地区的测量存在差异。要推动硒产业发展,必须先解决标准之争。

吴文良也表示,要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以富硒小麦和富硒稻米为我国食物补硒的主要载体,并进行补贴。

据了解,为确保富硒产业健康发展,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落户湖北恩施。湖北省食品与安全地方标准《富硒食品含硒量要求》已通过专家论证,即将发布实施。

目前很多地区制定有本地的标准,如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了《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陕西省地方标准),一批富硒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识登记保护。“但富硒产品的国家标准依旧处于缺失状态。”

孙树侠认为,应尽快加强富硒产品的标准化制定,形成硒产业“国标”。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蕾说:“用标准规范富硒产业,引领产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用标准创造富硒产业的未来。”

此外,硒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有规范的标准,还要注重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对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发起成立了中国富硒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高潮、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谭建安担任联盟顾问。

毋庸置疑,在标准不断完善和产学研不断结合的情况下,硒产业的发展能够验证“中国富硒研究第一人”“硒产业之父”谭建安在论坛上所说的话,“随着我国食品功能化和营养化时代的到来,富硒产品将是发展空间巨大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