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硒集团产品(聚硒集团模式)
4月12日,湖北技术交易所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论证会在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以下简称国硒中心)和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产业学院(以下简称硒产业学院)召开。专家组一致认为,《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加工与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成熟度9级(最高等级),科技成果创新度4级(最高级别),技术先进度7级(最高级别),该项目整体技术在硒科学与工程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
《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加工与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由武汉轻工大学、长江大学、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硒多宝饮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国硒中心主任、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联盟理事长、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武汉轻工大学硒产业学院院长程水源作成果汇报介绍说,本项目基于20余种恩施当地的富硒植物的硒含量及赋存状态的测定分析,发现了堇叶碎米荠富硒能力最强,揭示了硒在植物中迁移及富集规律;构建了基于植物聚硒机理的富硒植物种质资源培育及强化技术体系;建立了基于物理场强化植物源富硒可食因子绿色分离富集新技术;生产了基于异源复配技术的系列富硒食品。本项目成果已制定14项规程标准,授权21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项),发表硒科学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43篇,出版12部专(编)著。项目成果在“世界硒都”恩施和省内外多家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项目针对硒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聚硒机理不明、植物富硒技术不完善、植物源富硒可食因子检测及精深加工技术缺乏等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项目的成果已在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圣唐乳液有限公司、陕西慧科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硒多宝饮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高效循环绿色发展。项目发展了基于植物聚硒机理的富硒植物种植资源培育及强化体系,建立了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高效绿色制备技术及其硒形态高效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开发了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异源复配关键技术并创制了系列加工核心设备。从主要技术内容与创新点出发,介绍了植物聚硒机理及聚硒效应、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高效绿色制备技术、植物源富硒可食用因子硒形态高效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异源复配技术的系列富硒食品的开发及生产。
武汉轻工大学校长董仕节参加会议并致辞。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作为专家论证会组长,武汉大学教授程虹作为副组长,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李冬生、湖北省农科院教授游艾青、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池汝安、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徐晓云、湖北大学教授张江作为专家参加论证会。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湖北省技术交易所主任赵跃民、评估师王鑫,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储震,副总裁丛欣,国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德,武汉轻工大学科技处处长胡中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平、科协常务副主席李建芬、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黄刚、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刘玉兰。
【媒体链接】
1.湖北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