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什么元素(碘元素是金属元素吗)
我国的农业发展,距今已经有超过8000多年的历史。曾经有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和创造。而在知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现如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当中更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农业增产灵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款类似吲哚乙酸的产品,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开花、结实,防止蕾铃脱落,增加铃重,缩短发育周期,提早成熟。在农业上的巨大价值,也让其成为了众多农药企业关注的焦点。
我们都知道增产灵的主要成分为4-碘苯氧乙酸,而4-碘苯氧乙酸的合成中一氯化碘是最核心的原材料。提到这一点,如何选择一氯化碘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每一个农药企业应当重视的关键点。
一氯化碘是什么
一氯化碘是氯和碘形成的化合物。也称作氯化碘,现如今一氯化碘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广泛地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分子式为ICI,分子量为162.30。是一种棕褐色的液体或者是黑色的结晶体,其中结晶有两种变体:a型体为黑色针状,稳定性比较高,通过光照呈现出红宝石色。b型体为黑色片状,具有不稳定性,通过光照显示为红棕色,有氯以及碘的气味。
它的熔点不高,只有27度,沸点在97.4度。这种元素不吸潮,也不溶于水,但接触空气的时候会形成五氧化二碘。当一氯化碘遇到水时,会分解成次碘酸和氯化氢。也可与许多单质发生作用,比如说钾、铝、白磷等会发生爆炸反应。其中与铜、铁、砷等元素反应剧烈,与纳、镁、硫等元素反应缓慢。与金属氧化物产生作用形成氯化物和碘化物,与有机物发生碘化作用,并且同时呈现氯化作用。这种元素可以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和乙酸等,一般用来检测碘值以及有机合成,而且还可以当作强氧化剂来使用。除此之外可以当作碘化剂,用于芳环上的碘代,油脂碘值的测定。
一氯化碘的应用
除了以上的作用之外,一氯化碘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制成增产灵农药。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农业发展大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农业就有了一套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完整的生产结构。因为人口较多,几千年以来我国一直以种植业为主,其中粮食的生产尤其重要。
而增产灵作为具有生长素活性的苯氧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助推剂角色。以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阻止离层形成等作用,由植物营养器官输送至植物生殖器官促进开花结果,使同化物向旺盛生长的器官运输,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其主要成分4-碘苯氧乙酸,可以产生类似吲哚乙酸的生理作用,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开花结果,防止蕾铃脱落,增加铃重,缩短发育周期,提早成熟。可以在大豆、水稻、棉花、花生、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应用,在传统观念当中,种植五谷可以说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不管是碘苯氧乙酸还是一氯化碘,都与我们之前提到的水产碘类消毒品,诸如碘化钾和聚维酮碘以及季铵盐络合碘等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同样都需要以优质的碘元素作为基合。关于优质碘原材料的选用这一方面,来自金海碘的创始人耿冬秋女士在之前的文章当中,也曾经专门为我们做过相关的科普:目前全球最优质的碘均来自于智利的新维多利亚的碘矿。金海碘依托独有的南美资源,才得以持续不断的为厂家提供最优质的精碘、海藻碘、碘化钾、碘酸钾、碘化钠、碘化亚铜以及聚维酮碘等几十种不同系列的碘的产品。
除了一氯化碘之外,还有一种元素很容易与它混淆,它就是溴。连德国著名的化学家李比希也曾把这两种元素混淆在了一起。而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让他错过了留名青史的绝好机会。
溴
溴是一种原子序数为35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是卤族元素之一。溴分子在标准的温度和压力之下,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红黑色液体,其活性介于氯和碘之间。挥发的溴蒸汽具有腐蚀性并且有剧毒。溴用途有很多,它的化合物可以被用来当作阻燃剂、净水剂、杀虫剂等等。在照相领域当中,溴与碘和银的化合物可以用来当作感光剂。在军事上溴是催泪弹的重要催泪剂。
溴最初是1826年由一位来自法国的青年化学家波拉德首次刊登出来的。当时那个年代在化学界非常流行一种用海藻来提取碘的方法。善于观察的波拉德在提取出碘晶体之后,偶然发现在前扎的底部仍旧沉淀着一些黑褐色的液体,并且他还发现这些液体散发出一股极为刺鼻的臭味。因为好奇波拉德重复做了几次实验,每一次都得到了相同的液体。在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双重作用之下,波拉德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想要搞清楚这些液体到底是什么。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波拉德发现始终无法将这些东西分解。于是他坚信,这是一种根本就没有发现过的新元素。
波拉德给自己发现的这种元素起名叫做“盐水”,并且上报给了当时的巴黎科学院,科学院在通过了他的报告之后,将这种新元素起名为溴。随即波拉德就发表了一篇叫做《海藻中的新元素》的论文。
这篇论文当时轰动了整个化学界,而另外一位叫做李比希的德国青年化学家,更是被震惊的无以复加。因为早在一年之前,李比希也曾经在海藻提取实验当中发现了这种散发出刺鼻臭味的黑褐色液体。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对这种液体产生新的研究想法,而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想当然的以为这种液体就是氯和碘形成的化合物,也就是一氯化碘。在实验完成之后,他简单的将瓶子上面贴上了一张写着一氯化碘的标签,便随手丢在一旁束之高阁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个被他扔在角落里渐渐遗忘的,写着一氯化碘的瓶子里面装着的,才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能够让他留名青史的溴元素。
懊恼不已的李比希将这个写着一氯化碘的瓶子放回了自己的柜子里,并且在柜子上面写上了“错误之柜”。又把这张错误的标签揭下来,装裱在镜框里,提醒自己以此为戒。从那以后的李比希在没有任何可靠的实验证据下,绝对不会再轻易下结论了。而这一次的失败,也让李比希后来成为了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和农业化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巨人。
科研就是累足成步
现在回看这两种化学元素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多的理论建设并不完善,或者是会受到其他的影响因素导致走了许多的弯路,一如当年的袁隆平教授在年轻的时候就坚信“获得性遗传”学说,他认定将不同的植物嫁接在一起就会产生新的物种,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把番茄嫁接在马铃薯上,甚至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德国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发明了阿司匹林之后的第11天又发明了海洛因。但当时没有任何人知道海洛因的毒性。以至于这种被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包治百病的神药”,在全球范围内害死了数不清的无辜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的发展,总会经历反反复复的失败与过错,但失败与过错也让我们学会了在探索中成长。就像李比希一样,经历过的失败是为了更好的反省,九转功成,累足成步。在这里送上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最好的好人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小小的缺点往往会让未来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