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富硒水果(澳门水果)

硒宝 11-21 18:09 147次浏览

澳门富硒水果(澳门水果)-硒宝网

我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澳门富硒水果(澳门水果)-硒宝网

澳门富硒水果(澳门水果)-硒宝网

祁阳槟榔芋基地

澳门富硒水果(澳门水果)-硒宝网

天然放养的东安鸡黑羽系

南县小龙虾养殖基地

澳门富硒水果(澳门水果)-硒宝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春秋有机茶叶有限公司茶叶基地全景

热烈祝贺 我省新增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已有72个产品获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它们是最能代表湖湘特色的地产风物;它们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它们是助农增收、精准脱贫的金色钥匙——

“地标湘军”再添劲旅

又到岁末,从省质监局传来喜讯:我省南县小龙虾、古丈红茶、祁阳槟榔芋、东安鸡4个产品新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省地理标志产品已达72个,涉及养殖业、种植业和加工业等领域,分布全省14个市州、92个县市区。核准使用专用标志企业329家,带动上下游企业1500多家,年总产值达近1200亿元。

地理标志是国际上认可的货源标识、质量标识、品牌标志,是产品行走市场的“通行证”。近年来,我省立足湖南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坚持精品战略,积极探索实践,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被列入省质监局重点工作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从2015年开始纳入省政府对省质监局绩效考核范畴,与全局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经费支持政策,给予每个获批产品的龙头企业奖励20万元。省质监局从年度预算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80万元,分别奖励补助给新获批准的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随着一系列鼓励申报、加强保护、积极扶持地标产品措施的出台,我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蓬勃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脱贫攻坚的“助推器”。目前,全省51个贫困县市,有40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区域覆盖了38个贫困县市,80%以上的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后产值增长一倍以上。新晃建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安化黑茶成功列入了中欧地理标志“100+100”互认互保产品名单,为其抢滩欧洲市场打开了突破口。

今年4月,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省质监局调研质量工作时强调,要发挥质量监管在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中的重要作用,打好脱贫攻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三大战役。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既是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欧阳彪指出,全省质监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好许达哲省长调研质量工作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特别要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抓手,大力推进武陵山、雪峰山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力度。到2020年,消灭贫困地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空白县”。

下一步,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将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做好申报文章,壮大“湘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队伍。目前,我省又有新晃侗藏红米、雪峰山鱼腥草、会同魔芋、龙山百合、德山大曲等5个产品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技术审查,另外还有凤凰小黄姜、保靖黄金茶、雪峰乌骨鸡、松柏大米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建议省政府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纳入对市州人民政府的质量考核范畴,并长期建立奖励或补助制度。

二是做好保护文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保驾护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核心生命力是质量品质的保证。省质监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机制,组织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打击假冒伪劣,确保质量特色。

三是做好宣传文章,不断扩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影响。坚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宣传常态化,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及各类专题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巩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地位,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鼓励地理标志产品产地通过“采摘节”、“捕捞节”、“品果会”等特有的旅游节会活动,扩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影响。

四是做好引导文章,促进地标产品品牌效益转化。大力推进“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活动,努力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的结合,助推我省地理标志产品走向国际化。

春风又绿湘江岸,芙蓉国里芳菲竞。当党的十九大春风劲起,更多的具有湖南地域特色的“湘字号”精品正承载着三湘四水发展的梦想,寄托着贫困山区脱贫的愿望,昂首阔步,走向全国,拥抱世界!(王 珊 吴廷瑞 王 诚)

百年槟榔芋 富足新祁阳

●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祁阳槟榔芋

● 保护地域范围 祁阳县文明铺镇、龚家坪镇、大村甸镇、文富市镇、黎家坪镇等5个镇现辖行政区

祁阳,始建于三国时期,因地处祁山之南而得名。这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邑县,祁阳种植槟榔芋的历史已逾百年。

据1993年版《祁阳县志》载,祁阳文明铺镇香塘铺村民于宣统三年,开始培育新的芋头种,因芋头形似槟榔,而得名“槟榔芋”。槟榔芋种于田坎沟边,味道香脆可口,深受乡民喜爱。

上世纪40年代,槟榔芋扩种到成片稻田,文明铺镇被誉为“槟榔芋之乡”。自1956年祁阳槟榔芋开始出口创外汇,曾深受香港市民欢迎,比江永香芋和荔浦芋头进入香港市场要早。1986年,祁阳种植面积达3107亩,总产2482吨,远销衡阳、长沙、广州、香港、澳门等地。

祁阳槟榔芋主产区位于“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地带,雨水少,干旱较多,其夏秋气候有“十年九旱”之称。充足的光照,较少的降雨量,弱酸性的砂壤、红黄壤,排灌方便的渠系及优良的水质等,给祁阳槟榔芋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的环境。7-9月,正是芋头成型的时候,干旱的气候有利于淀粉的形成,也造就了祁阳槟榔芋独特的优良品质。

祁阳槟榔芋与一般芋头相比,个儿较大,重者每个3000克至4000克,甚至5000克以上。表皮褐色,皮薄,光滑, 剖开可见芋肉布满均匀的紫红色花纹,肉质嫩白,紧密细腻。熟化后芋香浓郁,清香甘甜,粉糯不腻,绵软甘醇,炖汤不浑、久煮不糊。而且祁阳槟榔芋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钙和无机盐等多种成分,营养丰富,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之功效,被当地人称为“蔬菜之王”。

祁阳槟榔芋既可作蔬菜,也可作主食。既能制作糕点、芋粉、芋片、芋丸等副食品,又能汤煮、油炸、红烧、热炒、干蒸等烹调,既是人间的美味佳肴,又是滋补身体的营养珍品。在各种宴席上“油炸芋片杂烩”和“香芋扣肉”是湖南“十甲碗”中必不可少的“两甲碗”。

在祁阳槟榔芋主产区,祁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槟榔芋产业作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大力开发“祁阳槟榔芋”这一品牌,积极开启祁阳槟榔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在国家质检总局和湖南省质监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祁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7年11月15日祁阳槟榔芋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理标志是产品的名片,也是质量标志;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仅产品身份之变,也推动了生产方式之变,产业发展之变。祁阳槟榔芋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销商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的“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大规模形成,价格每公斤提升1元左右,标准化种植管理每亩增收250公斤左右。今年,祁阳槟榔芋种植15000亩左右,亩产2000-2500公斤,净增收益3800万元左右,带动了上万贫困户精准脱贫。(刘勇 唐小云)

香飘千年富万民

●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安鸡

● 保护地域范围 永州市东安县现辖行政区域

这里是湘江入湘的第一县;

这里曾孕育出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清太子少保席保田、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等历史名人;

这里是素有“湘南门户”之称的永州市东安县。

来东安,你一定得尝尝国宴菜谱之一、八大湘菜之首的东安鸡。

从西晋时的“陈醋鸡”到清末时的“官保鸡”,再到民国时叫“东安鸡”,经历了三个朝代演变的东安鸡肉质滋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腻。于是,它成为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设宴款待的首选,也让郭沫若念念不忘,在《洪波曲》中都记载:数菜中东安鸡特佳。这其中,东安本地产的新鲜土鸡功不可没。

经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对东安鸡肉品质长期监测,东安鸡肉富含丰富的硒、铁等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出常规鸡肉15%以上,胆固醇含量比常规鸡肉低60%以下。

东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安鸡肉独特的品质。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东安县,山林区没有工厂,无三废污染,森林资源丰富,丘冈山地占80%以上,花生、油菜、小麦、马铃薯、瓜类等农副产品产量高,为东安鸡的养殖提供了理想的放养场所和丰足的饲料资源。而长期以来,东安当地老百姓在养殖东安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山地放养结合、饲喂本地产的粮食、蔬菜和野生饲料的传统养殖方式,对保持并充分发挥东安鸡肉优良肉质风味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东安鸡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东安鸡规模化养殖、市场化开发。2009年,建起了东安鸡养殖保护区和东安鸡繁殖场,东安鸡产业是东安县的主要产业之一,目前有东安鸡加工企业5家,系列产品10个,自动化生产线10条,年产能达6亿元。东安鸡肉系列产品远销长沙、广州、北京等地。

为大力开发、保护、利用和规范“东安鸡”这一品牌。2016年,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东安鸡”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东安县举办首届“中国·东安‘东安鸡’美食文化旅游日”活动。由1001名东安鸡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场烹饪“世界最大东安鸡宴”,为现场数万名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展示东安鸡制作技艺,在传承和发展东安鸡制作技艺的同时再一次打响“东安鸡”这一品牌。

目前,东安县将致力于将东安鸡形成产业化,通过技术培训、定向扶持等方式,优化养殖培育环节,注重电子商务同产业开发结合,完善深加工、销售功能及配套设施,利用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推广“互联网+生态养殖+精准扶贫项目”模式。

如今,东安鸡产业在精准扶贫方面成效显著,覆盖全县146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16652户,扶持贫困人口45880人,仅东安鸡项目贫困户年均增收1260元,东安鸡产业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比率达到100%,覆盖贫困户比率达到99.9%。

未来,东安县委、县政府将以东安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重要抓手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贫困户)”的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农户脱贫致富,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周佳 吴廷瑞)

“鱼米之乡”虾欢畅

●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县小龙虾

● 保护地域范围 南县行政区域内的三仙湖镇、中鱼口乡、青树嘴镇、南洲镇、麻河口镇、华阁镇、明山头镇、茅草街镇、厂窖镇、武圣宫镇、乌嘴乡、浪拔湖镇等12个乡镇。

长江之水自虎渡、调弦诸口南下,于安乡县白蚌口和华容县九斤麻注入洞庭,经近700年淤积形成一片长宽约30公里的淤洲——这便是“洞庭鱼米之乡”南县。

南县境内沟壑纵横,河湖密布,各类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水资源充足,水质好,水草盛、底栖螺蚌资源十分丰富,是鱼虾蟹蚌最好的栖息地。在这里生长的小龙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食客们青睐。

说起南县小龙虾的火爆,还有一段故事。南县是全国最典型的移民县,南县人对于吃非常讲究,可以说到了十分“苛刻”的境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小龙虾在南县已是泛滥成灾,沟港渠道和田埂,到处是龙虾打洞搞破坏,农民非常痛恨这些小东西。但一部分精于吃道的南县人却把小龙虾端上了餐桌,“变害为宝”,逐渐形成了极富南县地域特色的美妙风味。

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南县小龙虾以其优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的“美、嫩、鲜、香”风味而红遍南华安(南县、华容县、安乡县),闻名湘鄂边地区。周边县市的食客,纷纷慕名而来,一品为快。“南县小龙虾”的名头也越传越大,越传越远。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将南县列入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区,使南县渔业得到较大发展,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通过管理创新,转换生产经营机制,水产品产量大大增加,生产方式由传统渔业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南县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中心,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和唯一的“全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

南县人积极探索稻虾共生养殖方式,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天然家园”,小龙虾为水稻通风、松泥、吃虫、除草,减少打农药,虾稻米品质好,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目前,南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32万亩,其中“稻虾共生”养殖面积24万亩,湖、塘、沟渠养殖面积8万亩。小龙虾养殖合作社50多家,养殖户共25100余户。全县从事小龙虾产业人员达2.8万人,产业经纪人2800人,带动就业机会3000余个,社会效益明显。稻虾产值达到13.8亿元,亩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带动发展二、三产业产值近17亿元,综合产值规模突破30亿元。

随着南县小龙虾的市场需求增加,南县小龙虾的放养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南县顺祥食品有限公司“渔家姑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南国际知名品牌、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名牌;“好好食”品牌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名牌。公司生产的南县小龙虾产品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占湖南省小龙虾出口90%以上。南县小龙虾成为远近餐饮界的最爱,享誉中外,供不应求。

“携来百侣洞庭乐,南县龙虾余味长”。未来5年,南县将重点建设“洞庭虾世界”,突出“洞庭龙虾湾”“风情龙虾街”“稻虾国家农业园”“洞庭虾市”“龙虾产业园”“洞庭虾镇”等六大主题功能区,打造稻虾百亿产业。(陈聪芷)

最是一抹古丈红

●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古丈红茶

● 保护地域范围 古丈县古阳镇、高峰镇、默戎镇、断龙山镇、红石林镇、坪坝镇、岩头寨镇

“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画卷天边挂。”15.7万亩茶园在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绵延,优雅的线条如灵动的线谱,哼唱着茶香四溢的歌谣。这里是位于北纬30°世界茶叶“黄金产业带”的古丈。

古丈种茶历史悠久,据《湖南茶叶史话》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古丈所在的武陵地区已经列为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山民开圃种茶,已经成为当地的生产生活习俗。用茶预防腹泻、中暑、以茶消炎,在婚礼和祭祀中用茶……在古丈人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有“茶药一体”的说法。

你很难想象,条索紧结、乌润显金毫、汤色红艳(金黄)明亮,带有明显花果香、蜜糖香、甜香等混合香气的古丈红茶,早期的雏形是主要用来预防瘴气或治疗水土不服引发疾病的传统“药茶丸”——把山上采择的茶叶鲜叶装在衣服口袋里,让茶叶自然萎蔫,后用手掌反复搓揉制成颗粒,待其自然发酵,稍加烘烤即成。

它是如何演变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呢?

清朝后期,古丈籍湘军将领、甘肃提督杨占鳌卸任回乡后,倡导乡民大力种茶,并创立“绿香园”茶庄,同时,借鉴“药茶丸”的工艺,开始大量制作红茶,并正式使用“古丈红茶”名号拓展市场,一度畅销西北。

以古丈地方中小叶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初干(过红锅)、复干、提香等传统的手工艺,逐步形成独特的“古丈红茶”品质。二十世纪初,随着市场的需求,古丈红茶在传统红茶的品质特征基础上研发了汤色金黄的系列古丈红茶新产品。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古丈茶叶商号“绿香园”的参赛茶叶荣获金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丈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为推广茶叶加工技术,规范制作工艺,1958年,古丈县在二龙庵成立茶叶职业学校,开设红茶加工专业课程,自此,古丈红茶开始理论化、系统化。1974年,又在龙天坪茶场成立农校,并开设茶学系,古丈红茶加工理论和工艺流程全面确立。

为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古丈红茶”这一茶产业,古丈县委、县政府于2016年8月专题研究了古丈红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关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古丈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 ,拨出了专项经费办理具体申报事宜,初步划定了“古丈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制定了“古丈红茶”生产技术规程。

近年来,古丈茶叶产业获得飞速的发展,实现了生产向高精深方向发展良好势头。2016年全县茶叶年总产量达4316吨,年总产值达6.25亿元,其中古丈红茶年产量2007吨,年产值2.85亿元,占全年茶叶加工生产总产量、总产值的46.5%和45.6%。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第一届亚太茶茗大奖银奖、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名优茶评选金奖、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荣誉纷至沓来。(周佳 吴廷瑞)

(本版图片均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