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富硒水果(黑龙江富硒带)
近年来,施甸县树牢品牌意识,将富硒土地资源与发展壮大绿色生态农业相结合,让资源“活”起来、群众富起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旧城乡区域内的700亩土地被认证为天然富硒土地,置身其中,阵阵稻香沁入心脾,秋植蔬菜大棚延绵不断。另一块被认证的富硒土地位于姚关镇的河尾村和摆马村,面积为1458亩,地里种植着玉米、水稻、杨梅等农作物和经济林果,一派生机盎然。
2016年,云南省开展滇西边境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时,发现施甸旧城乡有1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定点帮扶施甸后,通过地校联动方式,在施甸县13个乡镇采集土壤和农作物样品380余件进行硒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农作物及根系土壤富含硒元素且分布广。随后,施甸县加大了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申报工作的推进力度。
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保山地质矿产勘查所副所长邢永辉介绍,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受施甸县人民政府委托,于2021年5月,以姚关镇、旧城乡为中心,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82平方公里。通过表层土、灌溉水、农作物等样品的采集、分析,根据天然富硒土地划定标准,圈定天然富硒土地2万余亩,每公斤土壤中硒含量达到0.4毫克以上,符合发展富硒产业的要求。
随后,施甸县通过云南省地质学会将天然富硒土地申报评审推荐至中国地质学会。施甸县在积极申报富硒土地的同时,还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帮助下,开展了农产品的检测,发现包括粮食、薯类、豆类、蔬菜、水果、干果、果品、食用菌等18类农产品中均富含硒元素。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及绿色食品股的王东明介绍:“施甸将围绕水稻、蔬菜、茶叶、生猪、鲜食豆类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富硒’农业,让‘富硒’农业成为加快施甸农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目前,施甸县已完成优选耕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780平方公里。在“圈”出更广阔的富硒土地后,施甸县将结合全县水稻育种、“两青”豆类、“保山猪”品牌、“天然温室”蔬菜、“高山”茶园等优势农业,因地制宜开展“富硒+”农业发展模式,壮大一批重点涉硒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品牌化、规模化的硒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中国“高山硒谷”,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施融、辛文
编审: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