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新鲜水果(新鲜水果富硒的作用)
6月25日,2021中国(四川)鲜食玉米大会高峰论坛举行。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原二级巡视员马志强,中共邛崃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天府现代种业园党工委书记肖瑶,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周孝强,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秘书长宋敏等16位来自政府协会、科研育种、生产经营、流通加工等行业领头人,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以及鲜食玉米产业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主题演讲与对话,共同谋划产业发展新路径。
高峰论坛现场
中共邛崃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天府现代种业园党工委书记肖瑶
中共邛崃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天府现代种业园党工委书记肖瑶致辞表示,鲜食玉米产业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天府现代种业园以种业为引领,举办此次高峰论坛,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融合,对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周孝强
四川是我国鲜食玉米主产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周孝强致辞表示,四川将厚植优势,紧扣市场需求,聚集优势资源,创新优质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在鲜食玉米“种业”发展纵向延伸与三产融合横向拓展方面实现突破。
天府现代种业园管委会主任祁峰
“天府现代种业园着力推进重大功能平台建设。”天府现代种业园管委会主任祁峰作推介表示,园区深化与高校及种业企业合作,推进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等“一库一院五中心”等重大功能平台建设,并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强化全要素政策支持,全力打造中国西南种业中心。
四川省种子站站长沈丽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党委书记兰海
高峰论坛由四川省种子站站长沈丽、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党委书记兰海主持。
种业先导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重中之重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原二级巡视员马志强
“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种业‘翻身仗’对产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原二级巡视员马志强表示,我国人民生活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食品种类由“单调”向多样化转变。鲜食玉米是提高生活质量、丰富餐桌的重要食品,新阶段对鲜食玉米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目标提出,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已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已成为种子管理的重中之重。”马志强指出,加大品种保护力度、净化种子市场,将促进和激励鲜食玉米种质、品种创新,而模仿育种、同质化品种将受到制约,及早关注新规、研究新规、适应新规、使用新规,牢固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鲜食玉米发展既是挑战,也是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动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秘书长宋敏
“要以社会共治机制来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联盟秘书长宋敏表示,促进产业发展,需进一步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七位一体”种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蔡治荣
创新是种业发展的根本。我国鲜食玉米品种创新仍面临遗传基础狭窄、突破性品种少等问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蔡治荣表示,地方种质具有品质独特、地方适应性强、花色多样等主要特点。西南地区是公认的糯玉米起源中心,通过扩增育种种质,培育优良自交系,有利于推进育成突破性糯玉米新品种。
国际机遇
立足优势拓宽国内外市场
具有中国特色的糯玉米正走向世界。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研究员史亚兴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研究员史亚兴介绍,我国鲜食玉米加工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各国消费者欢迎。糯玉米品种和加工产品均实现了向国外输出和出口,从品种到产品都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以京科糯2000为例,在越南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占该国糯玉米栽培面积67%。”
史亚兴认为,育种单位要发挥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品种类型,选育出适合全球不同区域种植的优势鲜食玉米品种。种子企业与加工企业在有效保护我国优势种质资源的同时,扩大我国鲜食玉米品种与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市场和影响。同时,也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技术和经验,提高本国鲜食玉米品种和产业水平,做到优势品种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田志国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田志国指出,鲜食玉米要突破常规发展思维,走“互联网+”路径,同时,借助越来越成熟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打开国内外市场。
亮点挖掘
高端特色、功能性产品是新亮点
优质化、营养强化型鲜食玉米正不断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改善。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
以高叶酸鲜食玉米为例,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春义介绍,叶酸是动植物体中参与C1转移反应的重要辅酶,也是动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由于人类不具备自身合成叶酸的能力,因此,需要从植物和微生物中摄取。中国居民叶酸摄入估算在201~327 微克/天,还需要增加73~199 微克/天。我国已培育出高叶酸鲜食玉米新品种,叶酸含量150μg/100g,是普通玉米的3-4倍。“每天两根玉米完全满足人体叶酸摄入需求。”
中国种子协会鲜食玉米分会会长贾俊
“面积在增加、品种在更新、质量在提升”,中国种子协会鲜食玉米分会会长贾俊将产业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归纳为这几点。“以质量为例,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现在越来越多鲜食玉米品种拿起来就能生吃,而且味道很不错。”
史亚兴也认为,高端特色、营养强化、功能性,正成为鲜食玉米的新亮点。在具有淀粉、蛋白、脂肪、膳食纤维等常量基础上,目前的新品种正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脂类等必须营养物质方面进行提升,并取得明显成效。应用较多的有赖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叶酸,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方面的营养强化。
规模效益
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市场
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有助于更好更快提升行业整体发展。
田志国指出,目前,我国鲜食种子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种子加工质量、品种经营等与国外企业甚至国内大田玉米种子方面存在差距。此外,种植户、鲜穗收购、冷链运营、加工(速冻、真空和粒用)等订单农业初具规模,但仍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规模偏小,受市场波动大。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副教授林海建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副教授林海建建议,加大培育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大面积标准化订单生产,进一步把控采收、运输和销售环节,实现种植规模化、环节标准化。
四川省种子站研究员杨元明
四川省种子站研究员杨元明表示,种业要强化创新引领与示范带动。一方面,通过新品种、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的创新,带动产业变革;一方面,对于新品种和新技术,要做好示范宣传。“制定相应政策,引导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进入鲜食玉米种植和推广领域,这样才可能实现一定的规模种植,带动提升整体效应。”
用户思维
明确目标解决市场问题
新品种引领着消费新风潮。
贾俊指出,应该明确育种目标,拿出耐心、细心,才能有真正的好品种、创新性品种出来。
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忠
“种子企业要用用户思维去解决市场问题,以工业视角来思考行业问题,用平台逻辑去推进产业进步。”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忠认为,目前鲜食玉米消费仍处在“供给引导”为特征的卖方市场、初级阶段。“鲜食玉米消费频次呈现升高频化,消费场景出现多元化,消费形式出现个性化,消费年龄呈现年轻化。但呈现的消费变化并非是消费趋势,而是鲜食玉米产业链升级导致的结果。”他指出,未来重点需要在产业链融合协作上着眼设计,各产业链企业需要着眼“场景感”开发新的品种、技术与服务。
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马志强建议,鲜食玉米也应顺应这一新变化,由“良种良法”结合向“良法良种”结合转变,育种方向在传统目标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收获等环节由手工作业向机械作业转变。
打造闭环
促进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不稳定性风险,是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之一。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敬东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敬东认为,要加快“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打造“种、加、销”一体化农业服务模式,以市场需求来确定种植品类与规模。
“做到科研协作化,政策系统化。”林海建建议,进一步加大科企间的交流与合作,把更多的科研团队,优秀产品,先进技术聚焦到鲜食玉米产业。进一步加强从育种、示范、推广、种植、物流、销售、加工等环节的政策配套,确保鲜食玉米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以产业龙头企业,拉动产业生态,建成大闭环,建成鲜食玉米本土经济新亮点。”周玉忠说。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