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富硒水果(富硒水果硒含量标准)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平安富硒蔬菜、富硒中药材、富硒藜麦、富硒枸杞……常见的果蔬、药材等,加持“富硒”元素,身价立马就高了起来。近年来,我省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依托“硒”资源,发展富硒种植养殖业、富硒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不断助推青海特色农畜产品高质量发展。让硒在这块“硒”望的热土上,“硒”望无限,焕发“硒”望。
我省已发现4883.6平方公里富硒土壤
硒,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的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具有抗氧化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等功能。中国营养学会报告显示,硒的成人推荐摄入量为每日50微克至250微克,而我国超过三分之二地区居民的硒摄入量低于最低推荐值。
从2004年开始,我省在东北部及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开展1比25万、1比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和绿洲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圈定各类土壤综合异常279处,发现富硒土壤4883.6平方公里,划定富硒地块1951块,面积167.88平方公里,确定了多种富硒作物。
“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省发现富硒资源最早的区域,其中,平安区土壤的硒含量在0.23至3.00微克/每克,平均为0.44微克/每克,高于全国土壤硒背景值,且具有富硒土层较厚、硒含量浓度适中、无伴生有害元素,富硒农产品品质好,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地球化学勘查分院院长马瑛说。
今年8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名录,涵盖全国各省市绿色富硒土地、无公害富硒土地、一般富硒土地三大类共30个地块。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和洪水泉回族乡地块入列其中,这为享有“中国高原净土富硒区”“中国高原富硒养生区”“高原硒都”的美誉的“平安富硒”品牌又增添了一个重量级砝码。
除了海东市外,2018年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地区探明了544.1平方公里的绿色富硒土壤资源,为海西特色资源利用、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物以“硒”为贵
对富硒土壤的开发利用,最基本的途径是进行富硒种植,富硒作物是实现富硒开发利用的必经途径,生长在这片“硒”土上的动植物富硒率如何呢?
马瑛介绍,在对富硒作物的研究数据显示,青海东部的富硒作物中小麦、油菜、黄芪、党参、大黄、蕨菜、花椰菜、西蓝花、甘蓝、牧草中富硒比例占据较高,均大于50%;另外在富硒土壤区处于富硒和足硒水平的作物中,油菜、党参、大黄、蕨菜、花椰菜、西蓝花、甘蓝、牧草8种作物富硒率达100%,马铃薯、黄芪、沙棘3种作物足硒率达100%,小麦足硒率为96.5%。中草药类中党参的富硒能力最强,富集系数高达118%。这为南川发展富硒农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同时,经过对平安区8个行政村、606件人的头发样本、80件面粉样本、40件马铃薯样本、40件土壤样本、24件饮用水样本的相关性统计,研究发现平安区富硒环境对人体所产生的生态反应明显,使得人体患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降低,平均寿命上升3年至5年。
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和人们补硒意识的提高,硒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不断被大家认可,富硒产品逐渐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富硒农产品看起来与普通农产品成色相差无几,但身价却比普通农产品高很多。物以“硒”为贵,通过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平安区“富硒”效益凸显
“硒干线”“硒の溯”“硒の奇”“久丰禾”“莲禾”“平安福”……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深耕“硒”资源,打造“富硒”品牌,这些贴着“硒”字号的商标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海东市平安区富硒产业起步较早,已建成平安区富硒产业园,相继建成金吉富硒产业园、金阳光富硒产业园,富硒产业蓬勃兴起。
一年四季,位于平安区的白沈沟富硒果蔬产业园内,各个温室大棚中油麦菜、西红柿、茄子、人参果、西瓜、红提等含有富硒元素的果蔬在这片土地上依次成熟,不仅吸引着西宁市、海东市周边的游客到园区观光采摘,还将这些高原、绿色、有机、富硒的果蔬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目前,平安区从事富硒种养业和生产加工企业达24家,产品种类达30多种,年产值过亿元。
“现在我们推出了富硒蛋、牦牛肉干、羊肚菌、金丝皇菊、苦荞、菜籽油、富硒杂粮等高原特色产品,做好‘富硒’品牌,积极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的示范基地,让越来越多产品走出省门,走向世界。”平安区富硒产业园负责人贾永福说。
先行一步的平安区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富硒土地开发利用的成功范例。近年来海西州依托富硒来源稳定、清洁无污染、有效硒含量高的突出优势,积极打造高原、富硒、有机“柴达木藜麦”“富硒有机枸杞”品牌推动柴达木富硒有机农产品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加快发展。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