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富硒水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

硒宝 11-20 18:09 156次浏览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于都富硒水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在江西于都,每逢周末,很多人都喜欢携家带口,到距县城约6公里的潭头村,品尝当地有名的“富硒宴”。

与别的村子相比,潭头村最大的特色,便是这里的土壤富硒。富硒土壤有什么好?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富硒的土地上种了梨,那这富硒梨便比别的土地生长的梨要甜。

潭头村的富硒土壤被充分利用,种植了富硒西瓜、富硒葡萄、富硒蔬菜、富硒大米等。因为距离县城近,人们有空就来潭头村逛逛、玩玩,吃上一顿富硒宴,走的时候再买点富硒蔬菜、水果、大米等特产。

相传早在西汉时期,潭头村已有人居住,所以白墙灰瓦的马头墙上骄傲地标注着“西汉古村潭头村”字样。南朝时期,潭头村是于都县治所,前后曾设县治64年。明朝时,潭头村十分繁荣,村内有两座祠堂,一座为刘氏祠堂,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一座为孙、刘两姓共用祠堂,距今有400多年历史。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两姓共用的祠堂,足以见证村民之间的和谐友爱。相传有一年天气干旱,庄稼再不浇水便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别的村子常常因为争水而吵得不可开交,唯潭头村例外,刘、孙两姓互帮互助,连祠堂也共用,享誉村内外。如今,祠堂前面的空地还起了个名副其实的名字——同心广场。

潭头村一度十分贫穷,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66人。因为这里土壤富硒,经过政府扶持改造,曾经破败的潭头村旧貌换新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小楼、一排排富硒蔬菜大棚,成了潭头村的新标签。

村子变美了,游客也被潭头村的新颜和富硒宴吸引来了。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民除了种植富硒蔬果的收入,又多了份富硒宴的分红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我们一行9人,也因富硒宴而来。不过到村里的时候,祠堂招待游客的地方已经满座,跟我们有着相同目标的人还真不少。

好饭不怕晚。在富硒宴正式上菜之前,先上了一盘很有意思的点心。赣州人喜欢在饭前给客人上点心,这点心一般有三种:烧卷子、云片和牙角酥。

烧卷子最好吃,脆脆的、咸咸的,还带点辣味。据说,其原材料主要是豆腐渣、辣椒和米粉。云片有些像薯片,只是上面多了些云朵般的花纹。牙角酥有些像湖北的油炸麻叶,脆脆的、香香的。总之,都是酥脆好吃的食品。

于都人的口味普遍偏咸,当地人喜欢制作腊味,富硒宴上必有腊味。我们在村子闲逛的时候,还看到村里到处挂着腊肠等腊味。这是一个富有人间烟火气的村子。

我们9个人点了10道菜,除了腊味,店家特别推荐赣南小炒鱼、鱼丸、青菜,这些都是于都本地的特色菜。主料为草鱼的赣南小炒鱼色泽金黄,味鲜嫩滑,是当地一道非常知名的特色菜,据说还曾登上过人民大会堂的国宴。鱼丸也有讲头。于都人的红、白宴席上必有一道“双丸烩”,一种是鱼丸,一种是肉丸,缺了这道菜,便是怠慢了宾客。至于青菜,虽然做法简单朴素,但十分清甜鲜嫩。

也许是因为提前了解了这个村子的文化特色,富硒宴吃得格外有滋味。

村里还有一间麻饼手工坊。听说麻饼也是当地特色美食,有相当长的历史,不可不尝,于是,刚刚吃完富硒宴的我们,又买了一份麻饼打包带走。

临走的时候,看着那一片生机盎然的村庄,很难想象它曾经破败的模样。一顿富硒宴,让我们吃出了潭头村的幸福,也看到了村民们的“硒”望。

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今日子变更好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旅游扶贫案例

潭头村距于都县城10分钟车程,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66人,2017年实现整村退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潭头村结合自身厚重的历史和优美的环境,发展特色优质富硒蔬菜产业,同时组建了潭头村旅游公司,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花海田园、观光车道、文化馆等,开发了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特色农产品、智恒研学、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一系列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主会场活动、顺德年夜饭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越来越有“硒”望。

于都富硒水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

于都富硒水果(于都富硒蔬菜基地)-硒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