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水果科技(富硒果蔬)

硒宝 11-20 18:05 146次浏览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湖州安吉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而优。

历经40余年的发展,安吉竹产业实现了从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竿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4次跨越,达到全竹的高效利用,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10%的竹业产值。

涛涛竹海,蕴含无限风光,也蕴藏着无限可能。

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优势,在倡导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安吉聚焦竹产业二次振兴,上线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创新推进竹林碳汇改革,成为撬动绿色经济的新支点。

一竿翠竹,撑起了一方经济,也迎来了沸腾的二次振兴。共富路上,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吉正在续写新的故事……

万顷竹海

碳汇改革 竹海漪漪新风起

“竹林发展的春天到了。”站在安吉县杭垓镇和村村村口,村民刘光和望着远处的毛竹林,一脸满足。把竹林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后,已入古稀之年的他,每年都有了稳定的收益。

“这是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保障竹产业长期发展的源头活水。”杭垓镇人大主席徐渊介绍,该镇近20万亩毛竹林,由村级专业合作社流转到“两山合作社”,实施竹林增汇工程。后期由安吉“两山合作社”全链代理增汇工程,通过修建林道、毛竹加工点等,抱团形成集中集聚的可交易碳汇产品,以盘活、重振整个竹产业。

安吉是“中国第一竹乡”,拥有竹林百万亩,这既是安吉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安吉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实现富民增收最重要的资源存储。

绿色低碳背景下,创新突破竹林退化困境。作为浙江省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县,2021年底,安吉县以“两山合作社”为依托,成立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打通竹林碳汇从生产到收储、交易的渠道,实现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通过该交易模式,村集体将农户的林权统一转到合作社,按照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标准开展集中经营,持续产生碳汇。

“根据毛竹林碳通量观测系统和国家公布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首期已完成竹林碳汇收储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7230.79万元,预计每年可产生碳汇量5.6万吨。”安吉“两山合作社”董事长计林龙介绍,竹农按照竹林碳汇经营方法对竹林进行经营培育,竹林碳汇评估后的首次交易收储金和后续每年增值净收益的80%,都会返还到村里,让村民共同受益。

为了加速实现“双碳”目标,以“绿色”作为燃料进一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今年3月,安吉县林业局、安吉县森林碳汇管理局挂牌成立。这也是目前全国首个负责森林碳汇管理的县级行政机构。

如一阵“春风”,竹林碳汇吹动了竹乡大地的角角落落。“竹林碳汇数智”应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安吉县毛竹林流转完成面签农户4.9万户,涉及流转面积80万亩,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流转目标。

竹林碳汇,安吉已然聚集起面向未来的蓬勃力量。

孝源街道“北参南种”开创林下经济种植新模式 (图片由安吉县孝源街道提供)

林下生“金” 开辟致富新通道

在安吉,竹林碳汇4个字的背后,藏着“一子落,满盘活”的大文章。

“轨道从山脚一直修到山上,再重的东西都能轻松运上运下。”报福镇景溪村的村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着这半年来竹林里的变化,“方便”“便捷”成了他们口中的高频词汇。原来,2021年底,景溪村贯穿毛竹山的4.5公里高标准林道完成建设,硬化后的林道不仅明显提升抗水毁能力和通行便捷性,也为村里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文旅融合完善基础配套。

观光车沿着林道穿行在林间,一边欣赏着沿途山间景观,一边听着村里老林农讲述林道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这样的场景在安吉随处可见。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设完成高标准林道234.8公里,完成碳汇林道摸排1800多公里,其中600公里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原本只能“小打小闹”的林下经济提供了更多可能。

山川乡启动实施500亩林下经济优质农产品平台建设,并把毛竹林整体经营与共富产业园、毛竹粗加工、强村公司等载体有机结合起来;递铺街道茶园里,每隔几米就套种一棵香榧树,在推进林业产业和安吉白茶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能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孝源街道尚书干村“北参南种”开创了林下种植新模式,这几年来突出以林下中草药种植为载体,建设开发了中草药展示馆、百草园、大坞山山顶百亩高端中草药基地等一批中草药项目;梅溪镇三山村通过省级项目补助资金,打造了占地面积近120亩的太秋甜柿种植基地,为山地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加快林下生“金”,四季皆有林下作物收获。安吉以“一亩山万元钱”为目标,推广林笋、林菌等“立体经营”模式,打造白茶-香榧复合高效经营、高效笋用林、林下套种中草药等高质量示范基地,林下经济产业已从单一的职业农民栽培种植模式,逐渐向“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方向同步发展,目前已有安吉竹笋、安吉竹林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山川乡竹海漂流畅享清凉一夏 邱宇虹 摄

科技驱动 领跑赶超新赛道

要实现发展和赶超,就要敢于上到全新“赛道”。

作为安吉县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竹产业发展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一根竹子“吃干榨净”。安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加速竹产业振兴。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牢牢锚定科技创新“关键点”。

今年7月,《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安吉县竹产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以竹林碳汇改革为契机,战略布局提出建立“1+5+100+X”产业体系,即1个国家竹产业园区主平台、5个共富产业园(重点竹小微园)、100个共富小微产业园(竹材分解点)、X个重点竹产业项目,构建竹产业循环经济复合产业链,打造全竹利用体系。

早在2020年7月,位于竹业重镇孝丰镇的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就开工建设,成为安吉发力科技创新、全力培植传统竹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该园招引的千年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消耗安吉毛竹50万吨以上,有望带动安吉毛竹价格上涨;招引的浙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消耗安吉竹废料30余万吨,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目前已有36家规上企业落户园区内。

从传统走向智造,科技的“关键能量”让竹产业二次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园区内的绿色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经过资源整合、投入设备后,浙大竹产业研究院、安吉科技大市场、竹产业相关行业协会等创新资源以及创新服务机构共21家入驻综合体,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研发、创意设计、人才服务、培训交流等多种服务。

创新,永无止境。安吉获批成为“国家竹产业示范园区”“省级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试点”,目前已招引总投近40亿元的永裕未来智造综合体、浙能综合能源、千年舟竹刨花板、坤鸿新材料、上海摩伽竹文创等13个项目。

抢占新赛道,以科技为翼,安吉正全力以赴。

竹林风光无限好

拔节生长 融合发展逐绿行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下,依托万顷竹海美景,以竹博园、中国大竹海等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民宿快速兴起,安吉竹产业实现了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的跨越,“竹林+体验”“竹林+康养”“竹加工+旅游”“竹文化创意+旅游”等新业态不断呈现,打造了中国美丽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目前,安吉与竹体验相关的民宿达710家,2021年接待游客人次达310.9万,经营收入达11.6亿元。同时,安吉出台全省首个森林康养规划,打造以竹元素为特色的森林人家、乡村振兴森林综合体等项目。

以“竹”为媒,逐绿而行。安吉自2012年起着手绿道建设,将城市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等串联起来,织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乡村振兴网;立足城市整体功能,安吉突出生态特征,确保区域整体自然、生态,同时也实现了蓄水、滞洪等作用,让绿岛效应凸显,让城市“呼吸”更加畅快。

逐绿而行,驰而不息。安吉创新实施“三线三度三性”全域美丽空间管控机制,环境质量日益改善,四夺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成为全省首批“无废城市”“无违建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环七纵七横”城市路网基本形成,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省优秀单位。

安吉还成功承办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活动,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首批大花园示范县。

“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品质之城,不仅是安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更关乎每一个市民的生活品质。”安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书记邓锦森说,未来的安吉,将以绣花匠心,让城市面貌更显生机,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从美丽乡村到最美县域,安吉全县上下久久为功。就在前不久,安吉在上海市举行城市品牌推介会,全面展示安吉城市形象、生态优势、产业特色、创新平台等,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姿态融入长三角,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蓄力前行,未来已来。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春风”,踩准“绿色”“低碳”“共富”的节拍,安吉这座山水相拥的浙北小城,正以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的姿态,向着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迈进……

生态碧湖 鹭鸟翩飞 (图片由安吉县水利局提供)

(浙江日报 白 杨 吴兆维,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安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