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富硒水果(吉林富硒大米)

硒宝 11-20 18:03 200次浏览

《吉林日报》4月27日5版

吉林富硒水果(吉林富硒大米)-硒宝网

金丰现代农业园航拍图。

写在前面:

最美人间四月天,生机勃勃百业兴。在江城广袤的田野上,棚 膜经济蓬勃发展,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纵横铺陈。

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携手吉林市环城农村商业银行乌拉街支行,举办“政银助农,活水润乡村”培训棚膜技术专题讲座,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有效帮扶;舒兰市环城街道兴山村花卉大棚,共完成移栽花卉110万株,已接受订单90万株,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20余万元;磐石市磨盘山村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土地流转,将蔬菜大棚对外承包,村集体每年收取大棚租金,同时,农民可以就近务工,户均增收6000元;蛟河市新农山灵山野菜专业合作社拥有山野菜种植基地45公顷、育苗基地4.5公顷、反季生产温室9000平方米,年销售反季新鲜山野菜30吨、应季山野菜50吨、山野菜苗300万棵,年销售额达600多万元……

近年来,吉林市坚持保障“菜篮子”稳产保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导向,紧紧围绕“寒地、黑土、天蓝、水绿”生态资源优势,在“四季”增收上做文章,把数九隆冬变成满园春色,把棚膜经济打造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富民产业。

蔬菜供给能力实现新提升

目前,吉林市棚膜蔬菜生产面积达2.54万亩,年产量11.76万吨,其中:日光温室8160亩,产量4.55万吨;塑料大棚1.1万多亩,产量5.74万吨;拱棚6075亩,产量1.47万吨。

2022年,吉林市新建棚室面积4100亩,30亩以上规模化园区累计达到67个。全市休闲采摘园区发展到200余个,采摘温室近1000栋,采摘品种包括草莓、大樱桃、黄桃、西红柿、黄瓜等各类果蔬,其中通过休闲采摘、会员配送等方式销售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

开创棚膜经济发展新模式

吉林市采取农民自建、村民共建、合作社领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创新棚膜经济增收模式。

“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模式。以丰满区金丰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典型代表,企业联合村集体建设棚膜园区,带动15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实现“一地三收”,即租金收入保底、务工劳动收入、参与效益分红。目前,园区已吸收150名当地农民打工,人均年收入两万余元。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永吉县东朋蔬菜种植合作社为典型代表,企业投资建设棚膜园区,由合作社负责经营,带动农户540余户,农民人均年收入两万余元。

“合作社联合社+农户”模式。以丰满区绿兴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代表,实行品种、标准、技术、品牌、销售“五统一”,每年生产两茬果菜、三茬叶菜,每亩棚室纯收益高达5万元,带动农户350余户。

村集体建设模式。以龙潭区棋盘村为代表,村集体流转农民土地,建设棚膜园区,每年可安置60名村民到园区打工,增加收入。

棚膜设施建设再上新水平

吉林市建设棚膜经济产业园区,始终坚持高标准、集群化。一是棚膜设施现代化。永吉县卓远温泉引进荷兰智能化、工厂化先进生产模式,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的样板。丰满区金丰现代农业园区采用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技术,冬季不加温可生产果菜。永吉县众信家庭农场推广新型棚室建设模式,每年可生产6至7茬叶菜,总产量达到100万斤以上。二是产业园区规模化。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要求,已建成30亩以上集中连片棚膜园区60个,其中,100亩以上的园区20个。2022年,全市新建30亩以上集中连片园区13个,新建面积1368亩。三是家庭棚室多元化。引导农民利用庭院空闲地,建设简易温室、普通塑料大棚等,从低成本起步,逐步提高标准,扩大规模,全市已有2500户建了家庭棚室,总面积3200余亩。

改造老旧棚室增效益

为保障本地蔬菜供应,吉林市积极探索占地少、投入小、见效快、易推广的老旧棚室升级改造模式。

冷棚升级为双膜双拱棚。引导部分棚膜园区改造冷棚,延长生产周期,每亩改造投入4万元,实现冬季加种3茬叶菜,每亩增收5万元以上。

简易温室改造升级为冬季蔬菜棚室。每亩改造费5万元左右,冬季生产2茬叶菜,年生产7茬叶菜,每亩年增收3万元以上。

老旧温室升级为冬季果菜棚室。在原有温室外加盖大棚,实现果菜联种,每亩费用3万元左右,每年可增收5万元。2021年以来,完成老旧棚室升级改造面积380亩,新增蔬菜产量1000吨以上。

多措并举发展棚膜经济

吉林市鼓励县(市)区提档扩大规模建设棚膜园区,2022年全市组织申请省棚膜园区补贴项目13个,现已争取到位补贴资金2403万元。

吉林市农业部门借鉴发展肉牛产业的经验,多次与银行、担保公司等单位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金融产品,探索棚膜抵押贷款模式。

统筹整合资金,坚持涉农资金利用集约化原则,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等政策用好、用活、用到位,已打造区域公用品牌6个,全市绿色、有机种植面积1069亩。

棚膜产业旺,百姓餐桌丰。吉林市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鼓励农户发展设施农业,把棚膜经济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将“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帮助农民增收,丰富市民“菜篮子”,实现多方共赢。

船营区:棚膜经济“鼓”钱包

吉林富硒水果(吉林富硒大米)-硒宝网

船营区育林村的西红柿已经接近成熟。

暖棚里顶花带刺儿的黄瓜已经成熟,经销商都上门取货;“草莓”西红柿也已泛红,“五一”假期就能装进消费者的塑料袋中……这是4月24日上午,记者在船营区越北镇育林村了解到的。

记者出城向北,从吉长北线拐进育林村,眼前几乎都是上坡。村里路两旁,除了村民的住房外,到处都是各种大小不一的大棚。路上,记者几次同拉着果菜的货车“擦肩而过”,感觉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窄”了。

在育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号温室内,种植的是西红柿。记者看见西红柿大多还是绿色的,而且个头比市场上卖的都小;在两垄柿子之间,还种着生菜、苦苣、小白菜等叶菜。合作社负责人赵庆财说:“你别看现在这些西红柿都还绿呢,实际上这几天正逐渐红呢。等我们这种杮子上市,价格要比普通西红柿高三四倍。”

赵庆财随即摘了一个已经泛红的西红柿,递给记者后说:“快尝尝,我们都管它叫‘草莓’西红柿,口感脆甜,几乎没有什么酸味;拿它做菜可白瞎了,直接吃就行。”

越北镇党委书记孙振生告诉记者,育林村有蔬菜大棚超过300栋,村民入社率已达到70%,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船营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国成说,全区已有棚膜蔬菜生产设施3150栋,去年产量10816吨,产值6460多万元。

昌邑区:高端水果能“地产”

昌邑区土城子乡的大樱桃已经可以采摘。

近年来,昌邑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三产”融合之路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有力促农增收。

在土城子乡的吉林市泽丰农业有限公司的温室里,栽植了美国大樱桃和水蜜桃等高端水果。公司采取“阶梯式”的种植方式,延长采摘时间,反季生产水果,增加经济效益。公司董事长贺泽力摘下几颗已经成熟的紫黑色大樱桃递给记者,他说:“我2015年返乡创业,立志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四邻八村,共同致富。”

在孤店子镇的吉康绿谷合作社温室大棚内,富硒西红柿已自然成熟,个大饱满,让人看了就想尝一尝。该合作社采用“种植+营销”经营管理模式,秉承“服务农民、致富农村”的办社宗旨,依托肥沃的黑土地资源和现代种植管理理念,不断发展壮大,直接增加农民年收入400余万元。理事长仲崇军介绍,园区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温室大棚167栋,种植各种瓜果蔬菜。“目前来说,像我们这个片区种植的各种蔬菜是采用这个叫会员制。去年我们团队经过努力,还研发了一种‘双模双拱’的温室大棚。在这样的大棚里,去年冬季棚内温度达到零上15℃,真正做到了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各种瓜果蔬菜。”

据悉,昌邑区现有棚膜总面积3400多亩,棚室面积1510多亩。全区依托吉康绿谷、泽丰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大力提高棚膜生产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品牌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引进大樱桃、苦苣等“新、奇、特”果菜品种,引进智能监控和可追溯系统等技术,实现了四季种植蔬菜和水果在增加当地果蔬供应的同时,还能为游客创造观光和采摘的条件。

丰满区:主打绿色高质高效牌

吉林富硒水果(吉林富硒大米)-硒宝网

在丰满区绿兴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记者正在观察鸡冠山柿子的长势。

四月初的江城,生机勃勃,春色渐浓。在丰满区前二道乡的产业园,大棚连着大棚,飘香的鲜果吸引来一波又一波客人。

丰满区作为我省经济作物绿色高质高效12个示范区之一,在现有规模化棚膜蔬菜生产园区的基础上,打造丰满区千亩棚膜蔬菜生产基地,推动经济作物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建设。目前,该区仅蔬菜就已达到年产 7.5万吨,产值3.17亿元。

在位于前二道乡金丰村的庆丰乐采摘园,总经理孔维艳说,绿色、生态是园区的突出特点。大棚里,除了草莓、 樱桃,还有小叶菜等新鲜蔬菜。因为是有机种植,游客可以随采随吃,也可以采摘完当场包装。

在金丰现代农业园徜徉,仿佛置身南国:高高的香蕉树上结着成串的香蕉,枇杷树上的嫩黄色的枇杷果也是一串一串的。据了解,这里种植的杨梅、柚子、果冻橙等南方水果颇受欢迎。现在枇杷每公斤能卖到160元左右。园区每年接待采摘游客8万人次,还安排105名农民就业。

截至目前,前二道乡已有金丰这样的特色农产品采摘企业6家,并形成“五大园区”。园区建设面积达到34.6公顷,共有温室、大棚326栋,种植锦绣黄桃、草莓、大樱桃、香瓜、葡萄、香菇等果蔬。去年,前二道乡的特色农产品产值已达1450万元。

永吉县:创富增收的绿色梦想

吉林富硒水果(吉林富硒大米)-硒宝网

在永吉县众信家庭农场,农民正在采收打包菠菜。

4月21日,刚过谷雨节气,永吉县乡间田野上,一座座温室、大棚里,已是满眼的绿意盎然、扑鼻的果蔬清香。

位于口前镇春登村的众信家庭农场有35栋棚室,大棚和温室交错排列着。“棚室交替建设这种新模式,可以缩小大棚与温室的间距,提高棚室的利用面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农场负责人王卫东说,“这种棚室比传统棚室的土地利用率提高20%,经济效益提高50%。”

春登村的东朋农民种植合作社拥有蔬菜种植大棚81栋,种植了黄瓜、小白菜、西红柿等果菜和叶菜10余种。在一栋温室里,一盘盘绿油油的菜苗盎然生长。“我们这里种植的蔬菜,都是合作社自己育的苗。”合作社负责人黄志勇说,他们采用果菜与叶菜套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在以种植葡萄闻名的西阳镇马鞍山村,从大块的田地到房前屋后,大棚到处都是。“只要有个空地,村民就建个大棚。去年全村有葡萄大棚1400栋,今年达到1600栋,一年工夫就增加一二百栋。”农场负责人车兰萍介绍。

走进该村金家家庭农场的棚室,葡萄树刚刚冒出嫩绿果穗,农民正在掐蔓打丫。农场负责人车兰萍介绍,金家家庭农场发展棚膜经济已经10多年了,今年栽了12栋大棚的葡萄。“搞大棚葡萄好在,它比大地葡萄能早上市10到15天,那每亩就多收益8000多元。”

桦甸市:喜上“莓”梢采摘忙

吉林富硒水果(吉林富硒大米)-硒宝网

桦甸市桦郊乡的草莓采摘园内,草莓已经成熟。

眼下,在桦甸市桦郊乡,正是草莓采摘的旺季。每到周末,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品尝又大又甜的草莓,感受采摘的乐趣。

“我们这儿种的草莓品种是杏香,它的特点就是草莓味特别浓,个头大,产量高。现在一到周末,来采摘的人特别多。”徐家草莓采摘园负责人唐桂莲说。

在距离桦甸市区9公里的海龙采摘草莓园内,阵阵果香沁人心脾,一颗颗草莓色泽红艳、鲜嫩欲滴。棚内前来采摘的游客三五成群,拎着采摘篮穿梭其间,一边摘、一边尝,棚内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因为从这儿到市区只有十来分钟的车程,所以也吸引了很多人来这采摘。我们现在每天都得摘100多斤草莓,基本上是刚出棚就被抢购一空。”海龙采摘草莓园负责人穆海龙说。

近年来,桦甸市棚膜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种类多样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特点。“我们由原来的单一蔬菜生产,现已发展到瓜、果、食药用菌、山野菜等多种类种植。全市棚膜经济发展也由原来的零散经营逐渐向规模化、园区化方向发展。”据桦甸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丁绍文介绍,桦甸市已建成较大规模的棚膜经济园区16个,建成2个省级设施园艺园区和2个省级“菜篮子”科企融合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棚室总面积5500亩,一年总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到1.2亿元。

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张添奥 江岸松 丁美佳 冯荟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