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绿色蔬菜(富硒绿色食品)

硒宝 11-20 10:10 129次浏览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自然条件适宜蔬菜生长,20世纪就有种植萝卜和辣椒的传统。近年来,信丰县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引进先进设施技术并加以改造,实现了设施蔬菜从无到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2020年信丰县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量60万吨,总产值18亿元;已建成设施蔬菜基地76个,发展职业菜农3200户。

围绕蔬菜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信丰县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的组织生产模式,推行“国企投资、乡镇监督、合作社管理、农户租种、企业销售”运营模式,建设了四大产业平台。预计到2025年,信丰县设施蔬菜面积将超过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预计年产值将比2020年翻一番。

主要做法

坚持“经济适用”原则,全面推广顶部竖式通风双膜连栋大棚。产业发展初期,不同主体建设的棚型各异且造价普遍较高。经过多年探索和比较,信丰县开发出经济适用的顶部竖式通风双膜连栋大棚,每亩造价仅4万元左右,具有春避雨、夏散热和冬保暖等特点,经受住2020年冬季极端低温的考验。大桥镇大桥村菜农曾永胜说:“这种棚真好用,政府补贴多,自己花钱少,我们稳赚钱!”

抓住“菜农”根本,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菜农”组织模式。龙头企业发挥信息、市场、技术等优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合作社具体抓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市场销售等工作,统购统销;菜农负责生产环节,全身心投入、精细化管理。

打造四大平台,全力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充分借助国企优势深度参与,针对种苗、技术、物资、销售全产业链,规划建设“一园三中心”产业平台:一是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突出品种引进筛选、技术集成示范、标准制定推广、质量安全保障、品牌培育认证、产学研融合等重点,助推蔬菜产业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二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暨冷链物流园,重点建设农产品一站式仓储(加工、交易)中心、农产品冷链大数据调度平台、智能化冷链运营作业体系、大数据检测中心,推动江西农产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三是赣南蔬菜配套产业园,保障蔬菜产前大棚建材、产中农资、产后包装等物资供应;四是现代化育苗中心,减少种苗运输成本及损耗,减少菜农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强化技术保障,不断提升蔬菜种植效益。依托多方技术服务团队,蔬菜专家在重要时间节点下基地指导,本地技术服务团队经常性下基地培训。每300亩安排一个“作业长”蹲点,重点指导菜农抓好品种茬口选择、土壤改良、日常管理等工作。近两年全县主推的越冬茬螺丝椒让很多菜农尝到了甜头,新田镇菜农蒋家庭算了一笔账:2019年第一次种螺丝椒,亩产量1万斤、产值2.5万元;2020年种得更早、管得更好、价格更高,3个多月的产值就已经超过去年,亩产值可达6万元以上。

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蔬菜产业投入力度。一是强化资金保障。通过县属国企平台政策性融资3.5亿元、县财政预算等渠道筹资,保障蔬菜大棚、土壤改良奖补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对于菜农需要承担的部分建棚资金及农资费用,政府按照每亩不高于2.5万元的标准给予授信贷款,一贷三年、财政全额贴息,目前已放贷2.8亿元。二是强化风险防控。信丰县联合太平洋保险和大地保险,推出蔬菜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综合保险,延伸覆盖所有基地和全体菜农,保费由县财政贴补80%、菜农承担20%。三是强化市场营销。立足富硒优势、注重富硒品牌建设,打造“信丰龙椒”“信丰萝卜”等特色富硒蔬菜品牌。目前,全县建设富硒蔬菜基地16个,大塘埠镇惠洋基地已成功申报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主要经验

坚持“政府主导、龙头带动、菜农主体”。政府强化组织领导、顶层设计、产业规划、政策扶持,不大包大揽,充分发挥企业和菜农的市场主体作用,为蔬菜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信息、市场、技术优势,引导龙头企业从示范种植向全方位服务转变。蔬菜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菜农有效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初步实现了在生产上统一采购,销售上统价统销,贷款监管上统一收支、分户核算的“三统一”。古陂农伯乐“合作社+菜农”模式由合作社负责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和销售,菜农经营管理各自领种的大棚,精耕细作,蔬菜品质好、产量高,产业效益好,菜农信心十足。

坚决摒弃“拿来主义”。产业发展初期,信丰在棚型、技术上走了不少弯路。如在山东主推的冬暖棚,在信丰却表现出夏季通风不良、冬季光照不足、雨季漏水严重等缺点;山东蔬菜基地的灌溉用水都是井水,但信丰地下地质构造复杂,不能打井或是地下水不适宜灌溉。政府意识到必须因地改棚、因地施策,攻关改良棚型、推广适合赣南气候的顶部竖式通风双膜连栋大棚,破除只用井水灌溉的观念、引用丰富的地表水浇菜,结合信丰气候改进技术,治好了各类“水土不服”。

坚决杜绝规模一味贪大。蔬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充分考虑劳动力、水资源等条件,追求大规模、大面积,会影响整体效益。基地选址须充分考虑周边劳动力资源,原则上每个基地面积不超过300亩,单个大棚控制在5亩左右,不宜盲目求大。

存在问题

虽然信丰县蔬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市场销路不够宽。随着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信丰已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区,但目前仍以市内销售为主,销售渠道不稳定。同时在产销对接中存在结构性矛盾,曾经有广东客商到信丰采购,要求每日供给其辣椒5万斤,基地供应量达不到其需求,而本地市场又无法及时消化如此大的供应量。

二是品质意识不够强。在农资投入方面,少数菜农一味追求低成本,时不时出现使用未腐熟鸡粪、滥用除草剂等不良现象。在种植管理方面,有不少菜农存在“舍不得”心理,不愿意整枝疏果,导致商品性偏差。在采摘销售方面,部分菜农习惯于卖“大路货”,不愿意进行精细分级和分拣包装,好菜往往没卖到好价。

三是品牌打造不够有力。在品牌打造、宣传推介方面力度不够,未能发挥富硒蔬菜资源优势,信丰蔬菜“两品一标”申报数量较少。

对策建议

保持政策延续,持之以恒抓好蔬菜产业。蔬菜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产业振兴的优选项目。但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应抓住中央、省、市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政策扶持再延续,工作力度再加大,切实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实行大棚建设奖补政策。在保持原有大棚建设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国有企业建设、菜农领种的运营模式。二是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由县属国有企业投资建设为主,加强基地水、电、路、排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和冷链分拣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继续推行信贷扶持和蔬菜保险政策。以产业振兴信贷通为主渠道,继续对认领大棚的职业菜农给予信贷支持,由财政全额贴息;在前两年试点的基础上,根据《江西省省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保险方案,实现蔬菜保险全覆盖。

坚持选育结合,切实抓好品种培优。一是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根据赣南气候土壤特点,以设施化栽培为重点,筛选出抗性好、产量高、品质佳的优质蔬菜品种,不断优化蔬菜品种结构。二是发掘优质种质资源,开展农家品种资源调查,收集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开展鉴定评价,遴选优异育种材料,强化品种权保护。三是提纯复壮特色品种。与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加快对当前地方正在推广应用的信丰萝卜和信丰辣椒等品种提纯复壮。

推行绿色生产,大力提升蔬菜品质。一是以土壤生态保护、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资源综合利用为技术主线,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绿色生产栽培技术体系,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及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产品。二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规范农药使用,探索建设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严厉查处禁限用农药使用及农药超标问题。三是健全品质评价方法体系,分品种筛选蔬菜品质核心指标,建立评价标准,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

打造蔬菜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当地富硒土壤资源和分中心平台优势,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优势和供港澳质量安全标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富硒蔬菜品牌。切实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建立蔬菜精准管理监控大数据与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坚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制定推广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技术优势,结合赣南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在棚型设施、种植模式、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领域积极探索,测试集成多茬口、多品类蔬菜种植技术规程,申请国家专利或制定地方标准,并进行示范推广。同时,依托全国质量标准中心专家委员会及华中农大、华南农大、江西农大、江西农科院等合作院校专家技术团队,强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整合优势资源,为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积极开拓市场,做好产销对接。从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鼓励各类主体开拓蔬菜销售市场。举办好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产业合作交流大会,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的积极作用,主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主动走出去,通过远近结合的销售方式,积极拓展外销渠道,争取更多订单。全面推行市场细分和蔬菜分级,实施“特等蔬菜走高端市场、一等蔬菜走批发市场、二等蔬菜走配送企业”的营销策略。建立健全营销网络,积极探索蔬菜直销、净菜配送、农超对接等现代营销手段,完善县旅投蔬菜配送公司的运营职能,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搭建信息化体系,拓展蔬菜供需对接和内供、外销平台,有效扩大营销渠道。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组织经营模式,一是注重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规模化、标准化蔬菜产业开发,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二是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技术指导、营销对接等关键环节,以及生产互助、统筹设施、统一管理的功能作用,切实提升产业化经营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大力培育职业菜农,注重从村干部、农村党员、能人大户、大学毕业生及返乡创业人员等对象中培养菜农,以蔬菜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等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真正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菜农。

(作者明星系农业农村部在江西信丰县挂职干部;作者彭太阳、黄文赟、杨秋霞为江西信丰县蔬菜办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