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富硒蔬菜(富硒菜价格)
她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标签,女儿、妻子、母亲……
她们坚韧善良,勇敢果决;
她们从容、笃定,勤奋拼搏;
她们被称为哈尔滨市双城区“新农人”;
她们用能力与魅力,讲述着新时代下的创业故事……
郎书秋:建起61栋温室果蔬四季供应“菜篮子”
室外冰雪消融,温室大棚内一派绿意盎然。农工们有的在采摘,有的在装箱打包。“我好几天没来基地了,果蔬生产销售流程很有序,不用天天来。”郎书秋向记者解释起自己的忙而不乱。
郎书秋采摘的草莓将发往上海市场
44岁的郎书秋是哈尔滨市兢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近500米长的温室内,她边走边向记者介绍。2016年4月,身为双城人的郎书秋来到双城区西官镇育人村农民创业园区,考察了西官镇政府从辽宁省引进的温室项目。该温室项目以辽宁第六代温室为母本,结合黑龙江省实际进行改进,每栋温室面积占地15亩以上,后墙采用夯土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冬季不用取暖就可以越冬生产蔬菜。之后,她又先后前往辽宁的新民、北漂、铁岭,山东的寿光等地进一步学习考察。
郎书秋查看苗情
2016年11月,郎书秋在良膳合作社建成的20栋温室中购买了2栋,第一茬主要种植了两种叶菜——油白菜和茼蒿,同时间种了一些小菜。这些叶菜在次年1月份开始供应哈达市场,因为蔬菜使用农家肥,且不施用农药,品质特别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也是黑龙江省首次实现冬季不取暖生产蔬菜,且收益可观。
2017年2月,温室大棚开始种植第二茬蔬菜——黄瓜。与此同时,郎书秋同四个股东成立了哈尔滨市兢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3500万元,新建阳光温室大棚55栋。从2月份到8月份,6个月生产周期的黄瓜每天每个棚出产高品质黄瓜2000斤左右。8月份,开始种植第三茬蔬菜——西红柿、辣椒,10月末上市。此时,新建55栋温室已全部竣工投产,园区相应的基础设施、附属设施也陆续完善。
2018年春节前后,第一茬蔬菜全面上市,以油菜、芹菜、茼蒿为主,还有蘸酱菜系列小菜,所有的蔬菜无论是口感、品相、新鲜度都远好于南方蔬菜。
2020年,又建4栋温室大棚。目前,兢业合作社共61栋温室大棚,以种植蔬菜为主,还有少量的食用菌及香甜瓜、西瓜、草莓等水果。种植的蔬菜与哈达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商签订长年订购合同。兢业合作社蔬菜园区带动农户60户,直接安排就业300人,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其中女性工人达到200人以上,每年园区用工量达到5000人次,农民每户年收入增加3~5万元。
这三年,为确保“菜篮子”产品正常供应,郎书秋带领合作社全体员工在严格防疫下,千方百计增加蔬菜产量,为保障百姓生活需求贡献一己之力。
“我得赶紧回基地,还有一些农工没吃午饭呢!我得去看看!”郎书秋挥手和记者告别。
左翠翠:让黑土地上的“白胖子”变成“金豆子”
走进哈尔滨市翠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粒粒脱皮花生在生产线上似“金豆子”般滚滚而来。“这是我们为四川一家企业代加工的。”左翠翠说。
左翠翠与客户线上交流
左翠翠是翠翠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从小生活在韩甸镇白土村,高中毕业后她开始创业,但该干点啥她一直没拿准主意。“最托底的选择当然还是做农业,在黑土地里刨‘金’。”左翠翠说,作为“新农人”,她不想走父辈的老路,她要在黑土地里蹚出一条新路来。
左翠翠在生产线查看花生质量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左翠翠在电视上看到了山东省一幕种花生的场景,瞬时心动了。她去山东考察,还从山东的花生研究所引进了种子,回来种了100亩地花生,第一年就试种成功。2011年,左翠翠和丈夫王金龙成立了翠翠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夫妻俩带领社员建起了花生种植基地,包括绿色花生示范区,农业环境、农田作业和病虫害等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左翠翠苦学技术、勤问专家,近几年来,她将合作社的花生亩产量由原来的175公斤提高到230公斤左右,亩效益也超过千元,是玉米收益的2倍,实现了花生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周围的农户看到合作社挣到了钱,纷纷开始种花生,左翠翠夫妇无私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乡亲们,还为他们代购种子、农药和化肥等生产物资,并帮助117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镇近4万亩耕地都种上了花生,实现了连片规模生产。
左翠翠与丈夫商讨再提高脱皮花生的品质
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左翠翠夫妇决定向花生食品加工、网络销售要效益。2017年,左翠翠注册了哈尔滨市翠翠食品有限公司,又在双城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多方筹措2000多万元建设花生加工厂,引进吊炉花生、五香花生、酒鬼花生多条生产线,年加工花生5000吨,加工量达到全区花生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左翠翠还将合作社的产品入驻黑龙江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消费者可利用手机扫码获取基地生产全程信息和实时监控视频信息,提高了生产环节的透明度和销售市场的信任度,“翠小妹”花生产品在全国越叫越响。
前不久,一场爱心公益直播,在线售出2000余袋花生产品,让产自双城区的“翠小妹”花生产品在全国市场知名度再次提高。“不光花生特别好吃,产品包装上的‘双城小妹儿’也挺吸睛。”购买过花生的消费者给出五星好评。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每到金秋季节,拉林河畔的双城区韩甸镇的农民们就忙着打花生、脱粒、装袋、运输、深加工……种植花生,让韩甸镇1000多户农民稳稳走上小康路,黑土地上的“白胖子”变身为小康日子里的“金豆子”。
李丽:富硒盆栽蔬菜可观可养可食成“新宠”
“我每天都要去主城区几趟,给客户去送菜,风雪不误。”见到李丽时,她和爱人大龙刚从哈尔滨市主城区送菜返回双城。
在双城区永治街道长产蔬菜基地里,李丽的10栋大棚里盆栽菜长势正旺。
李丽在线上直播富硒盆栽蔬菜
说起搞盆栽菜,李丽快人快语:“以前家里养牛,养了40多头。家里老人查出肺癌,为了给老人治病,不断卖牛。治了不到一年,老人去世,剩下的十多头牛也卖了。”2016年9月,丈夫大龙和同学去杭州引进了盆栽菜项目,租大棚、栽菜苗,投入近100万元。2017年的大年初三,丈夫大龙一直没回家,李丽去大棚找,看大龙蹲在大棚里,一问才知:菜要上市了,没有销路,同学退股了。李丽毅然决然地关闭了自己在街里的精品店,开始跑市场。她先去双城的超市推销,没人认。半个月后,大棚里的蔬菜开花了,咋办?李丽和丈夫下狠心,雇铲车扔掉。60多万元打了水漂,但没有动摇李丽再种菜的决心。
李丽在大棚展示富硒盆栽蔬菜
再次种下一批菜,每天跑市场的李丽仍然没有收获一份订单。一个半月后,她在哈尔滨市区的一家饭店看到,饭店到处养着绿萝,就跟经理说:“我的菜可观可养可食,你就当养绿萝了!”李丽经过反复请求,留下了4盆菜并给经理写下了联系方式。当晚,另一家饭店的采买来饭店吃饭,就问经理“哪儿整的?我正到处找这种菜呢,有联系方式吗?”李丽接到电话,高兴地跳了起来,25盆!第二天一早,李丽就把菜送到客户手中。此后,李丽的盆栽菜订单开始增加。
2018年,当听说黑龙江省绿博会上也有盆栽菜时,李丽就赶去看看。“这菜种得也不咋好啊。”李丽自言自语。“怎么不好?”旁边走来的人问道。李丽就拿出手机给她看自己种的菜。因为要撤展,两人匆忙留下了联系方式。一年后,李丽接到了电话:“你想不想种富硒菜?”“想啊!”“那面谈吧。”当知道来电话的人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钱华时,李丽震惊了。在钱华的帮扶下,李丽走上了富硒盆栽菜的道路。
李丽的大棚成为黑龙江省农科院和双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富硒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后,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从26个品种精种到小白菜、紫生菜、乌塌菜等10个品种,富硒盆栽菜的经济效益也直线上升。周边的农户看到能多卖钱,纷纷要种富硒果蔬,李丽就免费指导种植。目前,双城区永治街道长产蔬菜基地已有32栋大棚种植富硒果蔬。
如今,李丽注册了自己的合作社,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除了跑市场、给客户送菜,还要指导农户种植、开直播线上售卖富硒产品,不定期接待来参观学习的人。
作为“新农人”,看着客户群在不断壮大,“75后”的她,忙并快乐着。(文/摄 记者 蒋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