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蔬菜养殖(富硒蔬菜的标准)

硒宝 11-19 10:06 94次浏览

合国土空间格局和城乡发展布局,构建“一核、一带、三区、多园”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猪沼果”循环模式。促进林下区域连片开发,发展生态化、标准化订单养殖。水产养殖重点推进种形成。富硒茶首位产业巩固发展,累计发展茶园25.3万亩、茶业园区35个,茶叶年产量8805吨,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魔芋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魔芋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累计发展中药材28.2万亩,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建成富硒农业基地50多万亩,开发富硒特色产品50多种,形成了以富硒茶为主导,富硒——平台载体建设加强。恒紫循环产业园(飞地)和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分别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通过整合发展,新组建园区发展投资开发公司,园区运行机制不断优化。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以上,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32户,陕煤集团富硒矿泉水、道通天下茯茶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加快建设,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建成投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中心高效运营,富硒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平台载体为资源集聚创造了条件。

——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百余家代表性企业从事富硒产品生产经营,获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25家,市级“规上”富硒产品加工企业28家。建成镇级电商服务站16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67个、智慧物流中心1个。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0多个,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培育家庭农场210个,成立互助资金组织17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供销综合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组建富硒茶业、富硒魔芋、富硒水产、富硒食用菌、富硒蜂蜜5大产业联盟。——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硒资源开发研究院是全市首个通过CMA+CATL“双认证”的科研检测机构,先后被认定为安康市硒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硒研究与教学基地。在全国范围首先实施硒资源1:1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测土补硒”试验示范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掌握土壤富硒营养强化剂技术。研发紫阳富硒茶、富硒包装饮用水、康臻硒肽等5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富硒产品。硒产业“星创天地”获国家科技部表彰,硒产业科技孵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紫阳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科技帮扶示范县、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富硒蔬菜养殖(富硒蔬菜的标准)-硒宝网

紫阳完成了“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并被授予“陕西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荣誉称号。紫阳富硒茶成为世界首个通过科学鉴定具有保健功效的天然富硒茶,作为保健茶入编《中国茶叶词典》。紫阳富硒茶获批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荣获全国“十大绿茶公共品牌”,获批省级地理标志使用促进项目示范县。紫阳富硒茶纳入第二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协定保护产品名录,连续四届蝉联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榜首,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截止2020年底,核准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7家,授权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41家。“紫阳谷”天然富硒矿泉水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产品”,紫阳金钱橘闻名国——市场规模。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19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农产品总体产量为52.62亿吨,消费量为48.3亿吨;富硒农产品产量为384.52万吨(根据全球富硒土地占全球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估算),消费量为362.26万吨。我国富硒农发展及展望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富硒农产品需求规模达到49.67——产业分布。我国约有300多家企业生产硒产品,约有21个县生产富硒杂粮与大米,拥有富硒大米品牌25个,富硒果品品牌15个,富硒茶品牌19个,富硒保健品与鸡蛋品牌60多个,富硒蔬菜与深加工产品品牌100多个。

富硒蔬菜养殖(富硒蔬菜的标准)-硒宝网

申请富硒产品专利300多项,其中15项专利获湖南桃源“中国硒乡”、广西贵港“中国硒港”、福建连城“客家硒——消费需求。从全球看,富硒农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等区域,占全球富硒农产品消费量的70%。产销量领先的品类主要有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牛奶、富硒啤酒、富硒肉类食品、富硒鸡蛋等粮油产品,产量占全球富硒农产品的64%。从我国看,华东地区是国内富硒农产品消费的重点区域,尤其是江浙地区(以前出现过缺硒病症,富硒产品需求较大),华北和华南地区次之,以上三个区域占国内富硒农产品消费量的73%。华中、西北和东北地区是国内富硒产品重要产区,但消费量相对较小。——市场趋势。富硒食品表现消费渠道和消费群体多元化、产品多样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食补成为我国消费者最喜爱的养生保健方式,占比高达57.8%,为保健品市场开发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保健品刚需强劲。紫阳县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应紧盯富硒农产品消费重点区域,以富硒粮食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硒的保健功能,重点开发硒保健品,深入挖掘保健品市场的消费潜力,积极引领大健康产业发展。——企业情况。恩施徕福硒业有限公司、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年产值已过亿元,但总体而言,我国富硒产品企业以中小型为主,CR10(前十家企业合计占富硒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不足20%。

富硒蔬菜养殖(富硒蔬菜的标准)-硒宝网

2019年国内富硒产品十强企业中,安康企业占比60%,紫阳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排名第5。随着富硒产品需求的增长,各地应积极培育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判断,全球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随着我国居民对食品营养需求的日益提高,补硒必然成为未来的健康生活方式,富硒食品特别是天然富硒食品将成为健康补硒之首选。在追求绿色、健康、养生的新时代,富硒农产品、富硒食品、富硒保健品、富硒药品、富硒日化产品以及硒旅硒养等产业发展势不可挡,富硒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加强企业梯队培育。实施富硒食品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大力培育富硒龙头企业,壮大中小徽企业,推动大企业快速扩张、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鼓励富硒食品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点。坚持树强扶优、做强做大,开展“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发挥头部企业优势,打造彼此关联、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百亿级富硒产业集群。

——着力培育富硒龙头企业。支持茶业公司发展壮大,推动县茶业公司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道通天下茯茶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在富硒茶叶、魔芋、饮料、粮油、养殖等行业扶持一批骨干型富硒食品龙头企业,组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联科带科,培育一批“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产创联合体”。到2025年,龙头骨干企业达到15家以上。——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具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关联企业抱团发展,加快建设富硒食品、富硒饮品、富硒保健品等企业集群,加大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和县级示范企业以及“小巨人”企业培育,巩固提升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夯实富硒农业基础,做精做细富硒食品加工,积极延伸富硒康养旅游,拓展“硒+X”产业体系,推进富硒食品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优化“硒+农业”。围绕生产高质量富硒农产品,加快推进以富硒茶种植基地为重点的“测土补硒”,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构建三——富硒种植。以富硒茶、魔芋和中药材为主,以富硒粮油、食康生态茶园、放心型茶园。

富硒蔬菜养殖(富硒蔬菜的标准)-硒宝网

推广魔芋林下种植模式,建成全国重要的——富硒养殖。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推广“猪沼果”循环模式。殖重点推进种苗繁育、教育体验、品牌建设、休闲垂钓、渔家民俗一培育“硒+康养旅游”。以“硒+养生”为核心,以“硒+旅游”为“卖点”,加快建设华阳医养中心、养生谷等,支持茶企建设康养项——“硒+旅游”。精心设计富硒养生休闲线路,开发补硒养生旅游产品,完善补硒健体旅游要素,配套发展硒餐饮、旅游纪念品等产业。鼓励景区建设补硒养生、观光体验等项目,提升富硒生产基地观光、富硒产品生产加工体验、富硒宴品尝、硒研学等旅游产品和服务。——“硒+文化”。加强硒文化建设,加大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开展紫阳茶生产遗址、古老茶园资源普查,并进行挂牌保护。成立茶文化研究会,加强茶文化宣传,弘扬紫阳茶道精神。加大《郎鼓励创作实景剧、舞台剧等硒文化艺术原创作品。——“硒+美食”。充分发挥紫阳丰富的富硒食材优势、挖掘传统美食历史文化,依托紫阳蒸盆子、紫阳“三转弯”、地方风味小吃等紫阳特色美食,推进富硒与美食文化融合发展,创新提升富硒美食的烹饪技艺,发展富硒美食产业,打造富硒美食品牌,助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发展。富硒产业项目的实施是以高效化生产为前提,以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为目标,最终实现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拓展“硒+X”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于促进富硒产业所需土地、物种、气候、资本、人才等资源统筹配置、高效利用,最大化提高资源价值。——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富硒茶、富硒林果等产业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提升县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富硒种植业贯穿全域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蔬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继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工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可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参考资料:紫阳县“十四五”一县一业发展规划(富硒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