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

硒宝 11-18 18:07 141次浏览

作为宁夏最后一个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的丰收对西吉来说,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年的丰收,关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今金气秋分,西吉县草足牛肥、菜多价好、五谷丰登,马铃薯更是长得个大条顺。

“洋芋蛋”成为“金蛋蛋”

9月的红耀乡,一片由马铃薯汇聚而成的绿色海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让人心旷神怡。微风吹过,薯海碧波荡漾,高调昭示着丰收。

红耀乡位于西吉县西北部,高海拔、低气温、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天然环境良好,马铃薯生长优势得天独厚,是西吉县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农户们靠着马铃薯增收致富,小庄村熊志忠带着村民们所耕种的坡地更是三次创马铃薯单产全区最高纪录,被传为佳话。

小庄村曾经自然环境恶劣,高寒干旱、土地广种薄收,村民们常年靠着几亩冬小麦和豌豆讨生活、填肚子,马铃薯亩产量从未超过500公斤,只能算是农民勉强糊口的“洋芋蛋”“救命薯”。

2007年开始,针对干旱少雨、底墒不足现状,西吉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压麦扩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小庄村推广马铃薯覆膜种植。熊志忠积极响应,一场春雨过后,他就给自家地里覆了地膜。“当时政府免费给农户提供地膜,可大伙都嫌麻烦不愿铺,我就找人开着自家3台四轮车,给别人的地里也铺,能铺多少铺多少。”熊志忠回忆说。

西吉严重缺水,用这种方式,小庄村的地里锁住了雨水,当年地膜马铃薯亩产就达到1000公斤。尝到甜头的熊志忠开始不断尝试科学种植,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开始实行后,他第一批选用脱毒种薯,亩产量和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以前的薯种退化和病虫害严重,还没到收获的时候,洋芋蔓就变成一堆枯草,脱毒种薯直到收获,枝蔓、叶子都还翠绿翠绿的,结出的马铃薯个头大,外观漂亮均匀,口感绵软,不生虫、不生病。”熊志忠说。

2011年、2014年、2017年,熊志忠3次打破全区马铃薯单产纪录,亩产分别达到5116.4公斤、6162公斤、6246.98公斤。在他的带动下,小庄村也变成了马铃薯种植大村。“全村马铃薯总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人均种植面积超过40亩,好几个种植户都超过100亩。”熊志忠自豪地说,“这几年生态好、雨水足,我们村的马铃薯年年都是大丰收。去年亩产2500公斤,今年预计能达到3000公斤。”

小庄村的马铃薯,主要走“鲜薯外销”的路子。“我们和云南、四川、甘肃的一些市县结成销售对子,每年收获的时候,他们专车来拉。拉不完的村民都存在自家洋芋窖里,等价格好的时候再拉出去卖。”熊志忠说,小庄村的马铃薯不愁卖不完,只愁不够卖,出售马铃薯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家庭比比皆是。小庄村也从以前的贫困村,变成了人均纯收入12223元的富裕村。

西吉县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种植面积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西吉县把培育马铃薯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坚持“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不断推进马铃薯产业提档增值。建成宁夏佳立、西吉恒丰、西吉守强3个脱毒繁育中心,年繁育原原种5000万粒,年扶持13家种薯企业(合作社)稳定建设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0万亩,脱毒种薯应用率达90%以上。全县万吨以上淀粉加工企业现有6家,个体三粉加工户2000多户,具有年加工马铃薯鲜薯90万吨、生产淀粉13万吨的能力。

丰收季节,西吉县80多万亩马铃薯汇聚成海,这个昔日山区的“救命薯”,在西吉县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从单纯充饥的食物,变成今日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气温低、光照足、秋雨充沛的气候特点,让西吉县的山区成为马铃薯的故乡,河畔、川道则成了冷凉蔬菜的温床。种植蔬菜在西吉县传承已久,“打我记事起,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种几亩芹菜。”在将台堡镇保林村村民杨保林的记忆中,芹菜中间的嫩芽,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美味,“又甜又脆,满口留香。”

“西吉西芹”是马铃薯之外的又一个“金字”招牌,先后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2010年通过全国高科技食品产业化委员会评审,誉名西吉为“中国西芹(产业)之乡”,2012年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西吉西芹优越的品质:皮薄、纤少、柔嫩、味鲜、色亮。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性强等优点,又让它广受菜农喜欢。“只要是种菜的,家里肯定要种点芹菜。”杨保林家种了3亩地,有两亩是芹菜,去年经历了菜市的“寒流”后,今年蔬菜价格回温。8月底,杨保林以一亩1.2万元的价格将两亩芹菜全部出售。

除了西芹,近年来西吉县还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按照“突出主导、多元互补、订单种植、错季销售”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蔬菜布局,大力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端品种,引进蔬菜新品种160个以上,种植迟菜心、圆叶菠菜、龙牙和芥蓝等特色蔬菜1200多亩。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20个2.5万亩以上,全县冷凉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切实转变了农民的观念,增加了种植效益,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质的提升。

“西兰花、松花菜、辣椒、芥蓝、菜心等市场前景好的蔬菜我们也种,而且品质还不错。”宁夏向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相锋说。他身后的西吉县向丰臻品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翠绿挺拔的菜心和忙碌采摘的工人,将基地装饰成一幅田园画卷,美不胜收。“菜心主要销往广东、福建、重庆等市场,每年能采摘4次,现在正在采摘第三茬。”苏相锋介绍。

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宁夏向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当地村民土地1500亩,带领当地农户种植面积2000亩,建设蔬菜装卸钢结构大厂棚1000平方米。基地常年务工人员170多人,采摘期最大用工量400多人,每人年季节性务工收入8000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发展冷凉蔬菜种植,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西吉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今年已创建标准化基地28个,面积达3万多亩,其中订单生产、共建外销基地面积占到了种植基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多方发力,为西吉县蔬菜打开销路、赢得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西吉县冷凉蔬菜整体销售持续走热,蒜苗、西兰花、菜心、红笋等蔬菜上市价格均突破历史纪录。今年,西吉县冷凉瓜菜种植面积15万亩,预计总产鲜菜70万吨以上,产值超15亿元。

小杂粮的大使命

深秋时节的吉强镇芦子沟村,有着金灿灿的张杂谷穗、莜麦地里繁忙的收割、空地上热闹的扬场,还有新鲜莜麦被高温炒熟时散发的扑鼻香气。

宁夏兴鲜杂粮公司副总经理常晓云告诉记者,他们最近正在做莜麦炒面的产品研发。“把莜麦炒熟后磨成面粉,再试着加入亚麻籽、花生、芝麻等,看哪种配方香味和营养价值最好。”常晓云说着,抓起一把炒熟的莜麦放进嘴里咀嚼,“这是丰收的香味,不管是莜麦还是亚麻籽,今年的收成都是近几年最好的,产量比去年高出三分之一,产值预计可达850万元。”

小秋杂粮种植是芦子沟村的主要产业,全村耕地7760亩,小秋杂粮种植面积就占3000多亩,种类以张杂谷为主。“咱们这儿土质好、海拔高、日照充足,生长的小米不论黏稠度和出油量都属上品,营养价值较高。村民种植的小米,宁夏兴鲜杂粮公司以高出市场价5%进行收购。农产品销售旺了,农民种植杂粮、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芦子沟驻村第一书记陈昌说,靠着种植小秋杂粮,芦子沟村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80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的50%下降至0.14%。

“小杂粮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非常适应西吉冷凉、干旱的气候,这两年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高。”西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宋永红说,今年西吉县建设了500亩以上的杂粮标准化示范基地45个,推行“基地+经营主体”“经营主体+加工企业”等模式,发展小杂粮产业。

按照“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差异化营销”的思路,西吉县推进杂粮(油料)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推广张杂谷13号、宁糜14号、中豌4号等优良品种,不断提升优质杂粮(油料)品质,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年稳定建设杂粮(油料)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个,全县杂粮(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总产量8.4万吨以上。

杂粮既是传统保健食品原料作物,又是现代绿色食品资源。西吉县现有杂粮(油料)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杂粮1.2万吨左右,加工生产的优质小米、黄米、糜子、荞麦和豌豆粉、荞麦珍子、荞皮药枕、富硒胡麻油等产品走出大山,进入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19年销售额达到2.4亿元。当地杂粮产业基地和加工企业带动建档立卡户1551人实现就业,人均务工收入6000元。小杂粮承担着助力脱贫攻坚的大使命。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将台堡镇壮观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红耀乡马铃薯种植基地。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规模化蔬菜种植为村民提供了务工岗位。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恒丰公司技术人员查看马铃薯苗生长情况。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顾客选购西吉杂粮产品。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工人将芹菜清洗装车。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吉强镇芦子沟村漫山遍野的杂粮。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宁夏兴鲜杂粮公司晒场上,工人翻晒胡麻。

富硒荞麦面粉(荞麦面含硒吗)-硒宝网

丰富多样的马铃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