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富硒地瓜(富硒地瓜好吃吗)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标志着全国人民生活将进入小康富裕的新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追求绿色生态、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使人的膳食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红薯作为健康长寿食品,重新步入餐桌,成为新时代人们健康长寿饮食消费的新需求,将带动红薯这个传统作物焕发出时代发展的新机遇。重新认识红薯生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循环产业,对于发展循环农业、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畜牧业、带动工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做实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薯是最佳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红薯属药食同源食品,是天然生理碱性食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生肌肉、养容颜”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红薯具有“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的疗食保健作用。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红薯富含胡萝卜素、黏液蛋白、可溶性糖、花青素、黄酮、脱氢表雄酮、异黄酮、膳食纤维、准女性激素,钙、铁、锌等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消除活性氧、抑制肌肤老化、防癌、抑制胆固醇、有益心脏健康、预防肺气肿、抗糖尿病、减肥、润肠通便等医疗保健作用。
红薯新鲜茎尖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风味好的绿色保健蔬菜。亚洲蔬菜研究所发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红薯新鲜甘薯茎尖每100克含水分81.7g、粗蛋白3.56g、粗纤维4.10g、粗脂防0.67g、钙81.2mg、磷67.3mg、铁 10.37mg、胡萝卜素3.61mg、VC25.0mg、VB10.06mg、VB60.17mg、烟酸0.94mg。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检测表明:红薯茎尖与芹菜、甘蓝、菠菜、白菜、油菜、韭菜、黄瓜、南瓜、冬瓜、莴苣、茄子、胡萝卜、番茄等13种蔬菜相比较,在14种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热量、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钙、铁、磷、胡萝卜素、VC、VB1、VB2、烟酸等13项均居首位。红薯茎尖不仅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富含黏液蛋白,能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关节腔、膜腔的润滑和血管的弹性;含有脱氢表雄酮,可防治结肠癌和乳腺癌;还含有高浓度多酚化合物,是抑制艾滋病发病的重要物质。
红薯叶的营养也很丰富。干叶蛋白质含量达到17.1%,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和钙的含量更高。红薯叶中的胡萝卜素含量为胡萝卜的4.8倍,具有补虚益气、健脾强肾、益肺生津、抗癌、美容等生理功效。
人们通过对红薯食品新功能的不断发现和认识,使红薯的价值倍增。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长寿食品”、“抗癌食品”,欧美人称赞为“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称为“宇航食品”,法国人称为“高级保健食品”。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认定,红薯是第一抗癌食品,在2007年全球健康食品排行榜中,红薯既是最佳抗癌食品,又是很好的减肥食品,位居13种最佳蔬菜之冠。“探秘中国第一长寿村的巴马人”报道,目前广西巴马有百岁老人81人,百岁率达到了10万分之31.5,主要原因是长期食用红薯。近年,已在全球兴起了红薯食品消费热。
二、红薯农艺性状加快向优质高效、营养保健食品发展
红薯又名红苕,为旋花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红薯是历代自然灾害年间解决粮食安全的主食。20世纪50-70年代红薯成了中国人的“救命粮”,山上山下种红薯,全家老小吃红薯,有效解决了粮食危机。社会进入富裕时代,由于红薯的生态绿色、保健长寿、抗病美容功能,使红薯成为平衡膳食结构、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保健食物,带动红薯传统农艺性状向高产、优质、高效、低污染的营养保健功能食品方向发展。
1、红薯是抗逆性强的粮食作物。表现为抗旱、抗涝、抗瘠薄、抗病虫。一般瘠薄地亩产鲜薯2吨以上,土质佳的可达万斤。无论干旱、雨涝,红薯都是相对稳产、高产作物,对恶劣条件抗性较强。红薯抗病虫性能比其他作物强,适宜于生态绿色种植,免用农药化肥,具有生产有机绿色食品的先天条件。
红薯具有较强的生产适应性。能适应不同土壤和不同生产条件。属无性繁殖作物,其块根无明显的成熟期,只要条件适宜,就可继续膨大。种植要求不严格,既可与其它作物间套轮作,又可纯种。栽培技术简便,适宜于一般农户家庭式生产。红薯全身都是宝,用途广泛,既是粮食又是饲料,既是主食又是蔬菜。
红薯育种在保持传统高产、高干率、抗病虫等优势性状的同时,已向优质高效、专业特色化发展。已由传统的食用型、饲料型品种,转变为淀粉加工型、兼用型、菜用型、色素加工型、饮料型等多种功能特色品种。特别是对于富含甘薯酮、花青素、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优良性状更加重视。围绕红薯新用途开发的新品种,已广泛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
2、红薯加工业呈现专业化、精细化、高科技化和产业集群化的特点。制作工艺已发展到8大类型。①以原薯主导,通过切片、煮熟、烧烤,加工成果脯、薯片、薯干等;②红薯淀粉及其制品。红薯淀粉以其独有的特性在食品、轻工、医药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以淀粉为原料制作的粉丝、粉皮、粉条,是人们的传统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促进红薯特色地方小吃向产业化、规模化、快餐化方向发展;③红薯茎叶加工脱水蔬菜、盐渍菜、茎尖罐头、速冻红薯茎尖等;④红薯类药物加工,包括膳食纤维、脱氧表雄酮、绿原酸、黄酮类等;⑤能源和酒精加工。主要是利用鲜薯或薯片酿造白酒、黄酒、酱油、食醋及酒精等,也可利用发酵技术加工果啤饮料、乳酸发酵红薯饮料;⑥饲料工业。红薯块根、茎叶及加工后的各种副产物,均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优质畜禽饲料;⑦红薯小食品。主要有红薯罐头、红薯面包、红薯馒头、红薯面条等;⑧饮料类。包括甘薯乳、雪糕、茎尖饮料、保健茶等。
三、红薯生产的产业体系和组织方式
1、红薯产业发展模式
(1)家庭循环种养型。以农户家庭为单元,种植两三亩红薯,养殖两三头生猪,配套加工红薯淀粉、手工粉条为经营方式,形成以红薯加工淀粉、淀粉制作粉条、茎叶渣副产品养猪、猪粪生产红薯的闭路循环产业链。这种模式主要针对资源少、劳力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的贫困户经营,是当前扶贫帮困的一项有效产业。由政府提供优质良种、化肥和猪种,围绕育苗、移栽、管理、收获、加工、销售等生产环节,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销售服务。通过红薯和养猪的循环加工,实现户均收入1-3万元,可以实现当年脱贫摘帽。通过专业化育苗、机械化打粉、手工匠吊粉等现代组织管理元素,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2)家庭农场型。以家庭专业户为基础,融合科技、金融、信息、农业机械等现代经营理念,在保留原有传统家庭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农业技术管理要素,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市场运作、企业管理四个特征。通过建立标准化基地、机械化加工、商品化经营,形成红薯种植、鲜薯贮存、茎叶蔬菜、淀粉加工、残渣养猪到有机肥利用,形成小农场式闭路循环。一般农场种植红薯10-30亩,养猪10-30头,年收入可达20-40万元。
(3)园区加工型。该模式以县为单位,建立红薯加工专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龙头企业为引领,红薯加工企业为主体,构建集群化红薯加工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形成上下游配套、副产品综合利用、污染物集中处理的专业园区,实现集约化、集中化、专业化生产。通过园区加工,把一产与二产融合起来,实现生态工业园与现代农业园融合发展,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保障工业持续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园带乡、三化融合发展。
(4)龙头企业带动型。该模式以红薯加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以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龙头企业开展红薯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有机联合,以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生产,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在这种模式中,龙头企业是红薯产品专业化生产的主体,农户负责红薯原料供应,处于产业链的初始端,通过基地协议约定,构建企业和农户的产业联盟。
(5)合作组织促进型。以村为单位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实现产、购、销一条龙,农户负责生产,合作社负责加工、销售、经营,形成一村一品。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作用,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市场化组织程度,分享加工销售利润,促进红薯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和市场化发展。
2、红薯产业链模式
围绕红薯种植、加工产业链过程,加入动物转化功能,构建“吃干榨净”的生态农业循环链和产业加工增值链。
(1)生态农业循环链
生态农业循环链围绕红薯生态种植、产品加工及薯渣、茎叶综合利用,畜禽生态生物转化,形成闭路生态循环链。主要有三种模式:
①以农户家庭为单元,通过生猪养殖,实现红薯残渣的生物转化,形成“红薯—养猪—沼气—有机肥—生态种植—红薯”的家庭环境友好型闭路循环链。
②以村组、院落为单位,在红薯种植基地进行初加工,提取红薯粗淀粉,粉渣、副产品、清洗水就地利用转化利用,形成“生态种植—鲜薯—淀粉—残渣—养猪—有机肥—生态种植”的闭路循环链,实现无害清洁化生产。
③以产业园区为单位,粗淀粉、茎叶进行精深加工,形成高附加值的生态富硒食品,综合利用加工过程中的残渣生产酒精、食用醋和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的药品、保健品。
通过以上三个循环模式,实现红薯生产的资源化、清洁化、环保化,形成循环产业链和价值链,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红薯生产加工的环境污染难题。
(2)产业加工增值链
传统红薯主要以鲜薯食用和茎叶作饲料消费方式。随着红薯加工技术和功能产品的不断深化,加工链条层次不断延伸,其附加值成倍增长,使红薯产业的生产加工效益大幅提升。下表以1kg鲜薯食用+1kg茎叶养猪为单元,按照六个不同加工层次生产的产品价值计算出加工附加值,由传统价值1元提升到20元,附加值增长20倍。为陕南粮食作物加工层次最多、产业链最长、增加值最高的品种之一。
四、加快红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1、把红薯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产业。红薯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种植简单、投资小、比较效益高的特点,非常适合于贫困户的栽植和初加工。配套生猪养殖,形成家庭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是解决贫困户脱贫的最佳产业。
2、把红薯产业作为发展富硒食品的主导产业。旬阳大部分耕地的光、热、水、气、肥适宜于红薯生长,土壤硒含量较高,有利于发展富硒生态红薯。红薯生物产量高,加工技术简便,资金劳动投入较少,比较效益较高,具有保健功能,可生产多种保健功能食品,是发展富硒食品的主导原料。旬阳历史最高红薯种植面积达14万亩。如果旬阳10万亩红薯基地,配套10万头生猪养殖,可形成超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县域见效最快、经济与生态共赢的富硒食品主导产业。
3、把红薯作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首选产业。红薯的生态种植和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多,加工链条长,产品种类多,有利于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带动城乡创业就业,实现一二三产与城乡融合发展。
4、制定县域红薯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红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将红薯种植列入种补补贴,将红薯淀粉加工机械列入农机补贴;组织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红薯新品种引进,建立繁育基地,扶持组织红薯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红薯加工工业小区,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从种植基地、养殖基地、淀粉、茎叶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配套循环产业链。
(作者系旬阳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