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地瓜直播(直播地瓜富硒是真的吗)
左图:9月22日,青岛蓝村大米收割现场。(□张晓帆报道)中上图:9月18日,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杨庄村农民在收获玉米。(□王世翔房德华报道)中下图:9月21日,游客在滨州市沾化区一果园里展示采摘的大棚冬枣。(□李剑桥贾海宁报道)右图:龙口市大磨曲家村村民捏面塑庆丰收。(□从春龙 报道)
又是一年丰收时。金秋时节,齐鲁大地瓜果飘香、五谷丰登,一曲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正在广袤的大地激荡响起!从“一村一品”引领农业品牌化发展,到科技赋能让农业展翅高飞;从青岛蓝村大米老品牌焕发新生机,到淄博蓑衣樊村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到加快土地流转,高效农业项目纷至沓来……在这个特别时节,人们欢聚一堂,共享丰收喜悦。
潍坊培育国家级“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镇11个、省级21个,“三品一标”品牌1219个
“一村一品”品牌兴农
□记者 杨国胜 张鹏 郑颖雪
丰收节前,记者来到高密市松兴屯村的中荷(高密)高新果艺园,园中果蔬葳蕤,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的言谈中满是自豪。他介绍,果艺园项目完全按照欧洲标准打造,聘请荷兰著名果树专家为技术顾问,全程参与果园建设、果树种植、生产技术管理,全面遵循欧洲果品有机生产标准。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一年结果、两年丰产的目标,亩均收入2万元以上。
徐林收还说,项目实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把合作社作为连接企业、农户的纽带,合作社负责园区管理,荷兰范瑞布鲁恩公司负责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参与生产劳动收益。项目还具备科学普及、生态教育、休闲旅游功能,大大提升了土地价值。
松兴屯村是潍坊市发展品牌农业一个缩影。近年来,潍坊市打造出国家级“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镇11个、省级21个,“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基地发展到552万亩,“三品一标”品牌1219个,昌乐西瓜、寿光鸡等28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昌邑生姜、寿光蔬菜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昌乐西瓜、昌邑大姜、青州银瓜获评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七彩庄园牌蔬菜等29个产品获评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成功打造出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昌邑绿博会、寒亭萝卜节等一系列国际国内知名节会。同时,诸城外贸、得利斯集团、亚太中慧、乐港集团、中基集团、鲁丰集团、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已有较强影响力,全市农业龙头企业3100家、年销售收入1720亿元。
诸城市得利斯村因得利斯集团而闻名,如今这里村企合一。进得村来,看到的是独门独院的二层小别墅、四季常青的绿化带、不时出现的街心公园、宽敞明亮企业厂房。“得利斯已经发展成为集良种猪繁育、粮油及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等于一体的上市企业。仅生猪一项,就带动本村120户,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近20万户农民养猪致富。去年又与温氏集团合作,推广‘公司+家庭农场’模式,解决养殖规模小、标准低、风险大、污染重的问题,3-5年内可实现年新增出栏100万头以上,新增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养殖户500家,每户年收入30万-40万元。”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思敏介绍说。
此外,得利斯村人以土地入股,职工有员工股,全村2600多人在集团持股,每人年可领取800-2000元的分红。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实现年收入13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近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泰安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打造乡村振兴的“科技芯”
□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曹儒峰
9月22日,“2019新泰农民丰收节”在山东长兴现代农业创新园举行,现场100位“乡村振兴最美农民”被表彰,其中好多位是在田间地头干出名堂的科技能手。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近年来,泰安市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62116”科技精准扶贫行动,通过选派专家帮扶、推动成果转化等措施,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为泰安市乡村振兴战略锻造“科技之芯”。
在新泰,当地农业部门实行园区包保制,派遣科技人员下沉到各农业园区,提供技术指导、政策解读和新农民培训等服务。潘军是新泰农业农村局派驻到山东长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科技顾问。在他的牵头下,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与省农科院、省葡萄研究院等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交流,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农业技术研究院和产学研基地。
“现在我们是全国西甜瓜的试验种植基地,这在全国挂牌的只有20家。”山东长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苏小龙说。
今年,公司又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大数据中心,目前中心大楼正在建设,预计11月份一期工程竣工。待工程全部竣工后,将服务于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系统科学的农业数据分析,便于农民科学种植。
在科技的助推下,目前长兴公司辐射带动优质蔬果种植面积4.2万亩,带动农业合作社12个,农户3600余户。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借力“互联网+”,推动经济林产品“触网”销售,是泰安科技兴农的又一特色。当地围绕苗木花卉、有机蔬菜、泰山茶、大樱桃等特色产业,大力开展“互联网+特色经济林”行动。
如今,电子商务已成为广大林果农创业致富的平台。在肥城,销售肥城桃的网店达到了300多家、网商1000多家,肥城桃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量占到了总量的50%,并带动核桃、大樱桃和桃木工艺品等300多种农副产品在线销售。
烟台七甲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合作社欢乐晒丰收
□记者 从春龙
9月21日-22日,龙口市七甲镇2019年农民丰收节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果展在庙曲家村举行。此次丰收节将农民群众庆丰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果展晒丰收、特色农产品展销助丰收有机融合,农民文艺表演、农民运动会、农耕体验、美食制作、采摘游园会、百人“丰收赋”诵读等系列活动,让庙曲家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大舞台上,欢快的乐曲和优美的舞姿演绎着劳动的光荣和丰收的喜悦;展台上,桃子、葡萄、山地黄瓜、小番茄,个个儿饱满新鲜;采摘园里,丰硕的果实挂满树梢;厨艺比赛现场,各家各户的巧媳妇们自选菜式,蒸、煎、熬、炖、炸、炒不一而足;趣味运动会上,村民挑起几十斤的地瓜健步如飞……
大草屋村的母姜膏、店埠曲家的小姜粉、朱家大院村的地瓜干、圈朱家村的玉米香白酒、大磨曲家村的喜饽饽……这次农民丰收节的一大亮点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果展销。在主会场西侧,各个村合作社都带来了自己的特色产品,来参加活动的市民不仅饱了眼福,还大饱口福。“我今天带来了自酿的玉米香酒。去年的丰收节卖了将近200斤,听说今年还办,我一大早就赶过来了。”圈朱家村的朱德乾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做起了玉米香酒。大草屋村村民曹永清告诉记者,大草屋村一直有种大姜的历史,家家都会做泡姜。这几年,她又开发出了母姜膏,可以当茶冲水饮用,很受欢迎,还在龙口市里开了专卖店。
“庙曲家村位于龙口、招远、栖霞三市交界。以前,不少外地金矿到这里租地开黄金选厂,最多的时候有8个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带来五六百万元的收入。为了保护环境,村里的黄金选厂都停了。”庙曲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忠益告诉记者,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用选厂的废石料回填沟壑,平整荒地,多出了1000多亩适宜耕种的土地。村里将土地统一流转,成立了佳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种上了桃子、苹果、洋梨、地瓜、花生,还养起了娃娃鱼,村民按流转土地面积折股年底分红。
七甲镇作为龙口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地形地势先天条件不足,脱贫任务重,集体增收压力大。2019年,七甲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实做细党建基础工作,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该镇按照特色打造、示范带动、区域协同的发展模式,年内扶持10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挖掘常伦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做强常伦庄农产品销售合作社,以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民宿经济等带动七甲镇特色农产品销售;推进土地流转,建设以圈朱家和敖子埠为中心的黑山片区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发展果品种植及观光采摘农业等。(通讯员 张凯莉 邹志华)
高青县蓑衣樊村:丰收的另一番景致 稻花香里说丰年
□记者 刘磊
位于黄河岸边的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得益于黄河水的滋养,盛产鱼虾、螃蟹、水稻,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秋高气爽时节,浓浓的稻花香让这个小村更具人气。9月22日正值周末,蓑衣樊村人头攒动,肥美的稻田蟹、威武的小龙虾、甜脆的白莲藕……丰收的硕果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锣鼓响起来,秧歌扭起来,村民们晒丰收、庆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司国营说,今年“丰收节”期间,整个村庄和田间地头就是舞台,全体村民都是演员,设立了丰收展示、浑水摸鱼、钓虾钓蟹、编织蓑衣、扎稻草人、住农家屋、品农家饭等游客体验活动,农味、乡味、土味十足。
村民司晓平家门口的农产品展示台前挤满了游客,“耳听为虚,一尝就知,纯正的蟹田米先尝后买……”锅盖一掀,顿时香气扑鼻,支付宝、微信到账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司晓平告诉记者,现在种地不再用“蛮劲”,全程采用良种良法良机,还能享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种植之前测土配方靶向施肥提升地力,生长过程实行稻蟹共养、稻虾共养的立体模式,水稻产量质量双提升。以前每斤大米只能卖到一二块钱,现在最贵的能卖到十块多钱。今年,蓑衣樊村的水稻预计亩产可突破1200斤,比往年增产12%。
“以前咱老百姓种地卖粮食,现在我们还卖风景、卖文化,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就是我们的摇钱树。”在村民黄新海眼里,丰收是另一番景致。高青县依托黄河水资源充足的优势,在蓑衣樊村四周建成了天鹅湖温泉慢城,蓑衣樊村顺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乡土味道开办起农家乐和民宿,一下子成为旅游目的地。
临近中午,村西头的鱼塘里欢腾着孩子们的笑声。参加比赛的30多个孩子争先恐后跳入池塘徒手摸鱼,不一会工夫,孩子们变成了一个个小泥人,不管有没有收获,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欢乐。
钓虾钓蟹比赛现场最火爆,村民们既是参赛队员,又是游客的教练,不一会工夫,很多游客的小桶里就装得满满的。来自滨州的一对情侣索性用手机搞起了现场直播,让这里的丰收气氛飘得更远。(通讯员 王克军 刘元忠)
即墨蓝村镇:蓝村大米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盐碱地重现千亩稻田
□记者 张晓帆
9月22日,随着数台收割机轰隆隆地开进蓝村镇青香水稻种植合作社的稻田,拉开了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水稻丰收的序幕。
据介绍,蓝村有种植盐碱地大米的老传统,兴盛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蓝村土质为碱性黑土地,加上日照充足,蓝村大米口感上佳广受欢迎,曾一度畅销胶东半岛。
但因水源短缺等原因,蓝村大米种植中断多年。2010年,蓝村镇农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青岛蓝村青香水稻种植合作社,从一开始的几十亩、上百亩,到现在的1200多亩,目前大米每亩可产800斤左右,重现当年稻花美景。
“合作社一直在摸索品质高、产量高和适宜蓝村盐碱地上生长的品种。目前,每斤蓝村大米市场价在12到16元之间,是普通大米三倍,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蓝村镇青香水稻种植合作社社长孙岩祥介绍,合作社近几年还成功引进了富硒大米等几个优良品种,去年还承接袁隆平院士青岛海水稻团队在蓝村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试验示范工作。
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闲置的盐碱地及分散的水稻种植户联合起来,实现了水稻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家里的5亩地都租给了合作社,每亩地每年有400多元的租金收入,除此以外,还可以享受合作社的分红,比自己种地收入高多了。”蓝村镇二里村65岁的周怀山在合作社工作,平时负责管理稻田,一年收入三四万元。
蓝村大米让很多城里人慕名而来,蓝村镇借此发展起了休闲旅游,举办起一年一度的蓝村大米稻田休闲节。
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加快土地流转吸引高效农业项目 采摘园孕育大希望
□记者 李文明 吴宝书 巩姗
“采摘园一结果,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一下子就欢气起来了。”9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惠家官庄村的方硕猕猴桃采摘园,57岁的潘广全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潘广全负责采摘园的安全保卫,他说,惠家官庄村是一个穷山村,不靠海,耕地少又是丘陵,也没啥风景,过去很少有人来。今年中秋节前后,这儿却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城里人,他们开着汽车、带着亲戚朋友来摘猕猴桃。
这个采摘园共150亩,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由日照方硕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公司法定代表人肖剑飞拿出手机给记者看这些日子城里人来采摘的照片。他介绍,园子里是2017年种植的泰山1号猕猴桃,想不到今年第一年下果就产了好几万斤。按照目前的长势,3年后亩产可达7000斤以上。按未来最低价格算,这个园子的年产值可达到600万元。
满怀希望的肖剑飞,目前正在启动另一个项目——在邻村的流转土地上建设农副产品生鲜冷链物流园。他说,现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用不了几年,这一带将出现许多像方硕采摘园一样的项目,物流园将大有用武之地。
“有了这个园子,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也能在家门口打工了。”60岁的胡善玲说,这个园子聘用了许多六七十岁的人和村里的五保户、老光棍,每月能有1600多元的收入。
惠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惠希强是个80后,他指着不远处的省道说:“我们村紧挨222省道和335省道,距离日兰高速出口只有两公里,现在已经开通的东部沿海高铁和年底开通的鲁南高铁,都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还说,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和经营,更能吸引懂技术、懂经营、有资金的人来投资。
惠希强有一个计划:联合邻村加快土地流转,吸引更多的像肖剑飞这样的人过来搞效益高的生态农业项目,打造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利用已经形成的交通优势,让本地的各类农副产品走南闯北。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