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大米富硒(富硒优质大米)
(仙桃万亩富硒水稻产业园)
硒
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和“心脏守护神”之称。2012年起,省地调院初探出江汉平原拥有丰富的硒资源。仙桃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拥有丰富的富硒资源。今年,仙桃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仙桃富硒农都”的战略,大手笔推动富硒农产品开发。那么,仙桃在“转化富硒资源、建设富硒农都”上都有哪些优势?看看今天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答案”怎么说:
建设中国富硒农都,
仙桃有哪些优势?
自然资源禀赋,富硒土壤资源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
仙桃市富硒土壤资源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有不高不低的中等富硒含量,有较充分的天然硒补给来源,全区整体偏碱性的土壤则有利于抑制某些有害重金属的活性造就更安全的富硒环境。
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能产出优质富硒农产品
多年来,仙桃市委、市政府坚持特色兴农、产业富民,已建成90万亩优质水稻、60万亩名特水产、40万亩绿色蔬菜、1000万只生态家禽和120万头优质生猪等五大特色产业板块,培育规模种养大户6400个、家庭农场160家、合作组织1100个,形成了主体引领、规模经营、技术集成、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格局。
同时,仙桃市主要农作物富硒率高,品质优,安全性好,与国内其它产地及日本产地稻米对比,仙桃稻米中有益元素均较高。
强大的转化增值能力
近年来,仙桃紧紧围绕打造千亿农产品加工大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5家,集聚中粮、加多宝、旺旺、真巧等“国字号”品牌企业33家,基本形成每个特色产业都有一批大龙头支撑带动的发展格局,农产品加工产值每年净增100亿元,五年实现翻两番,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带动全市90%的水稻棉花、80%的家禽蛋品、60%的水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成为全市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丰的第一支柱产业。
浓厚的重农兴农氛围
仙桃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在干部配备、精力摆布、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并通过一系列活动,组织工商企业、群团组织、社会各界投资“三农”,结对共建,“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在全省的先进地位更加巩固。
建设中国富硒农都,
仙桃都做了些啥?
摸清富硒家底
启动“金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已完成两期调查,即将启动第三期,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地质调查全覆盖,为绘制富硒资源分布图、建设富硒产业大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开发富硒产品
依托中粮米业等龙头企业,在富硒大米、富硒大豆、富硒蔬菜等产品开发上实现规模生产,目前已建成特色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万亩。
创建富硒品牌
“荆楚香”天赐硒米、“福临门”富硒大米畅销市场,正积极开展富硒豆豉、富硒莲藕、富硒特色水产等品牌创建。
创新富硒开发模式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拉长价值链,拓宽增收链,目前订单生产、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开发模式占富硒产业基地80%以上。
“十三五”时期,
仙桃如何做大富硒产业?
形成百万亩特色高效富硒产业板块
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加快培育大主体,建设大基地,力争建成40万亩富硒水稻、30万亩富硒油菜、20万亩富硒蔬菜、10万亩富硒瓜果和富硒莲藕,形成百万亩特色高效富硒产业板块,构建“四三二一”规模化生产格局。
使每个特色富硒产品都集聚一批加工大龙头
通过招大引强、攀大组强,扩大生产规模,壮大经济实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带动能力,使每个特色富硒产品都集聚一批过十亿、达百亿的加工大龙头,带动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千亿元。
打造仙桃特色的富硒品牌集群
实施富硒产业地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仙桃富硒有机香米、沔城富硒莲藕等九大富硒品牌,注册商标,创建品牌,实现小品牌变大品牌、地方品牌变全国知名品牌的转变和跨越,打造仙桃特色的富硒品牌集群。
搭建富硒产业科研平台
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兴农战略,组建富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成立富硒产品检测中心,为富硒产业提供科技服务。坚持招才引智两手抓,主动对接科研院所,组织技术难题攻关,不断研发富硒新产品,做大做强富硒新产业。
发展“硒+旅游”、“硒+健康”、“硒+电商”等新业态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硒+旅游”、“硒+健康”、“硒+电商”等新业态。依托环排湖富硒产业圈,高标准打造百里富硒农业旅游观光带;依托沙湖国家湿地公园,高起点规划建设富硒生态香莲养殖区;依托阿尔迪生态农庄等休闲农业基地,高品位发展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富硒农产品休闲体验、采摘品尝特色园,着力建成一批富硒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富硒功能食品生产基地、富硒农业采摘体验基地、富硒健康养生基地。
(编辑 张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