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县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

硒宝 11-15 18:07 137次浏览

托县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丝苗米产业园正在建设的加工生产线。摄影:何森垚 程麒 蔡思宇

“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对农户、产业起到了扶持带动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副所长、广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钟旭华调研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后如是说。

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是2018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地处石窟河冲积平原带,涵盖蕉城、长潭、三圳、新铺4镇,总面积约398平方公里,水稻种植面积约12万亩。产业园围绕“一核一带三区”布局,打造三圳、长潭、新铺三个富硒标准化种植基地。

围绕梅州市打造“客都米”品牌,蕉岭以特色富硒优质丝苗米为主,努力做大做强“蕉岭富硒稻米”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从品种优化、品牌强化、设施科技化、政策精准化等多个不同维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园建设,促进蕉岭丝苗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优质特色品种

蕉岭丝苗米在市场供不应求

品种是好大米的根本。“我们现在主打的是美香占系列的优质品种,在本地市场和珠三角地区都供不应求。”蕉岭县科诚家庭农场农场主林干松说。“评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后,各方大力推广,蕉岭丝苗米价格起来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销售也不成问题了。”蕉岭县高山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振良说。

好销路为品种选育注入新动力。产业园的成立,为富硒、高端的优质常规稻品种规模化发展立定根基。在蕉岭主要水稻种植区域——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华航丝苗、美香占、象牙香占等优质丝苗米品种种植面积达97%。

“品种改良培育方向以‘特’字优先,要有蕉岭地域特色、品种特色、产品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广东省珠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陈乐天说。竹稻米具有鲜明的蕉岭特色,是由蕉岭水稻匠人钟章美采用竹子与水稻超远缘杂交,历经40余载育成,被选为蕉岭县十大长寿食品之一。

据地方志记载,水稻品种“禾米”与竹稻一样诞生于蕉岭。作为制作独具特色的传统客家风味小吃黄粄的重要原材料,“禾米”亦被赋予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同时以其为原料酿造出的酒醇厚绵柔,历来为广大民众喜爱,具有重要的产业化开发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富硒大米市场逐渐升温,蕉岭的富硒资源优势更加凸显,当地的水稻匠人已经将丝苗米与富硒资源相结合、开展高端化品种选育作为持续追求的目标。“引进适合蕉岭县当地种植加工的专用品种,做好孵化和良种繁育,提升改良,保持好的种性,使蕉岭县对特色品种有主动定价权,提高市场竞争力。”钟旭华如此建议。

未来,蕉岭县将继续建立院地产业科研合作平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以培育企业为主体、以“丝苗米”为主导、以蕉岭“客家禾米”及“竹稻”为辅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丝苗米优良品种选育、新品种引进与培育、品牌标准研究与制定、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丝苗米生产加工工艺的研发等工作。

强化高端品牌建设

从现代化种植到互联网农业公园

品牌是好大米增值的推进器。蕉岭县高度重视稻米产业发展,坚持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为导向,依托富硒、自然环境优越等特色资源,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致力打造“蕉岭大米”高端品牌,推动蕉岭大米高质量发展。

作为产业园项目牵头实施主体,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建丰粮业”)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等,全力打造“蕉岭大米”区域品牌,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该公司总经理温崇文介绍,建丰粮业计划在龙安核心区打造一个丝苗米三产融合示范区,集示范种植、科研科普、良种繁育、烘干、低温冷藏、精深加工、品牌提升等一体化的产业联合体,更好解决农民种粮难、晒粮难、销售难等问题,从而带动周边农户种植。

产业园主体企业之一、蕉岭县鸿鑫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科诚农业”)总经理林干松告诉记者,目前科诚农业现代育苗大棚已建成使用,主要的烘干加工仓储中心主体建设已经完成了。“7-10月购置安装烘干设备、加工设备及农机设备等,开展信息化、溯源系统建设。项目投入约550万元,计划今年底完成整个项目建设。”林干松表示,项目将为“蕉岭大米”区域品牌建设奠定硬件基础。

目前,借助产业园建设,蕉岭县整合了一系列名特优新农产品,包括区域品牌——“蕉岭富硒稻米”,“广东名米”——优质稻“美香占”、“夫妻树”富硒大米、“客家良稻”、“金珠有机米”、金珠禾香米、高山源“槟唐香米”等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产业园建设也是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蕉岭源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源丰农业”)总投资1.6亿元,规划用地2000亩,打造“客家农夫·农业公园”项目。据该公司总经理刘威介绍,项目建成后,园区将成为集生产种植、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公园,不仅可以给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效益,也将推动蕉岭县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

记者从园区办了解到,产业园下一步将继续围绕长寿文化、美丽田园风光和原生态山水等优势资源,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力争成为全省岭南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者、绿色农业循环发展的探索者。

带动农民奔康致富

园区农户人均收入高出当地17%以上

产业园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者。“实施主体与农民建立了利益紧密的联结机制,产业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以上。这是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绩效目标之一,只有实现这一目标,产业园才算真正通过带动当地产业兴旺,从而带动当地农民生活富裕。”温崇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梅州市及蕉岭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切切实实发挥了其对丝苗米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

温崇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建丰粮业以大米产业为龙头,通过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引导农户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企业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农技服务、农资供应,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水稻生产技术指导,引导农户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施肥、统一用药,农户种植成本降低了两三成。通过大米品牌——“客家良稻”系列优质大米销售,带动蕉岭县2835户农民种植水稻面积3万多亩。

另一个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蕉岭县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新铺镇南山村、徐溪村、镇郊村、长江村等29户贫困户共86人签订帮扶合同。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土地租赁、劳务收入等,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

据了解,产业园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积极探索资产入股、劳动力入股、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带动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户从而实现致富增收。2018年,园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万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7%以上。

构建政策体系

解决企业融资和用地难题

蕉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蕉岭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自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园,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初步构建了产业园政策协同支持体系,为当地丝苗米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想做强做大,主要面临融资和用地两大问题。”温崇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蕉岭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和融资等方面对园区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建丰粮业顺利从银行获得贴息贷款1500多万元,用于丝苗米产业项目建设。

为破解更多产业园建设主体融资难的瓶颈,蕉岭县印发了《蕉岭县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管理办法》《蕉岭县“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施办法》等文件,构建既免抵押但又能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政银保”合作信用贷款体系,为企业和农户构筑融资平台。

财政支持方面,蕉岭县出台《蕉岭县关于大力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的奖励办法的通知》《蕉岭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等文件,健全现代农业激励机制,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重点扶持发展优势传统农业和新特品种种植及其深加工项目和品牌建设。

另外,蕉岭县围绕涉农企业的用地需求,积极执行国务院有关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农业设施用地政策,优先保障产业园的生产设施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据了解,建丰粮业、科诚农业、源丰农业等部分产业园经营主体已取得了相应建设用地指标。

蕉岭县是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该县抓住契机,研究出台了《蕉岭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规则(试行)》《蕉岭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与工作制度,为产业园集约化、规模化建设尊定了扎实的基础。目前,蕉岭县土地流转115笔,涉及面积约12952.39亩,金额约3742.05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477笔,面积2475.81亩,发放贷款17730.67万元。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李少泽 柯悦莹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通讯员 祝银清

策划丨胡念飞 周晓凤 汤凯锋 李晓芬 冼伟锋

统筹丨叶香玲 刘法钊 杜源良 丁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