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村富硒大米(安徽富硒大米多少钱一斤)
从种子研发到稻米观光,从种植托管到集中收储,从集散加工到营销推广,山东省鱼台县实现了稻米产业全链条的均衡发展。2021年鱼台组建山东鱼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聚焦产业发展、培塑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通过举办绿色稻米论坛、绿色稻米博览会等节会活动,精心刻画鱼台绿色稻米新的里程碑;凭借农业特色产业擦亮特色农产品的名片,扩大鱼台大米影响力、覆盖率、知名度,助推现代大米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鱼台样板”。
蓬勃发展的山东鱼台全景(杨存葆 摄)
微山湖西岸,京杭大运河畔,数名工人正驾驶高速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他们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泡田、整地、插秧作业,行行秧苗被插到田地里,不出一会功夫,几十亩稻田都披上“绿装”。
这里就是山东省鱼台县,位于公认的水稻生长黄金纬度线,35万亩水稻在这里插上希望,收获饱满。近年来,鱼台县持续做好“米”文章,有力推动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稻米产业从有到优,从优到强,从普普通通到金字招牌,鱼台大米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齐心营稻改
村民正在清河镇水稻育苗基地拔秧苗(王向阳 摄)
鱼台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植稻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明清时期,鱼台县就有将水稻列为贡赋的记载。
继承稻米种植的传统,现在的鱼台县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6万亩。绿色、优质的大米离不开优渥的自然环境。鱼台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是水稻生长的天然乐土;域内17条河流纵横交错,且均与国家南水北调微山湖枢纽相通,纯净无污染的水源为鱼台大米上乘的品质提供了保障;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鱼台,土壤中富含磷、钾、硅、钙、等十余种微量元素……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鱼台大米饭粒完整、流脂溢香。
鱼台稻米产量高,平均亩产稻谷650—750公斤,全县年产稻谷达24万吨以上。但让人想不到的是,59年前的鱼台还是“吃粮靠返销”的落后县。
鱼台地处微山湖西岸,地势低洼,来自苏、鲁、豫、皖4省20余县的客水在此汇聚,注入微山湖,因此常常出现内涝。
1964年,鱼台县委结合鱼台实际,决心治水种稻,全面实施稻改,彻底改变群众深受水灾之害的状况。在此后的150天里,鱼台人民克服困难,共建成64座排灌站,挖成干渠、支渠7296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春旱秋淹的局面,1966年,鱼台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45万亩,粮食亩产由1963年的69斤提高到357斤。鱼台从吃救济粮的落后县变成了余粮县,彻底打了个翻身仗。
“稻改”见证了鱼台人民战天斗地的伟大实践,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稻改”精神为鱼台大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产业气象新
鱼台县共享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机械化育秧(王向阳 摄)
历经多年发展,鱼台大米产业变化翻天覆地。从农户“单打独斗”到“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再到提档升级的绿色稻米;从外地购买稻种到水稻育、繁、推、加工一体化;从传统单一的种到多元化链条式的销,鱼台大米的产业羽翼逐渐丰满。
自2017年实施“五统一”为主要模式的绿色稻米发展战略以来,鱼台县水稻标准化种植规模连年扩大。近年来又从硬板育秧机插秧集成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两减一增技术、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高效生态绿色循环技术上着手,主打绿色大米,让品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位于鱼台的登海润农种业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质水稻种子市场覆盖黄淮海粳稻区,辐射黄淮稻区约1000余万亩。董事长张宪民说:“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建立山东润农水稻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培育适宜本地区环境的水稻新品种,不断提升大米品质和食味,促进稻米产业提档升级。”
不仅如此,鱼台的稻米加工业也十分发达,全县建有各类稻米加工生产线40余条,年稻谷加工产能达200万吨,是山东省最大的稻米加工产业集聚区和苏皖豫鲁四省稻米加工集散地、东北三省稻米加工周转区。
鱼台大米的销售渠道从常规超市、农贸市场,拓展到电商线上销售,进一步拓宽了大米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真正做到了“前店后仓”。
产品的品类与营销也跟上了步伐,虾田米、有机米、富硒米;普通包装、精细化小包装;文案、花色、文创产品,鱼台大米越来越契合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也持续走高。
大米“啦啦队”
鱼台县王鲁镇“五统一”稻米机械化收割(王向阳 摄)
围绕鱼台大米生产链条,鱼台从稻米观光、托管、收储多个环节,以“米”为中心,为之服务。
在王鲁镇稻田画生态观光园,这里有“以地为纸,以稻为笔”的稻田画,从空中望去,“乡村振兴”“稻改记忆”等多幅稻田画呈现眼前,已成为鱼台生态旅游的亮丽名片。稻田画的作者宋克亮说,王鲁稻田画最多用到5种颜色的稻米,画面更精良,立体感更强,更具观赏价值。每年8到10月最佳观赏期,都会吸引周边县区众多群众前来参观,不仅带动着乡村近郊旅游的繁荣与发展,更是对鱼台大米的生动宣传。
以前,家住清河镇陈庄村的吕海华一到插秧种稻的季节就犯愁,今年他却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天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在帮他家干农活。“每亩地860元,从种到收,一点也不用操心,有了这些时间我还能出门打工增加收入,真是方便。”吕海华开心地说。
这正是鱼台县大力推广农业托管服务的写照,从育秧、插秧、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服务,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还真正解决了“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托管服务,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了农业产业提质和农民致富提效。目前,鱼台县已有10多家农机合作社参与托管服务,托管土地达4万亩。
稻米种容易、收容易,可常常在收储上犯难。往年各镇街国营粮所单打独斗,互相掣肘,储粮能力差、协调沟通少、形成合力难。鱼台县为解决这一问题,专门组建了国有粮食收储公司配套稻米收储,对稻米进行统一、集约化管理使用,很快形成了仓储集中优势。
清河镇陈庄村正加快推进水稻机插秧进程(董绍进 摄)
现在,鱼台大米产业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在逐梦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努力让更多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鱼台大米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