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星富硒大米(富硒大米视频功效)

硒宝 11-15 10:14 97次浏览

4月20日消息,苏垦农发(601952)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7年,在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粮食农资市场行情变化等形势叠加影响下,公司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握提高质量效益总导向,各项重点工作实现新进步、取得新业绩,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

“稳”体现在经济增速平稳,稳的态势在持续、好的因素在累积。”进”体现在经济质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力度在加大,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统筹推进,新的动力在积蓄;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优化提上议事日程,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等方面有了新突破。在麦稻两季均遭遇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下,公司上下主动应对,实现了灾年创高产,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丰”,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增产、提质、降本、增效”的核心要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业集中管控优势巩固。强化”统”的力度、增强”统”的效益,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品种布局,落实优质种子、麦稻订单生产,分子公司间协同意识得到加强、工作效率得到优化。二是农产品品质管控力增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制定品质管控规章制度并完成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百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首批创建面积75万亩。做好稻米、种子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稻米质量追溯面积增加至72.6万亩,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种子自有品种实现质量追溯全覆盖。完成公司种植基地全域土壤抽样检测,保障食品安全。三是资源掌控力进一步提升。承包自农垦集团的土地中,联合经营及集体经营面积84.2万亩,比上年提高4.1%,其中集体权益面积80.6万亩,比上年增加5.8万亩,增加6.5个百分点。四是农业科技支撑全面强化。围绕麦稻两季高产稳产,集成推广规模化高产技术体系,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稻茬大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加强麦稻秸秆全量还田、超高产栽培、小麦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水稻旱整机插、钵形毯状秧苗机插、钵苗摆栽等技术创新。

(三)龙头企业实现竞进提质。

2017年麦稻种子市场供大于求,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导致种子销售渠道、模式明显变化;国内粮食加工产能过剩,造成原料抢购、产品销售压价,加工企业利润率降低;农资市场受环保政策影响,大宗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子公司依托基地优势,围绕各自主业,坚持以质取胜、加强经营分析、大力拓展市场,取得了较好经营业绩。大华种业实现营业收入12.41亿元,净利润6,840.09万元。苏垦米业实现营业收入22.34亿元,净利润3,412.26万元。苏垦物流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净利润1,131.95万元。大华种业当选为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协会小麦分会会长单位,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跃升。加入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并担任新品系筛选试验主持单位,在更高平台开辟新的合作通道。苏垦米业被列入首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苏垦南粳46″和”苏垦有机米”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首批名录。进一步巩固扩大工业用粮高端客户,新开拓五粮液(000858)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直销业务在南京高校、中小学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苏垦物流农资保障有力,积极实施淡储旺销、降低采购成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有效保障了基地生产。

(四)扩张规模培育新动能

突出质量、速度、效益有机统一,有力有序实施项目投资和土地流转。一是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和募投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突出减灾抗灾保障能力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新建、改建水泥晒场24.5万平米,新增烘干线11条、新增烘干能力4660吨/天。募投资金到位后,加紧完成上市前期已实施募投项目垫付资金置换和后续募投项目推进工作,全年累计完成募投项目投入41,347.48万元。二是稳步推进对外土地流转。截至2017年秋播,公司已流转土地面积22.63万亩,与江苏20多个县(区)级政府签订土地流转战略框架协议(意向性协议,无法律约束力)规划流转土地面积共计137.9万亩。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全面增强流转土地产出水平、不断提升管理能力、落实适用技术措施,外拓基地实现整体盈利,部分拓展基地效益已达到或接近自有基地效益水平。

(五)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对外合作,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科研攻关加大力度。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1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初审;1个水稻新品系和1个玉米新品种完成国家生产试验,进入报审程序;1个小麦新品系进入省生产试验;45个品系进入各级区、预试;申请品种权3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3个。开展栽培试验96项,其中申报农业部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批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6项;承担国家、省部、市、公司等各级试验200余项。二是科研合作继续深化。以共建”一流学科+一流产业”体系为目标,成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董事长单位。两个院士工作站启动实施技术合作研究。与省内外多家研究机构签订新品种培育、资源共享、品种转让等合作协议,其中与科研院所合作选育4个品系参加省内小麦区试和预试;与百威英博高端啤酒大麦合作育种,筛选出60余份性状优良、品质突出的大麦新品系。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主要财务指标较上年均有所增长。

全年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43.16亿元,较上年增长5.66%;合并利润总额5.77亿元,较上年增长11.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5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6%。公司合并总资产为66.11亿元,较年初增加65.24%;合并负债总额为13.33亿元,较年初下降3.38%;资产负债率20.16%。

三、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行业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行业地位及竞争优劣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引领现代农业、奉献安全食品、承载产业报国”为历史使命,以”国内一流、国际影响的创新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发展愿景,实施”以种业、米业为主,多产业并举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公司将立足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种业、米业为龙头,种植业、加工业、农资与服务业有机结合,实现种植业向农产品加工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经营计划

2018年,公司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并重,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高效管控,增强协同效应,努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18年公司力争实现合并营业收入48.05亿元,利润总额6.35亿元。(以上经营目标,不代表公司对2018年的盈利预测,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抓实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组织好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完善并有效运行七大基地建设体系,推动龙头企业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继续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攻坚,调优种植结构,努力发展市场化农业,优化作物布局,合理搭配品种,确保优质订单化生产,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2.突出市场导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华种业围绕”重创新、重质量、重营销”的经营思路,狠抓自主品种研发和优势品种购买;切实保障种子质量,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苏垦米业围绕”重品质、重品牌、重市场”的经营思路,坚持稳定和扩大商超销售,积极发展区域代理,深度挖掘工业用粮。适应市场调优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加中高端产品销售比重;苏垦物流围绕”重保障、重拓展、重创新”的经营思路,研究市场规律,以最优成本购入农资,做好肥料、农药淡储,满足生产需要。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兴种植大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服务。

3.聚焦对外拓展,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强化考核管理,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加强拓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拓展基地盈利水平。二是有力有序推动资本并购,以突出主业优势、补齐升级产业链为重心,确定并购方向和布局,分层次实施资本并购。

4.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经营管理体系。一是提升对标管理实效性,二是加深重点业务精细化,三是增强产业协同统筹力。

5.聚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强劲发展动力。一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二是优化科研体制机制,三是做好科研项目研究,四是加强对外科研合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自然灾害风险

水稻、小麦以及大麦等农作物种植受温度、降水、日照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过程中还受病虫草害等生物因子的影响。不同时期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病虫草等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将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甚至造成自然灾害,并将造成严重减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干旱、洪涝、风雹、霜冻、气温突变、病虫害等形式。

2.环境污染风险

渠星富硒大米(富硒大米视频功效)-硒宝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水稻、小麦以及大麦等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对水稻、小麦以及大麦等农产品品质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如果公司生产基地周边水源、土壤、空气或其他生态环境遭受较大污染,将对公司产品质量及持续生产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承包耕地被征收征用或收回的风险

根据公司与农垦集团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合同任意一方不得擅自变动土地承包面积。

但若承包耕地因政府征收征用或国家政策调整或法律法规变化等原因仍有可能导致耕种面积出现大幅度减少,将较大程度影响公司种植业务,也将影响米业及种业等农产品初加工业务,从而较大程度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4.土地流转风险因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实施进度问题,存在部分农户尚未取得相应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户土地承包面积发生变化后未及时进行确权的情况。同时,农村土地用途的复杂性及公司规模化种植的需求,公司种植时需对原有土地进行整理,部分土地用途将需要调整。因此,公司在使用这些土地过程中,若未能及时与各方沟通协调,将出现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及其流转面积的争议,从而对公司对相关土地的使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生产管理风险

公司通过向农垦集团及下属农场承包国有耕地并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水稻、小麦以及大麦等农作物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自主经营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为保持各生产基地与公司管理者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高效、全面衔接,公司在每个生产基地指派固定的基地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督促和指导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并由公司各级生产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生产管理和检查,确保公司决策者能较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生产基地的实际状况。但鉴于公司生产基地规模较大,如果生产基地出现生产进度、质量问题、信息反馈偏差或滞后,或者公司管理人员对水稻、小麦以及大麦等农作物的生产过程管理失误,将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6.资产流动性风险公司属于农业种植业和农产品初加工行业,特别是种植业(包括种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公司种植农产品分为夏熟和秋熟,年末存货中金额较大的存货主要为秋熟的水稻和种植在耕地上的大小麦消耗性生物资产,年中农产品主要为夏熟季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农产品以及种植在耕地上的水稻消耗性生物资产。此外,年中消耗性生物资产将在年末秋熟季节结转为农产品,年末存货中的农产品一般在次年上半年实现销售;年末消耗性生物资产将在次年年中夏熟季节结转为农产品,夏熟农产品一般在当年或次年实现销售。公司存货年末余额较多将降低公司资产的周转能力,从而导致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如果在库农产品保管不善或价格持续下跌,公司将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

7.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为稻麦种植、种子生产、大米加工及其产品销售,主营业务属农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是国家支持的基础性农业产业,公司在税收上享有优惠政策。如果税收优惠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增加公司的税收负担,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但公司盈利的增长并不依赖于税收优惠,税收优惠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8.产业政策及政府补助政策变化的风险

渠星富硒大米(富硒大米视频功效)-硒宝网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粮食生产和种子生产的积极宏观调控措施,涉及农田和耕地、粮食生产、市场价格、进出口和库存等多个方面,特别是通过实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鼓励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和增加农民收入。

如果公司享受的财政补助政策特别是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省级储备粮和储备肥管理费及利息补贴,农业增效、推广及技术创新补贴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等主要补贴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较大幅度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如果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如取消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或较大幅度调低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及相关农产品价格可能发生较大波动,公司销售收入将因此发生较大波动,进而较大幅度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经营,公司在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优质耕地资源、农业科技、品质管理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备了行业领先的优势,构成了公司在业内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1、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优势截至目前,苏垦农发已基本建立纵向一体化管控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公司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和较为完备的内控制度。苏垦农发资源、资产、资金和人员实现公司统一管控;突出种业、米业两大核心产业,产业发展实现整体布局,下属龙头子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经营,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市场”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种植过程”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作物和品种布局、统一种子和农资供应、统一农业生产措施、统一农机作业标准以及统一农产品销售。随着公司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优势的逐步体现,公司盈利能力已呈现持续提升趋势。

2、优质耕地资源优势

2011年12月公司与农垦集团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每年向农垦集团缴付土地承包费即可自主种植经营97万余亩优质生产基地。同时,随着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逐步落实,公司在江苏省宿迁市、盐城市等区域积极流转原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公司耕地资源持续增加。

截至2017年秋播,流转土地播种面积已达约22.63万亩。

苏垦农发通过上述方式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质耕地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规模连片,农作物品种和布局统一,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为苏垦农发种业(600313)、米业的发展和农资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基地支撑;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齐全,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技术能力较强,农业产出率较高;三是农业标准化水平高,基地生产实行投入品的统一供应和规范化使用,构筑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屏障;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稻麦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3、农业科技优势

苏垦农发自成立以来,以产、学、研、推为一体,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注重高端实用人才引进,正努力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推广应用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公司专设农业科学研究院全面统筹负责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实用型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生产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公司各业务板块密切相关的研发工作。

渠星富硒大米(富硒大米视频功效)-硒宝网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资子公司大华种业培育并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38个,取得11项植物新品种权证书(不含受让取得),形成栽培、植保、土肥等10项农业技术体系;同时,依靠低温综合储粮技术,全资子公司苏垦米业陆续开发了富硒米、有机米、真好吃等中高端产品,开发的大米系列已达20余个;此外,公司及下属单位主持研究的科研成果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8项、发明专利5项。

同时,公司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公司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优势,搭建新技术、新成果创新的推广应用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

4、品质管理和食品安全优势

苏垦农发积极建设标准化体系化产品生产体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

一方面,大华种业实施”统一连片布局,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生产技术措施,统一机械作业,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种子回收”的”六统一”管理原则和”种子全程不落地工程”,并于2011年5月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亦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有效保证了大华种业种子的品质。

另一方面,苏垦米业依托苏垦农发百万亩种植基地的集团化经营,既可以保障原粮数量,更能够保障原粮的品质。苏垦农发种植业务实行”五统一”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品种纯正、品质如一、农残达标等诸多要求。苏垦米业于2008年开始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可以实现从消费者到种植田头的信息追溯。苏垦米业及下属分子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照相关体系要求组织生产和管理工作。同时,苏垦米业旗下20个品牌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组织生产。

5、品牌优势

经过近些年的市场品牌积累,苏垦农发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产品小麦、水稻、大米、良种在江苏地区乃至华东地区已具有较高知名度。苏垦农发子公司大华种业及苏垦米业均连续被国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至2013年,苏垦米业连续四年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全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称号;2014年11月,”苏垦”牌大米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暨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上荣获”金奖大米”称号。苏垦农发大米产品中”苏垦”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产品、”江苏重点名牌产品”,”渠星”牌大米、”苏垦宝金玉”大米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苏垦SUKEN及图”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苏垦米业的”有机米”、”南粳46大米”入选中国好粮油首批产品名录。大华种业2010年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中国种业骨干企业”,2011年被中国种子协会评定为”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有效期三年)并于2014年通过复审,2013年、2016年被中国种子协会授予”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2003年和2006年分别入选”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此外,大华牌水稻种子、小麦种子、大麦种子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上述产品均在2013年继续评为江苏名牌产品,而”大华”商标2012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6、市场优势苏垦农发的主要产品为各种粮食农产品,属于人民生活必需品,同时国家及江苏省政府持续颁布的临时收储政策使得公司产品具有天然的销售渠道优势。苏垦米业大米产品的市场格局已呈现出”民用+工业+储备”的多元模式,产品市场范围涵盖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立较为完备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苏垦米业已成为国内外多家知名大型连锁超市和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大米供应商;而大华种业在江苏省建立了网络密布的市场营销体系,常规稻麦种在江苏省的市场占有率亦较高,市场优势显著。

7、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公司所处行业农业关乎民生及国家大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行业。自改革开放起,国家陆续推出众多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自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政府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至2017年已经连续十四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支持农业发展。

自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措施,涉及农田和耕地、粮食生产、市场价格、进出口和库存等多个方面,如通过控制保护农田和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通过实行粮食、农资、良种补贴”三补贴”政策(已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鼓励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和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