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富硒大米(富硒大米什么好处)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娄歆月
△拥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中国绿心”之称的桑植县(张云龙/摄)
“桑植是个好地方,地是刮金板,山是万宝山,树是摇钱树,人是活神仙。”一首《桑植是个好地方》的桑植民歌,道出了桑植人们对于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2015年,“桑植白茶”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第七届湖南茶叶博览会“茶祖神龙杯”名优茶评比金奖;2016年,荣获第八届湖南茶叶博览会“茶祖神龙杯”名优茶评比金奖;2017年,再次斩获第九届湖南茶叶博览会名优茶评比金奖;桑植县更是荣获“湖南十强生态产茶县”称号……
一项项殊荣,是对“桑植白茶”品牌的肯定,更是近年来,桑植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桑植白茶产业作为“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将茶业、旅游、白族文化等元素融为一体,打响“白茶之乡”的公共品牌所展示出的独特魅力。
一片茶叶成就一个市场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隶属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它地处神秘的“富硒带、微生物发酵带、亚麻酸带”,有着极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同时,它还拥有中国首批、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生林,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中国绿心”之称。
桑植气候宜人,日照丰富,雨量充沛,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达72.6%,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这里土壤肥沃,板页岩母质,紫色土,矿物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达6.63%。
桑植白茶园大多分布在500~1200余米的高海拔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相间,生态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
桑植产茶始于元朝,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明清时期,这里曾盛产“三鹤园贡茶”。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桑植白茶”正是诞生于此。
△“桑植县人民政府与省茶科所鉴定技术服务协议
一直以来,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越陈的白茶,茶味越是醇厚,药用价值也就越高。据了解,白茶是同等原料加工六大茶类中氨基酸、黄酮类、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一类,其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分别比鲜叶和其他茶类高出近1倍。
而茶的年份同样很有讲究,当年新白茶独有“毫香蜜韵”呈杏花香,3-8年以上呈荷叶香,8-15年以上更有枣香,15年以上则呈药香。由此可见,白茶存放时间越久,其药用价值越高,老白茶更是极具收藏价值。
据桑植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局副局长王建群介绍,桑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2016年,桑植县决定走差异化发展路线,打造“黑茶看安化、白茶看桑植”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用白茶来填补湖南茶叶品类发展中的空白。
说干就干,当桑植的白茶产业蓝图一经图画,短短2年多的时间便意气风发地铺开。据悉,桑植县现有茶园6.1万亩,其中良种茶园3.2万亩,野生茶园2.2万亩,群体品种0.7万亩,基本形成了八大公山出口白茶产业园、人潮溪名优白茶产业带和洪家关休闲茶园片的“一园一带一片”格局。目前,全县有中型茶叶标准化加工厂5家、小型加工厂18家,茶叶产量达到1000吨,产值近1.2亿元。
一个产业开辟一条新路
△景中有茶,茶中有景的茶叶生产基地(向金次/摄)
走进桑植县万宝山茶业生产基地,一片绿油油的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展现在众人眼中,这里的茶树成块成梯,错落有致,与周围的景象相映成趣,可谓景中有茶,茶中有景。
高山出好茶,像万宝山这样的种茶基地,在桑植县还有很多。
2017年,桑植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县委县政府一改以往的产业发展思路,决定以品牌闯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带动茶叶加工产能,提高县域经济。
2017年1月,桑植县与湖南省茶叶龙头湘丰茶业,达成桑植白茶战略合作,由湘丰茶业控股,牵头组织张家界境内茶企、旅游企业及县经投公司,注册了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领衔进行“桑植白茶”产业研发、销售渠道开拓和品牌推广,实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核算”,各企业“共同销售”, 着力打造“桑植白茶”品牌,壮大“桑植白茶”产业。
为了保障“桑植白茶”产品的质量,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按国家规定建设了标准厂房,购置全自动生产线设备,实现了清洁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从茶叶原料到茶叶成品,全程不落地生产。
同时,还严格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工具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等20余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打响‘桑植白茶’的品牌,就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湖南湘丰为了强力保障“桑植白茶”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在产品的标准、工艺和品类上不断创新,着力打造地域唯一、工艺本璞、功能独特的桑植白茶。
△“桑植白茶”产品全家福
在标准上,“桑植白茶”结合白族文化,按原料等级分为“风花雪月”四个系列。所有茶园实行有机、无农药管培,从根源上保证了原料的绿色无公害。此外,产品以其独特的原料等级严格划分体系,月系列原料为芽头;雪系列原料为一芽一叶;花系列原料为一芽二叶;风系列则为手采或机采大叶。
在工艺上,“桑植白茶”继承传统晾制工艺,用心呵护每一片鲜叶,进行六大茶类的工艺融合与创新,融入“晒青、晾青、摇青、提香、压制”工艺,创新优化“养叶、走水、增香”工艺参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桑植白茶加工工艺。改良后的“桑植白茶”形成汤黄亮、味醇甜、孕花香、回味长、便携带、耐储藏、有药效、可增值的特点,产品初泡花香甜香交融,复泡甜香花香起伏,具有“新工艺、老茶味”的独特风味。
在品类上,一改传统白茶的主要产品形态,打破只有散茶和茶饼的格局,新增了白茶巧克力、小月饼、茶砖和白金茯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购买选择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桑植白茶”的产品形态趣味。
据悉,目前该公司已获得省内首个紧压白茶生产许可证,订制的世界首条白茯砖茶全自动生产线也已安装完毕,投入生产后,该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000吨,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
一家茶企致富一片乡村
△炎炎夏日,正在采摘新鲜茶叶的茶农(庄一凡/摄)
“白茶是我们桑植最好的扶贫产业!“在桑植洪家关乡银杏塔村的湘丰桑植白茶公司茶园里,村民徐珍一边麻利的采摘着新鲜茶叶,一边笑容满面的感叹道。白茶是所有茶类品种中采摘期最长的,从每年的3月20日至12月都可以采摘,摘下的毛茶以300元/斤卖给公司或合作社,光手工采茶每年的收入都有2万元。
桑植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共有贫困村124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8个,贫困人口达十万余人。
2018年,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脱贫攻坚,推进产业扶贫,以“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为目标,打造了一批茶旅融合基地,带动茶农增收致富,书写了一段“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的精准扶贫协同佳话。
随着桑植县与湖南湘丰桑植白茶公司签约以来,来自省市县7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县级特色企业相继与92个贫困村成功签约,发展产业项目,助力脱贫攻坚。通过签约,贫困村依托企业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产业链,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从而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桑植白茶制作(庄一凡/摄)
“我们采取让贫困村和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就业薪金、反包管理酬金、超产分成奖金和订单种植售金等多种增收方式带动茶农们增收致富。”负责给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提供白毛茶的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珍元说,通过这一系列的产业扶贫方式,不仅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创收,也使贫困户有了长久增收、稳定脱贫的“新路子”。
“只要你有劳动力,就可以在茶园里找到你的一席之地。”王建群说,2018年,桑植县计划利用1000万元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统筹金,建设种植茶叶面积5000亩、大型白毛茶初加工厂2个,实现帮扶贫困人口发展产业4000人,使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据了解,截止至目前,桑植县已新建茶园0.3万亩,茶叶面积达到6.1万亩,新扩建官地坪、陈家河等千亩高标准示范园已初具规模。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人潮溪、八大公山、陈家河和官地坪等乡镇,覆盖贫困对象6157户20735人。
未来,“桑植白茶”将进一步乘上张家界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快车,将茶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张家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名山名水与名茶,促使张家界茶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