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富硒大米(大米特产富硒是什么)
方正县位于松花江中游南岸,场边山支脉张广才岭北段西北麓,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称。
这里不仅为大米种植提供了天然有利的自然环境,而且肥沃的土壤以及溪涧山泉的灌溉,大自然馈赠的“天然黄金稻场”,更是给大米增加了蛋白质、氨基酸、钙、铁、锌、硒等多种元素和矿物质,让方正县大米的品质有了更突出的表现。
“方正大米”品牌价值114亿元
方正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而且大、中、小型水库、河流、塘坝构成丰富的山泉水资源,其浇灌的水稻加工出的稻米口感非常好。
此外,方正县有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酸碱度。该地区土壤类型以黑土和草甸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经多年耕种形成优良的水稻土,土壤通透性好,为生产优质稻米提供了优越条件。
2021年“方正大米”品牌价值114亿元。该县每年向国家贡献6亿公斤商品粮。
1999年方正县被国家授予“中国富硒大米之乡”;
2005年成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国当时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008年“方正大米”原产地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
2011年7月被命名为“中国方正大米之乡”;
2014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授予“方正大米”中国驰名商标;
2019年11月15日,方正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2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关于确定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的通知》,全国有160件地理标志被列入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黑龙江省方正大米地理标志成功入选。
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
“稻作文化”是“方正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方正的骄傲和财富。
据《方正县志》·(农业)记:早在金代,方正境内蚂蜒河两岸及松花江南岸便有人群居住,从事狩猎、捕鱼和农垦。
1981年引进日本农民水稻专家藤原长作老先生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并按照方正县的自然特点和耕作条件,对该项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形成由密植到稀植的寒冷地区水稻高产栽培体系。
该技术结束了中国水稻“漫撒籽”、湿润育苗的落后生产历史,开启了现代稻作新篇章,被誉为中国水稻生产的一次技术革命,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迅速推广到全省乃至“三北”、云贵高原等全国广大地区,极大地支持了全国水稻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方正县成为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
1994年,该县宝兴乡石家村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合作,率先引进水稻富硒技术,通过连续三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一套水稻富硒技术。又历时两年的技术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1999年,方正富硒大米得到国家肯定,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授予“中国富硒大米之乡”称号。
伴随着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和不断改进,方正的水田生产也已跨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目前,方正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已建成水稻现代化农业园区3处;拥有大中型整地机械18000台套、中小型插秧机4586台、大中型收割机252台,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90%以。
全县稻米生产实现了“品种种植优质化、大棚育秧智能化、栽培技术标准化、全程生产机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产品加工精品化”。如今,方正已成为黑龙江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整县推进县和优质稻米加工销售集散地、5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富硒大米之乡、中国方正大米之乡。
方正大米以其粒大整齐、饱满坚硬、清白透亮、清香可口有光泽、软糯适中、营养丰富、米质半透明,米味清香,安全健康的优异品质。
大米富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锌、硒、磷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均衡丰富。
其中,垩白粒率≤9%,垩白度≤3%,胶稠度≥70mm,杂质总量≤0.25%。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