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

硒宝 11-13 18:05 151次浏览

关键词:#产业兴旺#

5月中旬,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刚下过一场雨,小村庄里处处氤氲着茶香。放眼四望,家家户户白墙黑瓦,沥青路蜿蜒伸展,茶田果园间,人们在欢快地忙碌。

这里距离南京城区较远,交通区位不占优势。近3年来,芝山村摸索出一条“富硒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破解人员外流、产业乏力、村支部带动能力弱等难题,实现了从相对贫穷到生活富裕的跨越式发展,今年入选江苏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共同富裕示范村十佳案例。

“新农人”:

95后研究生,田野上奉献青春

山村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蓝莓田生机勃勃,桃园、梨园果实累累,丰收在望。“大娘,这根管子位置不对,要调整一下。”正值中午饭点,95后“新农人”龙国刚身着衬衣、头顶草帽,匆匆嚼了几口包子,就在田间开始指导当地果农安装滴灌装置,“5月午间气温就很高了,紫外线也强,这时候要特别注意抗旱,及时滴灌、浇水。再过段日子,雨水多起来,还要防涝,及时排水也很重要……”

平时是“社恐”,一聊起农业技术,就成了“话痨”,当地农户很心疼这个小伙子:“小龙才27岁,成天在田里风吹日晒,晒得黑黢黢的,改良土壤、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每一项都是他亲力亲为教我们的。”

远离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来到这个偏僻乡村,龙国刚原本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后本来也有机会去实验室做研究,但总是会想起这里淳朴的村民、清新的泥土气、芬芳的果香……就又折返回来,彻彻底底做起了‘农民’。”这个小村庄的发展思路正慢慢打开——抓住“富硒”这把金钥匙,一方面探索富硒果蔬价值及其种养,另一方面通过生物质炭实现改土、促生、增产、提质,打响健康农业、健康农产品这一“发展牌”。

山村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村干部:

挖掘富硒潜力,激活全村经济

年近六旬,在外创业有所成,李其军的生活安定自足,然而,镇领导的“三顾茅庐”却令他改变了自己原先“享受人生”的计划。“村里缺少产业支柱,村民没信心,陷入恶性循环,发展成问题!”李其军一开始犹豫着,不敢接这个“棘手”的活,直到镇领导说“你可是党员,你得上!”

山村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没有退路,再难也要顶上,得带着老乡们一起过上好日子。”2019年,李其军接过村支书的重担,“迎面而来”的是一系列发展难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产业,近3000亩农田抛荒,农民没有种粮、种地积极性……有没有一条适合芝山村发展的道路?就在这一年,南农大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的潘根兴教授在芝山村调研,发现这里的土壤硒含量很高,认为这是一块适合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金疙瘩”。这消息,让李其军为之一振。

当年,芝山村就成立了综合社,采取“村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的新型村级经济实体,与南农大专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多功能富硒生态产业园。眼下,园区已种植绿色富硒大米1500多亩、特色优质富硒水果700多亩、富硒茶200亩、富硒蔬菜30亩,配套有餐饮、民宿、酒窖、瓷窑、豆腐坊、油坊、蜂场等旅游业态,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带动就业300余人,村民年综合收入近600万元。

“期待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再放宽点,我们就能更加放开手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谋划乡村振兴。”李其军对芝山村的未来满怀憧憬,他还希望,能出台更务实的政策,把涉农专业人才长期留在乡村,把专业的农业干部长期留在岗位上,“各方齐心,人才涌进,乡村的未来一定还有更多精彩。”

山村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原住民”:靠双手创造美好,是最自豪的事

“叮!”虎年春节前,60多岁的村民芮茂信收到一则到账提醒短信。“一共52000块哟!”他和爱人激动地直呼“没想到”。这两年,他流转了家里十几亩地,平时就在合作社务工,帮忙管理仓库,可以拿到土地租金、工资以及年底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几年最大的变化,不仅是村子富了,而且村民对村干部也更信任了。以前村民见到干部大多‘摆摆手、绕着走’,如今我们有什么事都主动找村干部商量。”芮茂信感慨地说。2019年村里提出要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农田、民宿时,他和很多村民一样将信将疑。之后他看到,村干部们态度真诚,祠堂会、广场会,各种“村民大会”开了一场又一场,村子未来如何发展,甚至地里种什么,乡亲们有什么诉求、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一定要办好村合作社,“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有人带领着,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日子有奔头。”

山村富硒大米(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这些年,芝山村村容村貌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从前大片大片的荒地,如今稻麦成畦;从前的脏臭水塘,如今碧波荡漾;从前的泥泞小路,如今一路坦途;从前柴草堆满房前屋后,如今干净整洁的院落种满鲜花……闲暇时候,村民们总喜欢在村里四处转转。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研究员 曹明霞:

“产业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芝山村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千方百计挖掘和利用乡村发展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优势产品。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乡村发展的合力。乡村振兴既要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企业的发展,“顶天立地”,更要让振兴的主体广大村民参与进来,“铺天盖地”,实现多方共赢。乡村产业振兴,村党支部和集体经济组织是核心和骨干,乡村人才是关键引擎,这两方面的作用发挥得好,才能将“百姓”聚成“一心”,才能“点石成金”,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