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盘锦大米(富硒优质大米)

硒宝 11-13 10:08 148次浏览

富硒盘锦大米(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盘山县凯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鼎翔种植基地掀起插秧高潮。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刘永安摄

富硒盘锦大米(富硒优质大米)-硒宝网

种植户正在往插秧机里放置秧苗。

本报记者 刘永安

核心提示

作为我省优质水稻主产区,盘锦市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水稻插秧。

“稳”字当头,政策支持,科技赋能。盘锦市全力支持春耕生产,种植户动起来,干部动起来,新型经营主体动起来,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时下,盘锦市160万亩水稻插秧进入高潮。种植户辛勤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着收获的喜悦。

上下齐努力 政策更给力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全民战“疫”,先稳饭碗。

为应对疫情影响带来的复杂情况,今年,盘锦全市上下对农业尤其“厚爱一层”。时下,正值农忙时节,盘锦市及早组织谋划,强化责任落实,迅速行动,扎实有序地推进粮食生产各项工作。

越是经济发展,越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稳面积成为盘锦粮食生产的最强音。为了调动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积极性,盘锦市组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和项目,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或方案,将政策落实到基层,将项目落实到地块,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调动农民积极性。

财政支农“活水”源源不断地滋润春耕一线,今年各项补贴总计4.2亿元。补贴“加码”,缓解了种植户“手头紧”的问题,让他们吃下了春耕“定心丸”。盘山县种粮大户李志成说:“国家政策好,种粮腰包鼓,我们更有底气了,就想着咋能扩大规模。”5年前,李志成自家只种植1公顷稻田,近几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经达到15公顷。

有了政策和平台,关键还要靠人落实。

盘锦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农村调研春耕生产工作,与种粮大户、农民交流,了解基层困难。多次召开现场会,要求解决农户困难,全力做好春耕生产,稳定水稻种植面积。

盘锦市农业农村局成立春耕农资保供组。保供组下设种业组、化肥组、农药组,调度重点农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收集农资保供中的重大问题和建议,推动企业稳步有序复工复产,确保春耕农资量足质优。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建立了水稻生产技术指导组,负责全市水稻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指导工作。结合墒情、温度等实际情况,指导组创新指导服务形式,开展远程线上技术指导服务,运用网络、微信、QQ等多种手段,为广大农民、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远程技术诊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开展线上不见面指导,减少人员的流动和接触,做到疫情防控和技术指导两不误。

有了种植面积,产量才有保证,今年,盘锦水稻种植面积达160万亩。目前,种植户正用辛勤的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

农机显身手 春耕高效率

在盘山县凯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张家村种植基地里,4台高速插秧机正在高效地作业。伴随着插秧机马达的“隆隆”声,一行行秧苗整齐地栽在稻田里。不一会儿,农田里就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合作社今年种植面积为840公顷,将全部使用插秧机种植。有了农业机械的助力,减少了人力投入,并且加快了插秧进度。

农机服务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保证了农时,高速插秧机两个多小时就能插秧1公顷,是人工效率的50倍左右。有了机械插秧设备和技术,就能种更多的田。农机在春耕备耕中大显身手,成为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的主旋律,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过去,农民手工插秧,比较费力,技术要求也高。现在,采用机械插秧,种得更均匀,没有缓苗期,返青快、分蘖多,增加了水稻产量。

盘锦市不断促进农机生产薄弱环节装备提档升级,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逐步加快“机器换人”的节奏。

现在,盘锦很多耕地实现了集中经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生产规模,这给农机在春耕备耕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今年,盘锦土地流转达80万亩,这些流转的土地集中到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手中,给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用武之地。

盘锦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是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体。目前,全市拥有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3258个,运营良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70余家,农机从业人员27730人。在全市农机作业量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作业占比近20%,以盘山县凯地、大洼区长财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组织正在由单一的农机作业服务向综合农事服务发展,在土地托管,代育、代插、代收一条龙作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盘锦是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今年春季,盘锦农机户又新购置插秧机700余台,插秧机保有总量达7597台。5月15日开始,盘锦开始插秧。采取边泡田、边整地、边插秧的“三边一条龙”方式加快插秧进度。盘锦全市水稻插秧工作以机械化为主,预计5月末结束,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达到96.34%。

新品“锦稻香” 米质更优良

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在保障供给数量的同时,盘锦努力提高水稻品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盘山县胡家镇的万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高标准水稻育秧大棚内不时散发出稻米的清香,合作社理事长姜海波告诉记者,这种香气是今年选育的新品种“锦稻香”秧苗散发出来的,这种口感和米质更优的“锦稻香”新品种,合作社今年推广种植5公顷。

“现在市场上更需要有特色的、绿色的大米。让水稻更加绿色健康是生产者的责任,也是我们合作社适应市场的法则。”合作社理事长姜海波说。

近年来,盘锦市以引进推广优质水稻品种为重点,不断提升地产稻米品质,先后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品系)20多个,解决了种植品种老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今年,盘锦市水稻主推品种有盐粳939、盐粳927、天隆优619、锦稻109、锦稻香103、锦稻香208、越光等。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好的品种要种出产量、质量,离不开好的技术做支撑。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盘锦大力推广土壤配方施肥、工厂化大棚育秧、病虫害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结合等先进技术,做到良种、良法有机结合,生产优质水稻。

盘锦还持续降低氮肥、农药的使用量,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在每个生产基地都建立起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力求生产出的大米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三角洲米业与玛露易有机肥料(大连)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开展生物有机(菌)肥施用试验,试验面积达5000亩,预计可减少化肥使用量200吨。千鹤米业多次赴黑龙江、山东等地化肥农药科研机构考察引进生物硅肥、碳氢生物菌肥、富硒肥等肥料,已在企业种植基地进行试用。

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是盘锦生产优质水稻的独特做法。这一模式利用生态循环,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保证了水稻产量和质量,打造出盘锦大米生态品牌。如今,“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模式已在全市全面铺开,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了优质稻米

来源| 辽宁网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