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种富硒大米(富硒米种植)

硒宝 11-12 18:05 96次浏览

“这些年,我们深学‘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实施组织联建、部门联动、要素联合的‘333’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激发起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桂林乡党委书记蔡金洪表示,正因为如此,桂林乡先后拿到了国家级生态乡、首批省级避暑清凉福地、省级绿盈乡村、省级森林村庄等“金字招牌”。

桂林乡的改变,正是我市深学“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体现。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载体。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南平,与浙江为邻。近年来,南平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南平“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省委“三争”部署,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走出具有南平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特别是今年7月13日,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在邵武举行,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南平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和肯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现场推进会精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书记周祖翼“以县域为单元统筹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分类、分批实施,以及因地制宜优化乡村区域行政设置”等重要理念,邀请同济大学等专业团队到我市调研,为我市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并组织10个县(市、区)委书记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到浙江实地考察学习,召开南平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南平美丽乡村推进会,在充分调研并征求相关市直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符合我市实际的《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南平和美乡村的行动方案(2023—2027年)》。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介绍,《行动方案》坚持“县域统筹、先谋后动”等理念,提出了建设南平和美乡村“五大行动”具体目标任务,将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小切口入手,打造一批促增收的“土特产”项目,建设一批可示范的乡镇村,塑造一批能出彩的特色点,构筑一批叫得响的名品牌,加快形成以“一带三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为重点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格局。

具体而言,就是对标浙江“千万工程”做法,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动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在乡村规划建设上,全市“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所有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全市115个村庄及10条特色景观带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加快推进200个人居环境整治精品村、1000个示范村创建。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我市巩固提升万人保洁、星级文明户评比、爱心超市等经验做法,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集中力量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目前,全市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16个,裸房整治完成率113.6%、居全省第三,115个乡镇均已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小流域水质均在Ⅲ类水以上,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达81.7%。

在乡村基层治理上,我市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美丽庭院”“百姓评议团”制度,圆梦村“1335”乡村治理实践机制被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推广,形成矛盾纠纷共商、疑难问题共解、好事坏事共评的良好道德风气。

挺起农业大市脊“粮”

“现在再生稻种植、收割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8月中旬收获第一茬水稻,亩产750公斤,二茬稻差不多300公斤,加起来亩产超过一吨。”谈起今年再生稻的收成,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种粮户陈兆武笑容满面。

试种富硒大米(富硒米种植)-硒宝网

▲这是农机手在浦城县石陂镇一处稻田里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张华迎 摄

陈兆武从2020年2月试种再生稻,今年的种植面积已达3500亩。在他的带动下,石陂镇有100多位农户种植再生稻,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

从2022年开始,在浦城县农技人员的引导下,陈兆武采取“稻+油”轮作方式错峰种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作为福建省重要的产粮大县,浦城县有耕地面积50.58万亩,每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总产量约20万吨。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次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稻谷。

浦城种植推广再生稻已有近40年历史,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浦城再生稻种植面积达7万亩,面积、产量居全省首位。

仓廪实,天下安。

今年,南平市粮食播种面积281.1万亩,粮食总产量118.4万吨,发展再生稻种植达8万亩,均位居全省各设区市第1位,浦城县获评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

农关国本,粮系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近年来,南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制定出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9条措施,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提质、保安全”原则,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广“支部包村”“党员包户”“企业包田”以及“烟—稻轮作”等撂荒地治理机制,建成高标农田190.13万亩,完成撂荒地复垦4.23万亩,挺起农业大市脊“粮”。

特色产业蓬勃兴旺

“阿姨,再来张野菜饼。”

“好嘞,一会就好。”

7日上午,在松溪县郑墩镇梅口村梅口埠景区,村民张丽茹正在古渡口旁的土特产摊位前招待游客。

近些年,梅口埠景区修复了古民居、古码头,持续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逐渐成为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影视拍摄、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也是松溪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试种富硒大米(富硒米种植)-硒宝网

于是,住在景区附近的张丽茹夫妻俩吃上了旅游饭,小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22年的收入超过15万元。

得益于文旅产业的发展,梅口村像张丽茹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不少。郑墩镇还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开展景区房车营地、民宿设施建设,增加镇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梅口村集体经济收入129万元,较2021年增加近9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南平是“中国竹乡”,也是“中国茶乡”“南方林海”,好山好水孕育出丰富而优质的物产。近年来,南平始终牢记嘱托,立足资源禀赋,念好“土”字经,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把“土特产”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延平区王台镇坋垱村,富硒稻种出田野新希望;政和县镇前镇湘源村,好生态孕育优质高山蔬菜;建阳区麻沙镇江坝村,一根淮山带旺一片乡村……

试种富硒大米(富硒米种植)-硒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