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富硒大米(大米农耕富硒产地)

硒宝 11-12 18:03 140次浏览

农耕富硒大米(大米农耕富硒产地)-硒宝网

宣恩县伍家台富硒茶园。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志喜 金龙 胡青

富硒茶叶、富硒土豆、富硒大米……与同类同质产品相比,富硒产品的身价明显高出一截。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这些生长富硒农作物的富硒土壤,是如何被发现并不断带来惊喜的?2014年以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统一组织下,我省大力实施“金土地”等地球化学调查工程,探测利用硒富集土地,助力恩施和江汉平原两大富硒区富硒产业比翼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月初,登上宣恩县伍家台富硒茶园,一垄垄的茶树,如同大地的指纹,抹绿了群山。泡一杯清茶,茶汤青翠透亮,呷一口,齿间久久留香。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地球化学调查,为硒富集土地做“体检”。一份份成果,换来一处处富硒农业的发展,伍家台富硒茶园也一年年“长”大。

伍家台富硒茶园是我省土地“体检”,助力富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土壤调查圈出4000多平方公里富硒耕地

硒,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湖北富硒土地资源丰富,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2014年在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下,我省启动“金土地”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地球化学调查,给土地做“体检”。

“体检的方法之一是取样分析,就像人体的抽血化验。”省地质局副局长易万元介绍,通过收集土壤、灌溉水、大气沉降物样本,进行高精度化学分析,检测样本硒、锗、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指标和PH值的含量等,以明确土地质量,并同步采集农作物样品进行聚硒检测。“金土地”工程完成调查面积2.8万平方公里,涉及13个市州、26个县市区。

2018年,恩施州实施土壤富硒资源普查,对恩施州8个县市“金土地”工程未覆盖的区域,开展补充调查。同时,省地质局通过局地合作的方式,对洪湖全境硒资源情况进行调查。

“累计调查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易万元说,截至2020年10月,我省累计完成了57个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主要集中在恩施和江汉平原的仙桃、洪湖等地,共采集各类样品29.3万件,获得样品分析数据759万余项,建立村级土地质量档案6260份。

“体检”为基础地质研究、农业种植规划、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富硒土地资源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共圈出富硒耕地面积4006平方公里,适宜建设农业产业园区221处,其中富硒产业园130处。“仙桃发现富硒土地面积达540平方公里,集中沿两圈(环排湖圈、环沙湖圈、沿汉江南、沿东荆河北)分布,覆盖10个乡镇,当地水稻、大豆、油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均达到富硒标准。”仙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保科科长胡俊说。

恩施江汉平原富硒产业比翼双飞

“金土地”等地质调查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富硒产业的发展。

2014年,江汉平原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区。2015年,省委省政府编制了《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也是我省首个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以恩施州和江汉平原为重点,打造全省富硒产业两个增长极,做大做强富硒产业。

企业敏锐地捕捉到商机。仙桃发现富硒土壤带后,中粮米业就在三伏潭镇栗林嘴村流转土地2000亩,建立富硒水稻产业基地,并成立了祥宇种养合作社。“一般的大米出厂价两块多一斤,而富硒米则要5块钱,这一块水稻基地年产值就达2000多万元。”祥宇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陈新台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的富硒水稻基地面积扩大到了1.1万亩。三伏潭镇是仙桃市富硒产业的中心区域,富硒种养面积超过5万亩,一批富硒合作社成立,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江汉平原富硒产业第一镇。

仙桃市富硒办副主任郑柯介绍,富硒土壤带被发现后,仙桃及时调整农业发展规划,建设富硒水稻油菜、富硒大豆小麦、富硒蔬菜等4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培育10多个富硒农产品品牌。依托中粮米业等龙头企业,富硒粮油、富硒瓜果、富硒水产、富硒畜禽等纷纷上市,“福临门”富硒米、“唯特”富硒豆豉等品牌俏销市场。目前,仙桃市富硒产业总规模达15亿元以上,从事富硒产业企业总数15家。

“近3年,伍家台贡茶销量增长了30%,产品卖往全国各地。”宣恩县伍家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时兵介绍,茶叶富含硒元素,有较强的营养保健作用,“金土地”工程以详实的数据,证明伍家台贡茶天然含硒,提升了茶叶的竞争力和销量。

“同样品质的藤茶,来凤的价格是湖南的3倍。”来凤藤茶创始人向班贵说,价格差距拉大,除源自加工工艺不同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来凤藤茶富硒。近年来,来凤的富硒藤茶系列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情好、价格高,种植面积扩大到近10万亩。

依托土壤质量调查,恩施加大硒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富硒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富硒产业,全州从事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达600多家,现有湖北省名牌产品50多个,产业规模达600亿元。同时,富硒产品价格高了,农民种地积极性高了,“抛荒田”少了,直接促进了耕地保护。

科学保护土壤 助力产业持续发展

通过土壤质量调查,我省富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仍需对富硒土壤进行“深度体检”,保护富硒土壤,促进产业永续发展。

11月底,来凤县漫水乡龟塘村十三组藤茶基地里,省地质局物探大队的项目标识红旗随风摇曳。这里是物探大队新实施的富硒土壤监测和修复技术试点应用项目点之一,项目聚焦藤茶、茶叶、水稻等特色产业产地,开展地块土壤调查,目前已在来凤县、鹤峰县选定多个试点监测基地,仅龟塘村试点基地面积就达12亩。

项目负责人张元培介绍,试点首先通过使用土壤调理剂等,对富硒土壤进行提质,增强农作物对硒元素的吸收,提高茶叶、藤茶中硒元素和黄酮的含量,提升其市场价值;其次对试点地块的土壤、农作物进行常态化的监测,了解土壤中营养元素、健康元素的变化,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及农耕措施造成土壤中硒元素的缺失,并提出富硒土壤保护修复措施。“每周都要取样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张元培说。

“对富硒土壤进行‘深度体检’和科学保护,是确保富硒土地得到长久利用和富硒产业长久发展的重要举措。”易万元说,富硒土壤是宝贵的资源,湖北是分布较多省份之一,我省要继续开展地球化学调查,摸排保护富硒土壤,进一步做大做强富硒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