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故事(富硒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物质)
走富硒富民思路 端小康健康饭碗——专访绥化市政协副主席、海伦市委书记王学斌
东北网10月10日讯(记者 陈显春)在2018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上,黑龙江大米集体出击,向世界展示来自寒地黑土的丰富物产。来自寒地黑土核心区有着“中国黑土硒都”之称的海伦,带来的富硒大米闪亮大米节。东北网就海伦资源优势,如果打造富硒农产品等问题,专访了绥化市政协副主席、海伦市委书记王学斌。
2018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海伦特装展区。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东北网:我们知道,海伦市是我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在首届国际大米节,海伦参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王学斌:本次盛会恰逢总书记来我省考察之后。总书记说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这八个字,振奋人心,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海伦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和产品优势在国际大米节上展示出去,请全世界分享。
海伦市耕地面积465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独具“五区”叠加优势,即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松嫩平原富硒土壤带核心区、整市推进黑土保护项目区、海伦大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中国东北民俗文化典范区。
海伦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1929年朝鲜族农民郑俊秀在扎音河沿岸开始种植水稻;1931年初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马占山巡视海伦,对海伦大米口香四溢的特性赞不绝口,为海伦大米扶持兴修粮栈10余处,水稻面积扩大到1030垧,总产2万余石。
解放后,水稻生产进一步发展。
1958年,因海伦为全国六亿人人均提供1斤粮食,获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1982年–1984年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志愿在海伦传授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时年直播田的平均亩产是252公斤,旱育稀植试验田的平均亩产达到了576公斤,提升产粮超一倍。
2015年“海伦大米”被国家质监局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2017年“海伦大米”被农业部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之一。
水稻现已成为我市三大种植支柱产业之一,今年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总产40余万吨。
通过中国首届国际大米节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窗口和平台,将海伦富硒大米这张“白金”名片传递出去,让国内外消费者齐关注、同分享、共受益,让海伦富硒大米有更多机会呈现在千家万户的百姓餐桌上,助力消费者实现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国梦”。
“天然富硒”海伦大米。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东北网:参加本次国际大米节,不乏有五常等多年成熟的大米知名品牌。您认为相对而言,海伦大米品牌优势在哪里?
王学斌:这一点我们充满自信。省内的大米品质,大家拥有的我们也有。比如都处于寒地黑土、都是绿色和非转基因,这是共性的。
海伦大米的突出特点是在“天然富硒”上,这是我们海伦大米独有的品质优势。全市465万亩耕地全部达到足硒以上标准,其中,富硒耕地面积为15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4%。
2016年8月,被授予“中国黑土硒都”称号。
2017年黑龙江省富硒农产品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在海伦建成。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长期食用富硒食品,功效不小。不仅提高人体免疫力、更对心脏、肝胃、胰腺和眼睛等人体多器官有保护作用。
在追求大米口感、安全、健康的今天,功能性大米是消费需求中的另一个热点。“黑土硒都”核心价值是农副产品天然富硒,“海伦富硒大米”就是一款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功能性大米,这就是海伦大米的独特品质和品牌优势。
健康海伦 “硒”土资源。 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东北网:我们发现,海伦的特装展区不仅突出宣传了海伦黑土资源和富硒大米的品质和品牌,更侧重宣传了海伦文化,给展位赋予了浓重的文化色彩和氛围。这样设计有什么更深的寓意吗?
王学斌:文化是一个地域的血脉,更可以说是基因。海伦文化很大程度是植根于农耕文化之中,提炼并升华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多元又多彩,非常有渊源和特色。透过我们的文化载体,真正提升了这次参展的品位,人们能更容易读懂海伦的稻作文化、富硒文化,也能真正地走进海伦这个塞北的鱼米之乡。
海伦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底蕴深厚。
海伦是“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中国甜菇娘之乡”、“中国仔鹅之乡”,素有中国大豆看龙江、龙江大豆看海伦之美誉,省部共建的大豆交易中心正在海伦建设中。
海伦是“红灯记之乡”;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在江桥抗战失利后将省政府设在海伦,海伦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抗日中心;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等抗日英烈均在海伦战斗过,是国家二级革命老区。
特别是,海伦的民俗文化最具东北民俗文化的特色和代表性,海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剪纸)艺术之乡;海伦二人转是北派二人转的典型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伦人口述、海伦籍作家李海生创作的《东北民间故事》荣获全国第十三届山花奖。海伦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也是世世代代海伦精神的集中反映。
“海伦富硒大米”剪纸艺术。 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东北网:海伦是省确定的深度贫困县,据我所知,富硒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实施“1+3+5”扶贫产业开发的重要引擎,在这方面,未来有什么设想?
王学斌:富硒产业是我市的产业体系建设的主线,我市围绕构建绿色食品、生物科技、新兴能源、文化旅游、现代商贸“五项产业体系”,已经制定实施了《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有效带动扶贫产业项目的落实,确保了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未来,我们要坚决落实好总书记到龙江视察时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在求实效上“精准”上发力,继续推进富硒大米产业开发,把产业体系建设推向更高层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稳扎稳打,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