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富硒大米(富硒大米基地)
【经济视野·第一观察】
3月29日,在沙湾市乌兰乌苏镇城庄子新村,沙湾市谷香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正在分装粮食产品。关兵 摄
4月3日,当地农民在温宿县富硒试验田里进行水稻育苗前的准备工作。陈长青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亚芸
“稻花香米5公斤59.9元,富硒稻花香米5公斤98元。”
“特一粉5公斤47.9元,富硒面粉5公斤53.8元。”
“营养蛋30枚43.8元,富硒鸡蛋36枚58.9元。”
……
4月7日,在乌鲁木齐某大型超市,导购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产品和价格。
记者发现,同一品牌同等规格的大米和面粉,外包装上有“富硒”标志的产品要比普通产品卖得贵。显然,“富硒”赋予产品更大的附加值,让产品有了更高的“身价”。
土地中的硒元素怎么来的?新疆天然硒资源分布有何特点?新疆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地质调查晓“家底”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医学界认为,硒缺乏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国内,硒最早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地方病的研究中。2000年以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相关指标里,也有了跟人体健康相关微量元素的研究。”新疆地质调查院物化探中心副主任王刚对记者说。
据介绍,从2008年开始,在中央资金的支持下,新疆启动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15年时间里,项目组成员完成调查面积11万平方公里,覆盖耕地3.6万平方公里,全疆耕地覆盖率达70.73%。
截至目前,新疆已发现富硒土地3039万亩,集中分布在乌鲁木齐—石河子、伊犁盆地、阿克苏、喀什和焉耆盆地五大区域。
新疆的天然硒资源怎么来的呢?
据了解,富硒土壤的成因,一方面,受成土母质的控制,疆内土壤母质多来源于流域上游,如果上游硒含量高,下游形成富硒土壤的可能性极大;另一方面,成壤过程硒的次生富集对硒资源的增加作用明显。
比如,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第17大富硒产地的焉耆盆地,在成壤过程中受到了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的影响发生了硒次生富集,形成了硒的“聚宝盆”。调查发现,焉耆盆地有特色富硒土地资源373.56万亩,其中绿色富硒耕地167.68万亩。
目前,新疆经中国地质学会认定的天然富硒土地地块有4个,分别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温宿县、博湖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0团,总面积约7万亩。
有专家表示,新疆伊犁盆地和塔额盆地的区域调查工作还没有完成,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的天然富硒土地被发现。
记者了解到,近15年来,硒的功效才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国内富硒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从东南往西北地区逐步推进。在新疆,沙湾市富硒产业起步较早,焉耆在富硒产业发展的推进上比较积极。
资源利用初显效
“2022年,我们的2万亩富硒特色种植基地生产出富硒农产品11万吨,通过特色富硒农产品直销店、网络直播等方式,销售值达9000余万元。”沙湾市乌兰乌苏镇副镇长刘兵介绍。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乌兰乌苏镇早在10年前就被发现拥有丰富的天然硒资源。
2010年—2012年,新疆地质调查院在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呼图壁—沙湾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时发现,1.01万平方公里的调查区内富硒土地达到1050平方公里。其中,乌兰乌苏镇北部为富硒地的核心区域,每千克土壤含硒平均值为0.65毫克,是中国土壤硒含量平均值的2.3倍,属中上等富硒水平。
为了让良田好土能产生更大的效能,乌兰乌苏镇成立富硒产业党建联盟,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破解“单村独企”发展空间小、制约多、不联动等难题,大力推进富硒蔬菜、粮食、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系列培育行动,推动乌兰乌苏镇富硒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乌兰乌苏镇与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努力打造“富硒+”品牌,加紧建设富硒红薯加工厂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加快形成富硒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在国内,富硒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占比达90%。不同的农作物对硒的吸收程度不同,在新疆,小麦、水稻、玉米、辣椒等农作物较易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
位于天山中段的焉耆盆地拥有天然富硒小麦原料的优势。2016年,12万亩小麦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春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富硒小麦地方标准和富硒小麦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焉耆回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索卫华说。
焉耆回族自治县将硒含量稳定、产业发展基础扎实的小麦作为富硒产业发展重点,成立富硒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县域富硒资源分布图,完成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富硒产业农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及企业从技术升级、产品研发、质量保证、包装设计上推进富硒产业发展。
品牌建设需发力
“巴州富硒区分布均匀,且集中连片分布,适宜规模化发展,土壤偏碱性,有效态硒处于较高水平,非常有利于农作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富硒产业协会会长曹志刚说,同时,巴州富硒产业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项目支持较少,技术人才紧缺,销售渠道匮乏等问题。
巴州富硒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疆天然硒资源利用现状的折射。
据测算,在全国,富硒产品一亩地的增收额在300元—500元之间,附加值要高出50%—75%。尽管新疆富硒土壤天然具有绿色、环保、安全的优势,但目前硒的附加值没能充分得到实现。
“2022年,温宿县托乎拉乡4.35万亩天然富硒地块通过全国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我们将有规划、有标准、有规模地开发富硒产业。”温宿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查剑勤说。
据介绍,温宿县将实施“良种工程”,全面推广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施肥、统一施药和统一收购,促进富硒稻米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富硒蔬菜、富硒苹果、富硒核桃、富硒红枣等产业。
为了给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目前,新疆地质调查院正在开展南疆特色生物资源硒聚集—迁移规律关键技术研究及富硒农产品精细化种植示范。在温宿县和焉耆回族自治县分层次、分种类挑选了涉及粮食、蔬菜在内的10余种作物,在硒含量高的地块种植聚硒能力弱的作物,在硒含量低的地块种植聚硒能力强的作物,进行优势互补的测验。
同时,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开展天然富硒土壤中大宗农产品聚硒规律研究。通过大数据建模、反演,对目前发现的天然富硒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发挥硒资源的优势。
沙湾市谷香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景会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认证了1000亩有机土地和5000亩绿色土地,计划种植红薯、玉米、小麦,将于明年主打富硒有机和富硒绿色产品。
巴州明有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有江非常看好富硒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说,企业已经投入2000余万元,正在建设富硒原料仓,仓储能力可达到3.6万吨,并且已经引进专门的包装生产及化验设备,准备面向疆外市场打造新疆富硒品牌。
随着富硒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农增收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的产业支撑。
点评经纬
做好乡村产业振兴特色文章
王亚芸
近年来,富硒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富硒茶、富硒米、富硒面、富硒鸡蛋等,备受市场青睐。新疆一些地州市依托天然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开展了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尝试,逐渐蹚出一条利用天然资源开创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子。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发展壮大村级主导产业,才能让乡村振兴更具生命力。天然的富硒土地支撑着富硒农业发展,为绿色、健康、安全的富硒产品深加工提供着优质原料。但从全疆范围看,富硒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天然富硒资源的利用和重视程度还不高,需进一步做好乡村产业振兴的富硒特色文章。
从全国经验看,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都发展出比较成熟的富硒产业,为乡村振兴、农业转型升级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为富硒农业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发展方向。湖北恩施在全国率先实施“硒+X”产业发展模式,推出富硒农产品及富硒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广西贵港启动富硒开发行动,大力实施“硒”品牌强农战略,推动开发特色优势富硒农产品。
新疆同样具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如何让新疆得天独厚的天然硒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首先,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推进富硒产业生产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其次,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跳出当地用好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打造出广大消费者认可、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品,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化和集聚效应,才能实现农产品提质增产和优粮优价,推进新疆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