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编号(富硒大米国标含量)
富硒米
正在加载查看图集
富硒大米是通过在种植稻米时候的补硒,从而生长出富晒大米。属于功能性农产品,和100微克(富硒玉米粉)等功能性农产品一样,都是富含硒的食物。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日摄入量谷物300-500克(03-05千克),假如全部按大米算,普通大米的含硒量约在0035毫克/千克,1毫克=1000微克,那么,这个日硒摄入量为00105-00175毫克,也即105-175微克,如果摄入的是符合国家富硒米标准的007毫克/千克,这个日硒摄入量为21-35微克,如果摄入的是富硒含量相对高的03毫克/千克的富硒米,这个数字就攀升到了90-150微克。
简介
硒是一种维持人体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硒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清除人体有害垃圾、促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之功效。
正在加载硒品汇天然富硒有机米
富硒大米的生产,有两种方式。
一种就是在水稻抽穗至灌浆期,于晴朗天气的早晚在叶面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富硒增产剂,然后经过生物转化,把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并贮存在水稻中,以便于人体吸收。
另外一种就是当地土壤含硒量丰富,生产出来的水稻自然含硒,处于贵州省西部的六枝特区,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天然富硒地带之一,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十分有利于天然富硒米的生产。
富硒大米通过在种植稻米时候的补硒,从而生长出富晒大米。
这种大米的x硒,可以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缺了这东西危害较大。
通常,每人每日硒正常摄入量不应低于50微克,而普通大米含硒量极低,无法满足人体正常需要。我国《营养学报》曾报道介绍,全国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以上人口不同程度的存在硒摄入不足。缺硒人群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肝病、近视、哮喘、肿瘤、癌症等发生。
下面是我搜集的缺硒的后果
人体内缺硒病毒猖狂
专家说,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是红细胞中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成分,充足的硒可促使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有效地将人体内的过氧化氢转变为水;硒还是过氧化歧化酶的成分,这种酶可以消除自由基,使参与人体血压调节的儿茶酚胺保持正常水平;此外,含有硒的多种酶能够调节甲状腺的工作,参与氨基酸和精子尾部蛋白的合成。
人体缺硒会导致上述人体机能下降,新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当人体缺硒时,感染高致病性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大。
硒是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稀有而分散的半金属化学元素,元素符号Se,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是属于氧族元素。自然界地壳中含硒量极少。硒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含在矿物中,不溶于水,人体不易接受且有毒副作用,西方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而有机硒正好弥补了无机硒的不足。
1、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2、作为抗氧化剂保护生物膜完整性。维生素有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效力比维生素高500倍;
3、参与组成清除自由基酶系;
4、天然解毒剂。硒在生物体内能抵抗和降低良多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如银、镉、铅、汞等。
人体为什么要补硒
人类有40多种疾病与缺硒有关,如心血管疾病、癌症、消化性溃疡、糖尿病、肝炎、近视眼、白内障、男性不良症和儿童营养不良等都与缺硒有关。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缺硒,缺硒省份达22个,缺硒人口达7亿以上,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严重缺硒。缺硒已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多数人需适量补硒。
天然
主要是从几大富硒产区中天然生长出来的水稻,目前此产品做得最好的是世界硒都–湖北恩施、江西鄱阳、陕西紫阳和四川万源。土壤中的硒纯度高,无重金属污染。江西鄱阳新和源富硒米种植的土壤自然含硒,一年只产一季,非转基因,非杂交,百姓家可以自己留种的,生物防虫技术,每千克富含有机硒300微克以上,真正天然,健康富硒米,非杂交非转基因的稻谷产量极低,因此价格也较贵。长白山的大显硒米也是在东北比较重要的富硒米,每公斤含硒200微克,但产量十分稀少。正因为富硒食品相对比较稀缺,尤其是纯天然富硒食品,产量更加有限,因此市场上的商超都很难看到天然富硒食品。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补充硒元素可以增强免疫功能,预防肝病和肿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胃病、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每个人都需要摄入一定的硒元素。富含硒元素的食物特别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老年人群,可以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硒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从硒元素的含量差异来说,动物内脏、海产品的硒含量比较高,肉蛋奶次之。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猪肾、鱿鱼、海参、贻贝、墨鱼、蛤蜊、牡蛎、海螺、扇贝、虾米、鲍鱼、牛肾、羊肾、鸡肝、鸭肝等。这些食物的硒元素含量普遍在60-160微克/100克。
在植物性食物中,松蘑、花豆、红茶、桑葚、腰果、芥末等食物的硒元素含量也比较高,普遍在30微克/100克以上。除此之外,现在也有很多人工培育的富硒食品,也就是用富硒化肥、富硒土壤、富硒饲料来培育的品种,比如富硒米、富硒花生、富硒大豆、富硒茶叶、富硒鸡蛋、富硒猪肉等。
除了食物补充硒元素之外,还有补充无机硒元素的做法,但人体对无机硒元素的利用率很低,目前这种做法已经不常用。针对缺乏硒元素的人群,市面上也开发出了各种补硒的产品,比如硒麦芽粉、蛋白锌硒、酵母硒等。
成人每天需要摄入50到250微克的硒元素,最高不超过400微克。如果想要对肝病和肿瘤取得不错的预防效果,那么硒元素的摄入量最好维持在每天250到300微克。日常饮食中,只要荤素搭配、均衡饮食,一般是不缺硒的。但如果偏食、挑食,或者荤素搭配不合理,就很容易缺硒元素。
我们一天的饮食中,只要能够摄入100克动物内脏或海产品,即可获得40-150微克硒元素,基本是能够满足日常需求的。如果日常的饮食中,缺乏动物内脏、海产品或者肉蛋奶等食物,那么建议补充一些专门培育的富硒食品,比如富硒米、富硒玉米粉、富硒面粉等。
富硒玉米胚芽粉是骗局,玉米胚芽粕是以玉米胚芽为原料,经压榨或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又称玉米脐子粕,取油工艺分干法与湿法两种,食品级的玉米胚芽粉要求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小麦胚芽又称麦芽粉、胚芽,是咖啡色屑状粉末。麦芽是小麦发芽及生长的器官之一,约占整个麦粒的25%,含丰富的维他命E、B1及蛋白质,营养价值非常的高。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
富硒食品含硒量标准相关数据
1.天然富硒食品的标准依据
任何食物中都含有硒,只不过食量多少而已,不能将含硒的食品称为富硒食品,同时硒的日需量和中毒量间的安全范围窄,含量过高的食品也不能称为富硒食品。本文依据下列依据提出富硒食品中硒含量标准。
11人体硒的适宜摄入量
营养学上有若干概念。膳食营养素最低需要量,是生命存活所必需的最低维持量;膳食生理需要量,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并有适当储存的量:膳食推荐供给量(RDA)是根据生理需要量,考虑生物利用率等因素计算出的摄人量,作为保证人体健康的膳食质量标准。
膳食硒最低需要量:一种方法是直接测定克山病区的相邻非病点(健康岛)居民的膳食硒摄入,结果为男、女平均162μg/d;第二种方法是依据以往全国各克山病区、非病区的主食含硒结果。南北方病区主食含硒量均在002×10−6以下,而硒食量在002×10−6以上主食几乎全来自非病区,因此病区和非病区主食含硒的临界值为002×10−6。据调查,农村膳食硒总量中约70%来自主食,若男、女成人每日分别进主食850、700g,则每日总硒摄人量分别为24、20μg,均值为22μg;糙米经过碾磨加工后损失大约20%,最后摄入量约为18μg;两种方法平均为17μg /d,乘安全因素1 3,成人膳食最低需要量22μg /d (相应全血硒量约0.06×10−6 )。
生理需要量:对病区居民每日补充硒蛋氨酸七个月后,每日补充30、60、90μg三组人群血浆中GSH—Px活力均达到同一恒定值,说明当日硒摄入总量达40μg时(基础膳食中供给10μg硒),已能满足身体合成GSH—Px的需要,故硒的生理需要量约为40μg/d。
膳食硒最高安全摄入量:这是避免居民出现硒中毒症状和血液生化改变的最高硒摄入量。据在恩施地区研究测出成人为750—800μg/d(相应血硒约1×10−6 ),换算为最大安全量时为550μg/d,适用于有一定适应能力的高硒居民;400μg/d为一般地区居民(相当血硒约0.6×10−6。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中国营养学会及FAO/WHO/IAEA联合专家委员会已正式确定膳食硒供给量50 μg/d;适宜范围为50~250μg/d(相当全血硒量为01×10−6~044×10−6);最高安全剂量为400μg/d。
12新的强化食品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新卫监发(1993)第28号文《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编号GB 14800—94)规定硒在盐中强化量为3×10−6~5×10−6,以硒强化盐为例,每人每日摄入10 g盐,则每天摄入硒元素30~50μg,如每人每日摄人15 g,则每天摄入硒元素45~75μg,这为富硒保健食品硒含量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13食品中硒限量卫生标准
根据GB13105—91食品中硒限量卫生标准(以硒计),粮食≤03×10−6,豆类制品≤03×10−6,蔬菜≤01×10−6,,水果≤0.05×10−6,蛋类≤0.5×10−6,肉类(畜禽)≤0.5×10−6,肾≤3.0×10−6,鱼类≤1.0×10−6,鲜奶≤0.03×10−6。以上标准应是富硒食品标准的上限。
2部分富硒食品相关数据
21部分食品含硒量见表1(单位:mg/kg(s)或kg/L(l))
表1
22不同类型土壤中玉米硒的含量见表2(单位:mg/kg)
表2
23部分县市主要粮食作物含硒量见表3(单位:mg/kg)
表3
24标注富硒名称的食品含硒量要求见表4(单位:mg/kg(s)或kg/L(l))
表4
参考资料
硒品汇
:htm
中药健康网:phpdoc-view-80179
猜你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