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和富硒茶(冰糖茶有什么好处)
世间万物,皆有其时。
当秋天的第一片黄叶飘落的时候,宁陵的梨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为辛苦的劳作。
天还未亮,六十六岁的朱广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经历了春生、夏长,漫长的等待,时间沉淀出近乎完美的口味。成熟后的梨果,皮薄酥脆,即使是老练的朱广生,也不敢有任何疏忽,小心翼翼地从枝头,摘下一个梨果。
四十多年来,他懂得每一棵梨树、每一朵梨花、每一个梨果。
种梨,犹如与自然的一场对话。
顺应天时,心怀敬畏,是种梨人与梨的相处之道。每一个细节里,都凝聚着专注和执着的匠心。
只有这样,才能种出与众不同的梨。
梨,味甘、微酸,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功效。
宁陵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壤富硒,栽培酥梨至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其盛产的金顶谢花酥梨,因梗蒂周围长有一层金黄色的果斑、谢花即酥脆可口而得名。
色泽金黄,香甜多汁,细嫩无渣。早在明代孝宗年间就颇有盛名,被列为上等宫廷贡品,历来有“百果之宗”的美誉。
这是宁陵人民多年来智慧和经验的沉淀。
今年的酥梨,令人欣喜。
单果平均重量300克,最大近2000克,在宁陵县的种植面积达22万亩,主要集中在石桥镇、柳河镇、孔集镇等9个乡镇。
采摘梨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时间,是首要要求。
不同的时节、不同的时段采摘,味道大为不同。如何判断最佳时间,朱广生只需要用眼睛观察。
草木有灵,人间有情。
酥梨,是朱广生一家赖以生存的根本。一代代种梨人的辛劳付出和坚守传承,“至诚”而“尽人性”;于是,梨有灵而“尽其物性”,人与梨相互守护,甘甜可口的宁陵酥梨,由此而生。
然而,梨,并不总是以坚韧的一面示人。
每一颗梨果的采摘,力道都要恰到好处。
刚柔相济,稳而轻巧,在毫厘之间拿捏分寸。
一颗又一颗的梨果被摘下来。
经过梨农们的配合,进入下一个工序。
为了完美地保存,逐一剪掉果柄。
装箱,是一个极见手底功夫的活。
力轻而劲巧,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看上去游刃有余。
摆放整齐的梨果,静静地等待着它们即将的归宿。从田间的树上到食客们的口中,金顶谢花酥梨味道依然。
入秋,正是吃梨的好时节。
白露之后,肺气最易损伤,而梨,具有消痰去火、清热止咳、润肺解毒的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黄帝内经》“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药食同源,成就了宁陵酥梨的另一种韵味。
梨果入药,非常多样。冰糖梨茶,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可以祛除痰热、滋阴润肺。
火温层层传递,不急不缓,文武相济。梨肉和冰糖就在这煨温中,愉悦的交融。
茶烟袅袅,汤色渐浓,终成良药。
梨皮、梨叶、梨花、梨根也均可入药。 梨加蜂蜜熬制而成的“梨膏糖”, 对患肺热久咳症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千百年来,梨就这样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兴衰荣辱、休戚与共,经过人们智慧的双手,连接起生命的气象。
光阴荏苒。
在梨的抚慰和滋养下,二十岁到六十六岁,朱广生以梨为伴,矢志不移。祖辈们是这样过来的,今天依然如此。
看着满足而幸福的家人,朱广生满怀感恩。五六个小时后,朱广生又将摸黑起床,踏入梨园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勤劳质朴的中国人,用敬畏与智慧,在喧嚣的世界里,不动声色的修行。用一生的光阴与梨相伴,日复一日地播种希望,传递温情。
是他们,用平凡铸就不凡。
在似水流年里,从容不迫地书写酥梨的故事。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
这片土地上,依然满地梨花香,梨果枝头挂,春夏秋冬。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谨以此片献给勤劳质朴的宁陵梨农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我们一起享受舌尖的美味吧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