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富硒茶投(开阳富硒茶多少钱一斤)
蓝芝茶园采茶景。
6月18日,笔者在贵阳市开阳县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展厅里,一箱箱打好包的茶叶即将发往北京;茶园里,80多位茶农正在抓紧采摘;加工车间里,机器开足马力运转……处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开阳地处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带,富硒的土壤造就了远近闻名的“开阳富硒茶”,和陕西紫阳、湖北恩施同属我国三大富硒茶产区。
然而,在三大富硒茶产区中,紫阳富硒茶、恩施富硒茶已然走在了开阳的前面。近年来,开阳富硒茶开足马力奋起直追,不断加大宣传富硒特色和优势,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快步提升,开阳富硒茶开始“显贵”。
开阳茶园大部分是企业流转土地种植,大面积的茶园集中在企业手上,茶园管护基本走上了标准化道路,极大地保证了茶叶质量安全。然而,这样的情况也导致当地农民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企业管护成本较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在这把双刃剑面前,开阳积极谋划布局,成立开阳富硒茶业投资有限公司,构建传帮带产业发展格局,保障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抱团突击的方式,推进开阳茶产业“破茧成蝶”进程,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
蓝芝茶园采茶景
对标富硒地开阳茶业奋起直追
开阳地处黔中腹地,属省会贵阳市的茶业大县,距贵阳45公里,距遵义110公里,是贵阳与黔北中心城市遵义的重要节点。便利的交通为开阳富硒茶承接贵阳大市场提供了保障。
开阳县全境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动植物硒含量在0.05mg/kg—0.28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是硒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区,属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带。
对标同一产业带的陕西紫阳和湖北恩施,开阳富硒茶由于平均海拔1200米,大气层云层较厚,散射光丰富,造就了开阳富硒茶独特的滋味品质,在品质上可以说是更胜一筹。
然而紫阳富硒茶在2004年就拿到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始发力茶产业,开阳在2016年才拿到这块牌子,相比紫阳足足晚了12年;恩施在2011年获得“世界硒都”称号,2014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恩施·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恩施茶产业在大会助推下大步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
然而开阳在2003年就拿到当时全国唯一的“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的金字招牌,却未能引起重视,错失良好的发展契机。该县茶产业发展则因起步晚,重视度不够等原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亟须加强。
“近年来,我们已经加大对硒产业的重视,县里专门成立硒产业发展中心助推硒产业发展,为开阳富硒茶等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开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茶办主任吴吉鲜说,2014年到恩施开硒博会,很受触动,他们已将硒产业上升到市级层面来推动,我们却还不重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积极谋划,奋起直追。
要把“硒”作为开阳农产品的“牛鼻子”紧紧抓住,积极开展“开阳富硒茶”的内质研究,品牌宣传,富硒产品科教基地建设等工作,突出特色,做强品牌;在“贵州绿茶”大地标的引领下,用匠心精神把“开阳富硒茶”打造成知名度更广,影响力更强的地域公共品牌。
今年,开阳开始大力培育和发展硒特色农业产业、硒功能食品、硒养生旅游等产业集群,并力争到2020年全县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茶产业是重点产业之一。
企业为主体质量安全首屈一指
开阳茶不仅“以硒为贵”,在质量安全上更是首屈一指。
在茶叶安全备受争议的今天,干净安全成为开阳茶产业发展强有力的竞争力。
“我们8000多亩基地全是流转当地农民的土地种植的,在茶园实行统一管护,通过十年的摸索,基本在管护上实现了标准化流程。”贵州省开阳南贡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景强告诉记者,茶园完全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管护,加上清洁化加工生产,保证从茶园到茶杯的干净和安全。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从3月15日开采至今,除了雨天,贵阳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在采摘,加工生产,还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该公司总经理张春一年有200多天待在茶厂苦研,他说,“我们种植的是本地原生种——南贡一号,是其他地方没有的,通过几年的摸索发现,本地原生种抗病虫害较强,且做出的茶品质比较优异。从源头把控安全,按有机标准种植,运用先进工艺,做一流品质安全茶,靠品质来抢占市场。”
“在价格、市场渠道落后别人的今天,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是品质、就是安全。”贵州黔新茂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劲松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该公司来自北京、深圳、重庆的四个股东,到开阳考察之后,大家都深信当地的环境肯定能产出一杯干净、放心茶。
十年磨一剑,在茶产业上坚守十年之久的贵州岚宇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建华已然深深爱上这个产业。他说,“我把茶产业当做一份家业来做的。4000多亩茶园从除草到修剪,从采摘到加工我都有参与。上个月参加上海茶博会,带去的200多斤白茶一抢而空,还与参展的茶商签了订单。”
为什么我们的茶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呢?卢建华说:“就是我们的品质过硬,就是我们对产品质量极致追求的结果。”
诚然,开阳对茶叶品质坚守是有目共睹的。开阳富硒茶在国内外茶事活动中,拿奖拿到手软,在省内一年一度的斗茶赛中,亦是屡次问鼎“茶王”。
近年来,在各类产品抽验中,开阳富硒茶检测合格率达100%,部分产品还通过欧盟465项指标检测远销德国,产品安全得到保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提质又增效三产融合谋划突围
“大部分的茶园在企业手上,这样有益于产品品质的稳定和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为安全、干净茶打下坚实基础。”吴吉鲜表示:企业不会只看眼前利益,而是着眼长远发展,将安全放在首位。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种局面也造成了农民参与度不高、劳动力短缺、企业资金压力大等影响。
在记者采访的茶企中,大家都反映:在春季采茶工短缺、资金压力大等问题。
为引导当地农民当茶农,引导茶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贵阳市、开阳县相继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在基地建设方面给予补贴和优惠,旨在让当地农民参与到茶产业发展中来。
其中,去年出台的《开阳县茶产业发展(2018—2019)两年攻坚行动计划》针对基地建设,对新建茶叶基地按1700元/亩给予补助,重点支持种苗、肥料、生物农药及用工等环节,对苗圃基地建设按2000元/亩给予补助。
“成立茶投公司就是要补齐我们的短板,解决实际问题,盘活茶园资产。”开阳县富硒茶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松说,平台公司结合扶贫“三变”模式,一方面要盘活现有茶园资产,另一方面通过与合作社进行合作新建茶园,通过用土地入股方式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参与到茶产业中来。
针对劳动力短缺问题,开阳茶投公司还将成立劳务公司,满足茶产业各个季节的劳务需求,稳定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为茶产业及其他产业提供劳务服务和保障。
同时,开阳茶投公司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扶持政策,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开阳茶投公司对全产业链建设所需技术服务和资源配套采取1+N合作模式对外合作,旨在让茶产业上的优势资源在开阳集聚,开发新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推动开阳茶产业朝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领开阳富硒茶突围。
针对开阳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吴吉鲜介绍,下一步该县将以结构调整为契机,把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新运用三变模式,按照“二区二带一中心”产业布局,坚持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以精基地、齐加工、保安全、铸品牌、拓市场、丰文化、特茶旅、增投入、促整合为路径,全力推进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贵州日报 见习记者 胡荣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