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富硒黑茶(黑茶富硒泾阳产地)
双赵村是关中平原上众多普通的小村庄之一,泾河从村前缓缓淌过,村民们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秦人。
2015年8月,这个村庄的历史新页被翻开,它有了另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泾河新城茯茶镇。至此,这个历经沧桑、被掩盖在历史尘埃中的古丝绸之路贸易集散地、茶叶中转站,又跃入人们的视野。
既是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朝阳产业,陕西茶产业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去年,全省茶园面积达215.9万亩,茶叶加工企业847家,产值99.7亿元。
传承“生命之茶”
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汉景帝阳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与粮食遗迹混杂在一起的不明植物遗存。18年后,今年1月,这些遗存被研究人员确认为可追溯至2150年前的茶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
陕西种植、消费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据史料考证,中国最早种茶、用茶、开启贡茶历史的是西周初期的陕南巴人。
而自汉起,陕西泾阳就是川茶、湖茶销往西北各地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唐朝更是陕茶的辉煌期,宫廷茶道兴起,茶马互市实施,茶成为“国饮”。
北宋年间,外销茶叶在中转泾阳的过程中意外发酵,由此产生了被誉为丝绸之路“生命之茶”的茯茶,并传承至今。及至明清,陕西成为全国茶马贸易中心,茶商抢抓边茶贸易时机,改进茶叶体积,开辟了茯砖茶的鼎盛时期,“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名茶”开始为世人公认。而同期内,陕南也有着“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传颂。
可以说,陕西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认为,陕西作为历史上茶文化鼎盛区和世界茶文化传播中心,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唤醒千年品牌
村民石新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突然变成了“城里人”,还能在自家院儿里开茶楼,“坐在家里挣钱”。
5年前,他还是泾阳县的一个装修工,彼时的双赵村也还是个无人问津的村落。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乡亲们把大把时间花在了麻将桌上。2011年泾河新城成立后,区域内稳步推进了近百个项目。
巨大变化让石新顺看到了商机,决定回家创业。没想到农家茶楼“这么火爆”,祖辈传下来的“黑疙瘩胡茶砖”摇身变成了“金砖”。他所说的“黑疙瘩胡茶砖”就是中国黑茶的鼻祖茯茶。因独特保健功效和突出风味,茯茶被称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随着茯茶镇的开园,传承千年的茯茶再次在关中平原煮沸。作为全国首个茯茶加工体验地,在茯茶镇,游客可以用传统制茶工具亲手制作茯茶,深入了解茯茶文化。
茯茶镇开园的一年前,泾阳县曾举办“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组建了一支有136峰骆驼、8架木轮马车和100余名身着古装的大型商队,从泾阳迈步启程,驮载着泾阳茯砖茶,以文艺展演与产品宣传的方式重走丝绸之路,历时一年多远赴哈萨克斯坦,推介茯茶,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以实际行动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种种努力下,重焕新生的茯茶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产量达1.3万吨,产值14亿元。咸阳茯茶还荣获米兰世博会金奖,成为陕茶产业振兴发展的新动力。
打出“两张王牌”
陕南茶叶以陕南绿茶为主,即俗称的“陕青”,以陕南三市所产的汉中仙毫、商南泉茗等为代表。得天独厚的地缘与生态优势缔造了品质过硬的陕南茶叶。
地缘的生态优势、茶人的奋进拼搏,使得陕南茶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紫阳富硒茶获“质量之光”年度十大魅力品牌;午子绿茶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为陕西首家上市茶企;陕西苍山秦茶集团再次荣获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陕西鹏翔集团9000多公斤绿茶出口马来西亚,实现了陕茶自营出口零突破……
以品质和文化作为开拓市场稳步发展的两张王牌,陕西茶产业阔步向前。去年陕西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15.9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38.1万亩,干毛茶总产量7.2万吨,产值99.7亿元。茶叶加工企业84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
2013年,《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80万亩,茶叶总产量超过13万吨,实现产值150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和推进,是陕茶遇到的最大机遇。我国茶业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曾评价:“陕西茶叶味道浓、品质好、耐冲泡、无污染,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如今,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广阔天地正等着优质陕茶大展宏图。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