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园富硒茶(茶竹园富硒大米好吃吗)
茶香飘逸大竹园
茶园小仙子 赵紫园 摄
□ 谭照楚
大竹园镇位于汉滨区西南,与紫阳县、岚皋县相邻。我于1996年大学毕业分配至大竹园初中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17年,从此也就与大竹园镇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刚到来时,一个孤零零的小镇,一条绵延到无穷远方的铁路线,一个迎来送往的小站……对我来说,除了觉得2.5元就可以坐火车进城的便捷之外,似乎别无吸引力,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区小镇。
那时候,曾经异常火热的大竹园煤矿已经衰落,处于破产重组的边缘,发展工业无从谈起;大竹园镇“两山夹一川”的狭小地势,除了蒿坪河河畔少量的稻田外,便是数不清的沟沟坎坎,在农业发展前景上也并不乐观;这里虽有火车站,可以便捷进城,却也不过是一天一趟,而且人们进城要去干什么呢?我似乎看不到大竹园镇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面对这样一种落后的局面,大竹园镇历届党委政府选择了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全镇耕地面积1.3万余亩,水资源丰富,煤炭储量约9000万吨,开采年限可达百年以上,茶、桑是该镇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银峰茶在清朝曾作为贡品茶而名扬天下,这是大竹园镇的一张尚未发掘的名片。我记得撤区并乡建镇后的第一年,大竹园镇党委政府便提出了“一煤(煤炭)三叶(茶叶、桑叶、烟叶)”发展战略(烟叶是后起产业,曾有过发展,后期因诸多原因而衰落)。那时候,我们家访走遍全镇,“户均一亩桑。用钱不惆怅”,“家家种茶桑,致富奔小康”的标语,随处可见。然而辛苦多,来钱慢,并不能吸引绝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青壮年劳力还是选择外出务工,十几年来,一家家靠打工,逐渐推倒了家里的土墙房子,一河两岸,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房如雨后春笋一般耸立起来。
外出打工绝非长久之计,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煤矿、铁矿的停业整顿,适合农民打工的工作越来越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农村的希望在哪里?有没有一种产业既能发家致富,又能留得住乡愁,望得见炊烟?大竹园镇很快就确立了“着力打造茶花长廊、园林新区、茶旅新镇”的奋斗目标。
如今的大竹园,立足青山绿水,承载悠悠乡愁,为生态宜居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撑,让如诗的乡村画卷烙刻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从蒿流路的入口处挺进,碧油油的茶树覆盖了周遭的所有土地,茶产业既是该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让村民致富兴业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全镇茶叶总面积达到15000亩,沿蒿坪河连线的七堰、正义、二联、粮茶、大竹园5个村(社区)、库区沿岸马泥、茶栈2个村全部因地制宜发展富硒茶产业,形成了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园区。正义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林江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七堰绿硒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安然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一个个茶叶产业致富带头人也纷纷脱颖而出,他们不负村民们的期望,敢立潮头唱大风。
单林江,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从1997年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到2019年5月担任大竹园社区党支部、主任“一肩挑”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村庄发展、服务村民中,已经成为村民眼中不辞辛劳、执着前行的带头人、领路人。2014年,他成立林江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成立东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茶叶示范园2000亩,低产茶园改造1000亩,修建21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一处。像单林江这样的能人还很多,在全镇9个村(社区)支部书记、村(社区)主任“一肩挑”的9名干部中,一多半都是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8月22日,在第十四届中国西安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陕西省2019年度茶行业“十佳”评选结果出炉,大竹园镇东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荣获陕西“十佳茶业扶贫企业” 大竹园镇荣获陕西“十佳茶产业脱贫示范镇”、王春久荣获陕西“十佳制茶工匠”。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茶叶,大产业。大竹园镇人民以敢为人先的闯劲,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善作善为的拼劲,为山区乡村振兴计划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前段时间,我重回离别了七年的第二故乡——大竹园镇,行走在如诗如画的茶园中,和几个老朋友共话大竹园的前世今生,仿佛在梦里。在那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夏夜,沏上一杯杯绿茶置于桌上,看茶叶在杯中翻滚浮沉,杯中飘出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喝一口,品味着茶味的苦涩、甘甜与香醇,回味和畅想着大竹园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人倍感幸福。
吴峰(笔名:林子,正剑),大专文化,己过知天命之年。在省级媒体供职近30年,资深媒体人,注册有吴峰博奕文化传媒工作室,老骥千里,壮心不已。《世界作家文集》平台名誉总顾问兼平台签约作家。本文吴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