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富硒茶(富硒红茶多少钱一盒)
九三学社遵义市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绿色生态助推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委对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康养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市重点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截止2019年底,全市茶园发展面积200万亩,仅次于河南省信阳市(226万亩)。无性系良种达98%以上。种茶乡镇124个,其中:万亩以上的乡镇54个、村32个,种植15亩以上茶园的家庭农场13556个,产业覆盖26.89万农户101余万茶农。全市共有经营主体2297家,其中注册茶企1096家、合作社320家,加工大户88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51家、市级龙头企业97家,年加工能力已提升至20万吨,具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47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2018年底由国有资本投资的遵义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今年已完成对黔茶联盟公司的收(并)购及兰馨、琦福苑、栗香三家公司的资产评估工作,开发了遵义红、遵义绿系列产品。全市有茶叶类商标超过1054个,“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兰馨”等国家驰名商标。“湄潭翠芽”“遵义红”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三绿一红”品牌。有“湄潭翠芽”“遵义红”“习水红茶”“正安白茶”“凤冈富锌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茶”“道真硒锶茶”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制定有“遵义绿”系列团体标准、“遵义红”红茶地方标准和袋泡茶标准。目前正按照有关程序推进商标转让工作。全市有关企业在省外有销售点4654个,销售8.19万吨,销售额57.44亿元。
(二)辣椒。2019年,全市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212万亩,年鲜椒产量260余万吨,种植产值90亿元,带动42万户椒农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约4万户。培育了以“贵三红”“茯莹”“椒源”“高原山乡”“统之源”“一品红”等为代表的50余家大中型辣椒加工企业,有油辣椒、泡辣椒、糟辣椒、辣椒酱、辣椒面、干辣椒等八大系列共200余个品种,年产量35万吨以上,年加工产值40亿元,培育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贵三红)。省部共建的专业批发市场中国辣椒城的加工、交易、仓储、物流、信息、商务等功能设施逐步完善,全市年干辣椒交易量约40万吨、交易额约70亿元,常态发布的中国遵义朝天椒(干椒)批发价格指数成为行业的“风向标”“晴雨表”“避雷针”。全产业链综合产值200亿元,持有“遵义朝天椒”“虾子辣椒”“绥阳子弹头”“黄杨小米辣”地标品牌、“中国辣椒城”市场品牌,铸就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辣椒之都”“中国百强农产品”等产业品牌。连续4年举办贵州遵义辣椒博览会,打造了遵义辣博会会展品牌,提升了遵义辣椒的影响力。
(三)中药材。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73.85万亩,产量27.23万吨,产值32.08亿元,解决就业18.71万人,带动贫困户12131户37546人、人均年增收4008元。2020年计划种植面积180万亩,预计2020年6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为172.5万亩,预计完成产量12万吨,产值14亿元。全市16个县(市、区)均有中药材种植,品种主要有山银花、天麻、太子参、金钗石斛、钩藤、前胡、黄精、菊花、玄参、党参、葛根、花椒、厚朴、杜仲、黄柏等52种,其中万亩以上的有21种,占种植总面积的54%。规模化种植品种主要有厚朴、山银花、杜仲、金钗石斛、钩藤、天麻等9个,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厚朴20万亩,其次是山银花16.7万亩,杜仲16万亩,金钗石斛9.5万亩,钩藤5.6万亩,累计建成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100万亩。现有300亩以上基地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种植企业150家(户)。种植模式主要为“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农户自发种植。绥阳山银花、赤水金钗石斛2个品种获得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绥阳山银花、赤水金钗石斛、正安白及、道真玄参、遵义杜仲等8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四)生态畜禽。预计2020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9.3万吨,禽蛋产量2.2万吨,水产品产量2.5万吨。全市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309.82万头、95.1万头、72.1万只、1587万羽;出栏猪、牛、羊、家禽分别为218.89万头、10.8万头、27.53万只、1750万羽。畜牧渔业总产值109亿元。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
(五)蔬菜、食用菌
1.蔬菜产业:2020年全市计划蔬菜种植面积250万亩次,产量450万吨,综合产值115亿元。截止五月底,全市累计完成蔬菜种植125.7万亩,产量151.1万吨,产值30.3亿元。建设有以蔬菜产业为主的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8个,蔬菜标准化示范点166个、带动蔬菜种植面积50余万亩,形成蔬菜以闽黔农业、贵州阿绿、东升农场、金黔地公司、万雄公司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2.食用菌产业:2020年全市计划食用菌种植2.55亿棒,产量10万吨,产值10亿元,截止五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食用菌种植1.54亿棒,产量4.57万吨,产值4.11亿元。着力打造播州区、道真县为全省食用菌生产大县,集成“稻菌”“菜菌”“林菌”等高效种植模式,推动我市食用菌裂变式发展。目前,全市培育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114个(企业28家、合作社35家、大户51家),初步形成以贵州泉源菌业、贵州同辉、贵州贵旺、贵州光明临港九道菇等为核心产业驱动力。
(六)酒用高粱。2019年,全市酒用高粱共计种植106万亩,总产达28.153万吨。有机认证面积达97.37万亩,有机转换期面积64.98万亩,拟认证面积1.9万亩。各地有机红粱种植面积达81.65万亩,总产量20.3万吨,实现产值17.39亿元。重点在仁怀市、习水县、播州区、汇川区有机红粱核心产区,其次是桐梓县、正安县、绥阳县、道真县、余庆县、务川县等绿色红粱重点产区。品种主要推广红缨子、红珍珠、红糯5号、台糯9号、牛尾糯等高产优质本地糯高粱品种,且红缨子是茅台酒唯一指定的有机红粱品种。目前全市有红粱原料收储公司10余个,红粱种植专业合作社400余家,职业粱农1000多户。
(七)优质稻+。2019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78.425万亩,总产量83.28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40.34万亩占78.65%。目前初步建成湄潭、凤冈、播州、余庆、绥阳、正安和习水等七个重点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面积101.3万亩。主要种植的优质杂交品种有宜香优2115、宜香优1108、川优6203、内香优8518等,常规优质稻有大粒香、滇屯502、玉针香、金麻粘、红稻等。全市有大型大米加工企业50多家,已注册品牌45个,其中国家级1个(茅贡),省级15个(贵卓、琊贡源、黔佳禾、南隅贡米、凤欣、玛瑙山农田香米、农田贡米等),市县级29个。大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应用,稻田共生面积27.49万亩(稻鱼13.53万亩、稻鸭11.80万亩)。积极推进稻经轮作等技术应用,稻油轮作面积81.42万亩,稻经轮作面积28.46万亩。全省水稻产业创新发展大会2018年、2019年连续两届在我市播州区和湄潭县召开。
二、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情况
2018年,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明确了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的战略目标,市级成立了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市医疗康养中心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对全市的医疗康养中心进行统一部署和调度推进。由遵义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黔川渝结合部医疗康养中心发展规划(2018-2035)》,遵义市卫健局牵头制定了《黔川渝结合部医疗康养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对全市医疗康养中心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进行了明确。2020年2月,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等15个厅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对进一步推进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对加大土地、人才等政策保障,落实财政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强化监管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措施,对推动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医疗康养项目建设上全市取得了较好进展。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健养产业项目249个,总投资金额达到1238.837亿元。其中百院大战项目17个,总投资额66.9638亿元,已经完工10个(其中投入使用5个),正在建设7个。市级项目4个正在建设中,总投资金额14.1亿元。各县(区、市)医疗健养产业项目共228个,总投资金额为1157.7732亿元,其中医疗卫生项目104个,康体养老中心32个,运动健身中心9个,文体旅游中心47个,温泉养生中心5个,养老地产及其他项目31个。228个项目中已经建成的100个,正在建设的97个,规划拟建的31个。
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情况:完成了新一轮大健康医药产业实施计划项目的报送。按照省大健康办的有关工作安排,编报遵义市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新一轮(2018-2020年)六项实施计划项目表报省,全市共报送项目283个,总投资1661.65亿元,其中:健康医药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70.37亿元;健康医疗产业项目53个,总投资158.08亿元;健康旅游项目79个,总投资1015.69亿元;健康养老项目29个,总投资31.33亿元;健康管理项目6个,总投资8.06亿元,健康运动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86.77亿元;健康药食材项目66个,总投资291.35亿元。完成了2018年“6个50”和重点工程包里的项目审核和月调度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进入《2018年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6个50”重点工程》的项目共48个,已开工项目43个,已完成投资54.5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66.194亿元。全市进入《2019年贵州省大健康产业重点工程包》的项目共19个,已完成投资36.11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7.46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重点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工作安排部署,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抢抓农时,抢抓机遇,聚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力争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增长6%的目标。
1.聚焦优特、扩大规模,做优产业结构。严格对照“八要素”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依托资源禀赋,对接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形势,继续做强做优茶叶、辣椒、红粱等八大重点特色优势产业,确保二季度完成辣椒种植210万亩、蔬菜163万亩、高粱130万亩、优质稻140万亩、中药材162万亩以上,肉类总产量达34.9万吨以上。
2.集中连片、突出单品,做实坝区建设。统筹做好“坝区”和“山区”两篇文章,提升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将7个万亩基地,16个5000亩基地内1个优势单品的比例提高到90%以上,形成一批“集中连片”单品规模化产业示范带。全力推广农业“321工程”优良组合模式,把231个坝区全部建成达标以上坝区,提高坝区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土地产出率,确保坝区土地流转率达60%以上、平均亩产值达8600元以上。
3.稳产扩能、延长链条,做强经营主体。一是贯彻落实好复工复产八条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向稳产扩能转变。把握政策资金扶持方向,找准项目结合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农业企业发展活力,确保二季度农产品加工总值实现260亿元、全年实现540亿元目标。二是建立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库,编制优质招商引资储备项目150个,力争二季度新签约农业招商项目25个、招引到位资金与上年相比增长10%以上。
4.打造平台、扩展市场,做活产销对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协调组织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等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线上线下精准对接,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进机关、学校、社区、医院、超市、酒店等销售渠道建设。紧盯重庆市场、上海市场、成都市场、贵阳市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目标市场,千方百计开展产销对接,扩宽市场销售渠道。
5.加强合作、强化服务,做细科技支撑。一是加强与省、市农科院及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合作,积极开展产业互动和项目对接,加快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运用、新产品开发,不断提升产业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持续强力开展“技术帮扶”活动,发挥好166支技术服务小分队作用,组织农技员、土专家和田秀才积极投身产业革命服务,推广“一村一人、一企一策”点穴式农技服务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二)大健康产业同步发展
1.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健全工作协调调度机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强化跟踪问效和督查督办,继续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和反映产业发展动态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加快推进“医、养、健、管、游、食”六个领域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强化项目建设的跟踪、评估和动态管理,确保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动态管理机制。
2.加强汇报对接。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大健康产业方面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紧紧把握国家“十三五”期间政策导向,全面了解国家和省投资政策、支持方向和具体要求,积极跟踪捕捉信息、掌握重点,健全机制、主动作为,加强工作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加大对全市大健康产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认真梳理国家、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从资金、税费、土地、产业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全市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3.加强招商引资。做好对大健康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搭建好产业发展平台,提高大健康项目的签约落地。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大健康产业,加大项目储备,对确定不能开工项目,及时更换,确保我市大健康产业全面推进。
4.加强融合创新。继续围绕“医、养、健、管、游、食”产业体系,推动“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大健康”“大扶贫+大健康”的融合发展,以苗药为重点推进健康医药产业,以大数据为支撑推进健康医疗产业,以避暑度假为重点推进健康养生产业,以医养结合为重点推进健康养老产业,以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为重点推进健康运动产业,以健康药食材种植和农旅结合的健康休闲养生推进产业化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