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的国标(富硒茶叶标准)

硒宝 11-05 10:05 165次浏览

青山如黛、碧水含烟,在巴山渠水,一座座茶山正迎来收获季。

达州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产出的茶叶品质独特。万源富硒茶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8%至48%,茶多酚含量20%至35%,每克茶叶硒含量0.25至2微克;大竹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安吉白茶3至5个百分点,且上市时间比安吉白茶提前10多天,市场优势非常明显。

做大增量 夯实基础

富硒茶的国标(富硒茶叶标准)-硒宝网

2018年,我市茶叶种植面积达65万亩,总产量3.1万吨,综合产值60亿元;全市茶叶加工企业达3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巴山雀舌”茶叶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文化名茶”等,名列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78位;“万源富硒茶”品牌价值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榜前100名、排名68位,和“宣汉漆碑茶”一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巴山雀舌”“大竹白茶”有望今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下一步,达州将重抓基础,着力建设茶叶规模化基地。突出抓好茶园规模化、有机化和标准化建设,力争到2023年建成茶叶产业基地100万亩,实现毛茶产值100亿元,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成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千亩茶叶标准示范园27个、万亩茶叶标准示范园6个。未来,达州将加大茶叶标准园、示范园、精品园建设力度,加快千亩茶叶标准示范园、万亩茶叶标准示范园建设工作,五年内力争建成万亩示范茶园15个以上。同时,达州将以推进有机茶园为抓手,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五年内绿色食品认证茶叶基地达30%以上,有机茶认证基地达到10%以上,把茶产业建成健康、绿色、环保产业。

富硒茶的国标(富硒茶叶标准)-硒宝网

做强龙头 推进精深加工

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支撑在企业,达州茶产业要发展必须做强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茶叶精深加工,提高茶叶产业附加值。

培育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巴山雀舌名茶实业、四川国储农业等本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引进浙江茶叶集团等外地龙头企业,依托其市场渠道,力争五年内培育茶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超千万元的50家以上。

富硒茶的国标(富硒茶叶标准)-硒宝网

推进精深加工。按照茶叶标准化技术规程和清洁化生产要求,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注重发展高端茶产品,扩大生产袋泡茶及茶多酚、茶多糖和茶色素,丰富茶叶花色品种,发展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化工品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坚持科技兴茶。加强茶叶科研体系建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整合农业、经信、科技等部门力量,抓好绿色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技术、精深加工技术、贮藏保质技术、安全性评价技术、新产品开发及加工工艺创新和新机械研发等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

做优品牌 提升市场竞争力

富硒茶的国标(富硒茶叶标准)-硒宝网

不久前,以“抱团发展、集群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为主题的2019达州市茶产业企业家沙龙活动举行。活动中,茶企相关负责人畅所欲言,并达成共识:达州茶叶产业、茶叶企业要抢占市场、提高竞争力,必须打破县级行政地域观念,共同打造茶叶产业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实现互利共赢,全面扩大达州茶叶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影响力。

下一步,我市还将建立和完善达州茶叶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确立科学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在茶园苗木繁育、规范种植、建设及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制成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努力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茶叶发展新格局。

我市还将全力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构建达州茶叶公共品牌和一级商标,与县市区地域商标、企业商标共同组成三级“母子”商标体系,市内原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著名商标、企业商标仍按原有方式运作使用,逐步实现全市茶叶统一使用达州区域公共品牌。鼓励支持茶叶企业注重品牌策划、重视品牌打造、加强品牌宣传,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富硒茶的国标(富硒茶叶标准)-硒宝网

加快推进“茶叶+旅游”。紧紧抓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机遇,积极拓展茶事体验、茶叶休闲、茶村旅游等茶叶新兴业态,实现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茶事体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一批茶叶观光园、专业村和休闲茶庄,不断延伸茶叶产品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促进茶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我市茶园旅游成为新时尚,全市已建成的白羊三清庙、石塘瓦子坪、龙潭龙寨、大竹团坝等6个茶旅融合示范园,游客快速增加,效益不断提升。

加快推进“茶叶+扶贫”。我市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我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力推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社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积极探索资源变资本、资本带产业、产业促增收的扶贫新模式,实现茶企增效、茶农增收。

加快推进“茶叶+文化”。充分挖掘茶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支持巴文化研究院、文理学院等机构组织,结合我市中国富硒茶博城、秦巴山区茶叶交易中心和茶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对我市茶文化的系统研究;搜集整理茶史、茶俗、茶艺、茶歌和我市历史文化名人的茶事逸闻等茶文化素材,丰富茶文化内涵;坚持茶事活动和旅游宣传相结合,通过举办茶博会、茶艺表演、斗茶会、春茶品鉴会等节庆活动,努力提高达州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