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有用么(富硒茶有用吗)
刘远举/文保健品市场乱象又添新的悲剧。林女士感冒发烧,本来这是小病,可她高烧数天,却始终没有去医院看病,也没有吃任何药物,而是喝着一种直销果汁,任由发烧。她说,她的直销导师说,这是身体在排毒。最终悲剧发生,林女士因为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林女士口中的“导师”在第一时间退了群。根据林女士丈夫的说法,在这种保健品上,林女士 “这几年差不多几十万花进去了。
目前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从权健事件,到各种围绕老人的巨额保健品消费,可谓乱象横生。客观的说,保健品市场有着根深蒂固的民众认识渊源,是必然存在的。
很多人相信:在亚健康的时候,通过一些保健品进行调养、滋补,可以起到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消费欲望由此产生。与此同时,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也有能力在健康方面进行消费升级。由此,带来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繁荣。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可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各种品类此消彼长,阿胶、富硒茶、枸杞、蛋白粉等等。
其实,阿胶不过是驴皮,富硒茶也是一时兴起的概念,枸杞的效果也未必明确,蛋白粉的功能倒是明确的,但也只是针对吸收功能不好的人,对正常人来说也没必要。即便那些功能明确的保健品,比如维生素,也是在有效范围内有用,之前有观点说大量吃维生素C有保健功能,后来也被证明是错的。所以,保健品大多数是并不可靠的。毕竟,因为保健品并不是药品,没有严格的效果证明机制。
没有严格证明机制,没有明确标准的行业,必然是混乱的。当然,话说回来,有些东西,有那么一点用,但更有用的是心理暗示作用,而心理暗示本身也是客观的作用。一定是要花了钱,才有心理暗示。100块的保健品和3000块的保健品带来的心理暗示作用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这个市场中,不但价格贵,而且,宣传非常重要。
虽然对于保健品的宣传,有一定的规则,但是,在直销领域,宣传都是口口相传。所以,那些口口相传的模式,天然的适合保健品,同时,也天然的会违背对于保健品宣传的规定,而且事后还必然查无实据。所以,保健品与直销,必然是发生负面反应。所以,直销保健品领域的乱象,源于这两个领域的根本特征之结合,是内生的,必然的。
从更大层面看,直销领域的保健品,只是保健品这个棵大数上的一个分支,而保健品这棵大树,也有自己深厚的根基。
我们都知道,学医很难,要成为一个西医医生,要学习整整5年,按照现在大医院基本都只招硕士的要求,要学7年才能读完硕士。如果读完博士,则要10年。如果算上基础教育,则还要再加上12年。十几、二十年寒窗苦读下来,才成坐诊行医,才有资格开出处方药。这个时候,还仅仅是一个年资低浅的小医生。所以,学医很难很难。
但与此同时,学医也可以非常简单。每个中国人都懂得一点医术,“风、热、寒、气、血、邪、阳、阳”等等词汇,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说:你上火了;这几天热重了;这个东西吃了燥热;这个清火;那个排毒;还有滋阴、补阳、清热、润肺,降火、去湿等术语,所谓人人皆医,无师自通,并不夸张。如此,就把一个复杂的、专业的问题拉到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常识层面,于是,人人都会给自己开个方子,清热、滋补、排毒。
这就使得老百姓对医学问题,有着天然的自信。一方面,这会生出对医生的轻视,质疑医生的诊断与处方,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这也算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虽然人人皆医,但却无法开方,非处方药中的各种古怪化学名的药,又令人迷惑,望而生畏,远没有中医理论那么“善解人意”。于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供给,简单明了、无需处方的中成药繁荣起来。再在这个基础上再退一步,自然就是庞大的保健品市场。保健品市场,关系到生命健康,是一个消费充满对自身焦虑的市场。关心则乱,乱则丧失理性,于是,各种名目的传销自然围绕这个领域滋生。
所以,保健品市场只是表面,根子上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科学的还是愚昧的。如果人们认为,一定需要双盲、随机、分组对照的统计结果,那么,没有作用的保健品自然没有市场。相反,如果我们相信古人比今人高明,古时有无数仙方妙药,那么,市场上一定有人利用这种想法,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并由此衍生出庞大的市场。
所以,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根本上是不相信科学、不相信专业,这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工作,但在此之前,首先得正视这个问题。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