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 富硒茶(乌江富硒茶)
春夏交替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云顶镇,一山一凹绿涛似海,青山绿水间的万亩茶园郁郁葱葱。为延伸传统优势茶产业链条,通过茶产业带动旅游发展,云顶镇蹚出一条以茶叶发展为中心、以改善民生福祉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绘就三幅幸福图。
以景育景,提升治理环境绘制一幅“只此青绿图”
近日,在云顶镇景坪村的茶山上,整齐的茶树从山脚盘旋而上,绿色的春茶铺满山岭。山风习习,茶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茶农三五成群,背着竹篓灵巧地穿梭在新绿间,手指如同精灵,在枝叶间旋转飞舞,一提一掐,抢摘鲜嫩叶芽。如此美景,引得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茶。
“这里环境优美、满眼皆绿,扑鼻而来的都是茶香,让人爽眼爽心,我刚刚发了一条抖音,已经有2000多人点赞。”来自平昌县的游客孟勇说,他在抖音上看到有人在宣传云顶茶园,不仅可以体验采茶,还可以品尝周边的农家美食,便趁着假期带上一家人过来游玩。
山清水秀,佳景如画,以茶促旅,游人如织,这是云顶镇近年来围绕茶产业发展努力的一个方向。云顶生态环境良好,富硒土壤滋润茶根,负氧离子环绕茶苗,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富硒大叶茶。辖区远有山峦叠嶂、烟波浩渺,近有悬崖凌空、险峻突兀,高有云顶仙山、千年古松,低有奇险天门、魅力羊洞。景色数不胜数,秀丽的茶园风光与奇特的地质景观勾勒出一幅“只此青绿图”的诗意画卷。
为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今年起,云顶镇对辖区茶场进行升级改造,将精品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融入茶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创新茶美食、茶酥饼、茶馒头等特色美食。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茶园游玩的市民众多,不少村民通过在茶园指定区域摆摊设点获得可观收入。“生意好时,一天收入2000元不成问题。”云顶镇黑潭村村民谭坤表示,“每到旅游高峰期,我的小吃摊就会满座。”
以产促产,锻造治理引擎绘制一幅“大巴山居图”
明前茶,贵如金。“今年的云顶春茶开采时,收购鲜叶的茶企和村民络绎不绝,我这200亩茶园供不应求,茶叶紧俏得很。”云顶茶村党总支书记王思奎一边招呼着前来购茶的老板,一边挎着竹篓采摘茶叶。
在云顶镇,由党政领导班子牵头成立一支专业的种茶队伍,村社干部示范带头种植,全镇累计发展茶叶产业2.6万余亩,投产茶园1.7万余亩,茶农占比达90%以上。截至目前,辖区内有大大小小茶叶专业合作社11家、加工企业5家、种植大户32户,带动4000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茶叶年产值达1.3亿元,人均年收入增长超过6000元。
“今年清明前后,茶园里每天都有茶农200余人,大多都是本村居民和隔壁村的,因为照顾家庭或年龄大无法外出就业,在茶园务工是他们增收的主要渠道。”景坪村党支部书记谭志明介绍。
云顶镇充分利用幼龄茶园的立体空间,采用多层级、多样化方式在茶地套作花生、大豆、无花果等作物,形成了“以种促管、以短养长、有机共生”的种植新模式。在云顶,茶园是山林,是茶山,亦是良田。全镇套作面积1万余亩,带动群众年均增收2000余元。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发展,绘制了繁荣富裕的“大巴山居图”。
“今年以来,镇党委结合基层‘十项微治理’,进一步统筹治理力量,将人力物力财力聚焦于产业发展。构建了领导班子带头抓、驻村干部蹲点抓、村社干部具体抓的组织体系;争取上级支持资金800余万元;抓好人才培训,每位干部都是茶叶种植管护专家。从制度支撑到资金保障再到技术扶持三层兜底,茶叶发展蒸蒸日上,村民们的生活变好了、钱包更鼓了、脸上笑容更多了。”云顶镇党委书记李倩表示。
以融扩容,增强治理辐射绘制一幅“千里江山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云顶镇发展茶叶产业如火如荼,云顶茶旅融合发展片区规划已然启动,将对正直镇、下两镇、和平镇、云顶镇、双流镇、元潭镇共6个乡镇进行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开发边界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届时,整个融合发展片区茶叶产值将超过3亿元,20万居民生活品质将大幅提高。
“我们把资源集中起来,把发展聚合起来,擦亮南江大叶茶名片,改变以前各自作战模式,定向发力,精准施策。”南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董金昌介绍,以云顶为核心,发散到周围6个乡镇,在顶层设计上消除区域隔阂,凝聚基层力量,全力以赴搞好茶叶发展。
接下来,云顶镇将进一步把生态核心优势转为经济发展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质茶叶种植和地理条件,从政策引导、规模种植、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精准“开方”,打造“茶旅融合”新范本,实现“颜值”变“产值”,完成基层治理水平质的飞跃。
“我们不仅要让乡亲们端上‘金饭碗’,更要带动他们创造美丽的生活环境,带动村民吃上生态饭、旅游饭,我们以‘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三区共建为抓手,按照‘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产业园区变度假区’的发展理念,赋予南江大叶茶文化内涵,讲好大叶茶故事。”南江县文广旅局局长弋京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