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富硒产品(陕西富硒)
(原标题:打造“中国硒谷” 推动绿色发展 造福百姓安康——陕西安康做强富硒产品,加快推动富硒产业步入中高端)
深秋季节,位于秦巴山区的安康,五彩缤纷,秋景如花,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把它装扮得秀美灵气。
刘小军是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有件让刘小军很开心的事,他的“硒香茶”在参加浙江大学农业品牌评价中心组织的评价活动中,品牌好感度以91.89分排名第一,也是唯一进入九十分序列的品牌。
“得到消费者这么高的认可,很兴奋。”刘小军告诉记者,企业从出门推销,到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客商们纷纷上门或者电话订购,感受到了安康富硒品牌巨大的影响力。
安康是目前资料显示天然富硒土壤覆盖地区最广、硒含量地层最厚、最适合开发利用的富硒资源区,被专家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天然富硒区域,被誉为“中国硒谷”。
实际上,安康发展富硒产业已经有40多年历史。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和“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的策略,聚焦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实现了全产业链推动富硒产业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核桃种植面积分别达108万亩、60万亩、200万亩,富硒生猪年饲养量超过300万头,富硒水产品产量超过4万吨。
其中,规模以上富硒食品加工企业255家,富硒食品产业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2021年富硒食品实现产值509.2亿元,综合产值达750亿元,居全国富硒区之首,已经成为支撑安康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扩大安康影响力的支柱产业。
做强富硒产品,形成政策支撑组合拳
发展富硒产业被写入陕西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并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陕西省政府明确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作为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进行培育。
“十四五”期间,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和优势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系列配套措施,包括产业园区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创新、金融支持等重点内容,同时市人大颁布《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从做优基地、做大龙头、做强科研、做特产品、做靓品牌、做实融合上持续用力,全产业链推进富硒首位产业提质增效,促进高水平产业振兴。
“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生态旅游和新型材料三大产业是省委对安康发展的定位。”党的二十大代表、安康市委书记武文罡在调研富硒产品发展时强调,做强富硒产品,要抓好源头,加快变革,推动实施“富硒+有机”模式,也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基地建设提质升级,让安康的富硒产业真正造福于民。
在提升富硒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安康市长王浩要求,借助金融手段,促进富硒产业供应链优化发展,不仅要培育龙头企业,也要支持中小企业提质增效,以优质精准服务共同促进金融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高质量发展,让百姓享受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享受富硒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做强基地,为富硒产品提供高质量保障
“安康独特的生态条件,让这儿的茶叶不发生病虫害,更不用农药。”平利县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宋小梅对自己的茶叶品质非常自信,我的500亩基地也全是有机的,制茶原料也全部产自平利。原料质量高,加上技术支撑,产品质量非常稳定。
安康始终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基地建设提档升级的突破口。目前,安康市培育现代(富硒)农业园区1530个,培育产业联合体66家、产业联盟35个、产业联合社93个,发展各类合作社7222个、家庭农场3880家,带动22.8万农户稳定增收。发展创建生态富硒循环农业示范镇12个,汉滨、平利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今年年初,京东集团与紫阳县政府签约,发挥京东在数智农业、新基建打造、产业带帮扶、供应链赋能、金融支持、生态体系建设等六大方面的优势,共同构建富硒茶产业现代化生产、物流、营销、管理体系,增强紫阳富硒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紫阳茶产业整体迈上新台阶。
刘小军也因此在当地承担了“数字化高新技术集成示范茶园建设”项目。今年,他在紫阳的500亩有机基地成为国内茶叶第一个数字化标准示范园,实现了全产业链质量追溯。“ 这方面,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今年4、5百万的贷款仅3、4天解决了,政府高效率,企业有信心!”刘小军说。
做强技术、提升管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赢得市场,技术要持续创新、突破。”宋小梅告诉记者, 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四年研发,2018年成功培养出国内唯一的每一片叶子上都有金花的富硒黑茶——“天然富硒散花金花茶”。这一突破,让安康诞生了茯茶类别的高端产品,也让企业在激烈的黑茶市场竞争中走向了中高端。自2019年开始,产品连续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国,2021年出口额超过1200万元,并成为首批“国家名特优创新奖”的陕西产品,企业2020年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获评陕西“专精特新”企业。
靠技术实现突破发展,刘小军深有体会,“五年,我们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000余万元。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指导开发的‘紫阳富硒茶—硒香茶’新产品,使产茶期由原来两个月拉长至六个月,赋予的独特香气和品质,赢得市场,销售额增长了50倍。”
“靠技术创新进入中高端市场,已成为安康做强富硒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安康富硒办主任徐家彦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安康市共组织实施富硒产业重大科技项目46项,培育富硒产业科技型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2020年,安康国家级高新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
科研成果让安康更多的富硒产品脱颖而出。
“我们做成了别人没有做成的事。” 陕西巴山佳芋大健康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杨贵提到企业的科研成果很兴奋,“历时五年,企业投入八千余万,自鲜魔芋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及微量元素,生产出了芋硒王富硒魔芋凝缩液,这一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世界魔芋传统加工工艺历史。”
黎杨贵始终坚持研发一代、存储一代的技术创新思路。他介绍说,“在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有效专利基础上,围绕新产品,今年企业又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正在审批过程中。”
“企业研发的绞股蓝超微粉已经运用在食品加工领域,市场反响良好;绞股蓝面膜即将投放市场。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是安康富硒产业链链主企业,董事长殷刚对发展富硒产业充满自信。
富硒水也是安康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竞争残酷的包装饮用水市场,靠核心技术赢得了一片天。
“一种用于食品添加的高含硒水的浓缩方法”是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
“这个专利能够有效的将富硒原水中的硒元素富集,硒含量较原水提高了20~30倍以上,能耗降低了99%。”作为省上确定的23个链主之一的企业,总经理沈凡谈到了她对富硒水的情怀,多年前参加在杨凌举办的“第六届环境中硒与人体健康国际会议”,更加坚定做好富硒水的信心,去年年产30万吨富硒水生产线已经投产,企业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
助力企业依靠专利技术提升软实力,政府在加力。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富硒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专利预警、专利导航等工作,检索研究富硒领域知识产权信息,形成研究成果报告册,建成富硒产业专利数据库。
与此同时,省、市、县市场监管部门也在合力推动富硒产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提档升级。
坐落于岚皋的陕西硒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年由广东商人投资生产富硒矿泉水的企业。2017年,第一桶富硒、富锶水上市。
“资源好,管理更要跟上。这一方面非常感谢省、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的支持、帮助。”总经理钟友根扎根岚皋工厂,已经把岚皋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告诉记者,从建设开发、生产、灌装于一体的无菌生产线,到建起硒检测实验室,市、县市场监管部门都给予悉心指导,推动企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该企业自2017年投产,产品在国家、省、市历次抽检中全部合格。2021年陕西省包装饮用水质量安全提升现场会在安康召开,该企业为现场参观点。
“截至目前,安康市在富硒产业领域拥有专利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覆盖种质培育、基地管护、工艺创新、新品研发等环节。”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云忠告诉记者,“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陕西省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安康也将加快推进这方面工作,同时结合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质量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等职能,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安康富硒产业提质增效助力。”
做强标准, 引领富硒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在强化技术创新同时,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安康富硒产业整体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管理、协调制定现行有效90项富硒地方标准,其中省地方标准29项,市级地方标准61项。涉及硒含量分类标准、茶叶、畜禽、魔芋、粮油、蔬菜、饮用水、农家乐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其中,《富硒含硒食品与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上升为陕西省地方标准并获2019年度省级科技成果奖。
实现标准全产业链覆盖,得益于安康市委、市政府产业支撑平台的布局。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院地合作,依托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共建“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相继建立4个“国字号”科研机构、6个省级富硒产业科技创新平台、4个市级富硒产业科技创新和创业平台,建成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富硒产品研发开放共享平台,奠定了全国富硒产业科研高地建设基础。
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唐德剑介绍,做好科普宣传的同时,着眼“补链、强链、延链、建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富硒资源、技术、产品、标准、检测、品牌、硒与健康等学科和研究方向,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的领域知名专家领衔,成立3个院士工作站、26个专家工作站,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构建了“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的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确保提质增效。
安康建立起的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围绕制约富硒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快以专利技术为重要特征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了成果转化,已经开发富硒茶、水、魔芋、鱼以及植物富硒片、富硒黑豆多肽等产品300多个,提升了市场影响力、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同时,安康市富硒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和林业局联合印发《安康市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标准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在前期标准工作基础上,今年又发布了《油菜硒菜薹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公共机构能耗监测技术规范》《蛹虫草保鲜、烘干技术规程》等9项安康市地方标准。
做强品牌,推动安康富硒产业走向中高端
截至2021年底,安康获得了“安康富硒茶”“紫阳毛尖”“紫阳红”“平利女娲茶”“镇坪腊肉”“旬阳狮头柑”“白河木瓜”等1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些产品成为安康、陕西响当当的品牌。
企业也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品牌保护。2018年成功注册的“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有100余家茶企申请使用该区域公用品牌,3家富硒产品生产企业被培育为市政府质量奖企业。
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10月中旬,安康又制定了《“富硒有机食品”品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徐家彦介绍,“‘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连续2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第20位,居陕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位。2020年,安康市入选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
讲好富硒故事、深挖文化内涵,也是安康提升富硒产业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内容。
“2016年5月,专家从汉阳陵挖掘的有机碳化物判断,陕西安康是世界上最古老茶的发源地。” 在平利投资的福建商人陈振华提起这个非常振奋,“ 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复制研发出世界上最早的茶——秦汉古茶,其加工方法‘一种汉代风格茶叶的加工工艺’,2021年12月7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不仅赋予了‘秦汉古茶’品牌文化内涵,同时为安康富硒茶、陕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品牌新活力。”
弘扬安康富硒茶文化,陈振华再投资3千万在平利建设世界茶源博物馆。他对富硒产业发展充满希望,“科技提升质量、文化赋予内涵,安康富硒茶迎来了发展最好时机。”
在安康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百姓享受到了发展成果。“紫阳富硒茶”商标扶贫模式入选全国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康市委、市政府也在大力实施“硒+X”战略,推进富硒产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8月,安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富硒产业链链长范永斌在专题研究富硒产业链发展工作时提出要求,“抢抓富硒产业被纳入省委、省政府‘十四五’规划和全省重点培育产业链机遇,结合市委、市政府富硒产业作为‘立市之业’的发展定位,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全产业链推进富硒产业提质增效,聚力打造‘中国硒谷’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