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富硒产品(京康富硒茶)

硒宝 10-31 18:06 170次浏览

京山富硒产品(京康富硒茶)-硒宝网

荆门市常年种植油菜面积稳定在193万亩左右,油菜籽加工年产能200吨,居全省第一位,是全国油料产业带的核心区、湖北省最大的优质双低油菜主产区,也是湖北“一壶油”战略的原料区加工区、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的展示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李慧敏 摄)

京山富硒产品(京康富硒茶)-硒宝网

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仓库内,工人将热销桥米堆成3层高,大大提升存储利用空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晨曦 摄)

京山富硒产品(京康富硒茶)-硒宝网

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钟祥)员工在精心采摘、包装花卉。该公司运用无菌恒温大棚培育竹芋、凤梨花、白掌、红掌等156种花卉,销售国内30个省、市、区,国内市场占有率45%。(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周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晨曦 通讯员 李慧敏 余舟 周璇

为巩固湖北工业“第四极”地位,荆门市提出构建“4253”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化、农产品加工等4个千亿产业,着力发展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5家百亿企业、300家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荆门农业资源丰富,但龙头企业不强,产业链条不全,农业品牌不响,导致“农业大市,大而不强”。立足资源禀赋等优势,荆门重点实施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五个一”工程,打造5条百亿级农产品全产业链,同时支持县(市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补短板、壮筋骨,做足升级文章,着力打造以“中国农谷·长寿荆门”为核心内涵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荆品名门”。

■ 提“智”增效,打造“京山桥米”区域公共品牌

3月24日,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智能化桥米加工车间内,3条智能化桥米加工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短短两分钟,一台川崎机器人就将100袋成品桥米整齐码成“豆腐块”,通过传输带输送上车,实现在线接单、在线出货。

一改传统大米加工车间的“灰蒙蒙”形象,国宝桥米智能化加工车间一片明亮洁净。偌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程度极高,操作人员寥寥无几。

目前,国宝桥米智能化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20万吨桥米智能化生产线和20万吨仓储设施。二期还将建设年产2万吨母婴系列产品生产线、日产50吨糠毛油和100吨成品食用油配比罐装生产线、年产2万吨米汁生产线,延伸深加工产业链。2021年,国宝桥米产值近45亿元,规划3-5年内破百亿元。

除国宝桥米外,湖北洪森实业集团年产50万吨稻米的智能化工厂正加紧建设,湖北京和米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稻米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荆门市大米产业龙头企业均向智能化进军。

在提“智”增效的同时,荆门市喊出“北有五常大米,南有京山桥米”的口号。今年1月10日,荆门市成立京山桥米协会,吸纳国宝桥米、洪森集团、京和米业等35家规上企业入盟,实现抱团发展、共建共享。

京山桥米协会会长万小平介绍,协会成立后不断强化项目支撑,围绕“种、加、销、储”,大力引进市场主体,着力延链、强链、补链,引进泰康集团、中宏三农等大型企业推动桥米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全年桥米产业产值140亿元目标。

“通过‘一袋米’工程,荆门市计划,到2025年全市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京山桥米高端原料粮生产基地稳定在30万亩以上。”荆门市委农办秘书科负责人储刘专说,该市现有优质稻种植基地376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55万亩。

■ 聚焦“高油酸”,提升油菜产业附加值

走进沙洋经开区内的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项目工地,只见厂房和仓库刚刚建成,油菜籽清洗和烘干设备正陆续进场。这个总投资约4亿元的重大粮油项目工程,是补齐荆门油菜产业加工短板的关键环节,今年6月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油酸菜籽油加工厂。

“新厂可年处理高油酸油菜籽20万吨,生产效率提高50%。不论是生产工艺还是压榨、浸出、精炼、包装等生产设备,都是国内顶级水平。”展开新工厂的蓝图,荆品油脂董事长彭万祥粗略算了一笔账,“新厂年产能可消化150万亩高油酸油菜,出油约8万吨。若以每吨40万元的价格估算,可实现产值320亿元。”

2019年,荆品油脂母公司湖北农谷实业集团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构建高油酸油菜产学研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建成全省唯一的高油酸油菜繁育基地,选育出油酸含量≥72%的油菜品种“农谷壹号”。“这就是我们面向高端市场推出的‘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品质媲美橄榄油。”拿起一款窄口圆肚的白色瓷瓶,彭万祥介绍。

荆门是全国油料产业带核心区、湖北最大的优质油菜主产区,油菜收获面积达193万亩,居全省第一。为升级油菜产业,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荆门在全国率先实现高油酸油菜的产业化开发,实施“一壶油”工程,将发展高油酸油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主攻方向。

沙洋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周洪华透露,在多家科研院所和院士专家指导下,该县以抗根肿病新品种开发和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为重点,攻克了高油酸油菜抗根肿病品种选育和抗病技术措施瓶颈,在曾集镇张池村油菜核心区布置油菜肥药双减试验、抗根肿病试验、品种对比试验等试验示范小区600个,不断筛选出更加适宜种植的高油酸油菜品种。

“荆门‘一壶油’工程精准定位,以发展高油酸菜籽油为主,同时深挖油菜多重功能,做好种子资源和技术科研储备,打造从育种、生产到加工、仓储、贸易的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储刘专介绍,目前荆门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205万亩,其中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近40万亩,高油酸油菜基地获批全国第一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 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跃上千亿元

除了“一袋米”“一壶油”外,荆门市重点打造“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三大百亿级产业以增利税、惠民生。

眼下,荆门已初步形成钟祥-沙洋2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和京山高标准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屠宰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钟祥牧原养殖有限公司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正加紧建设;与新希望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拟定在京山市布局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金农谷、傲农集团、中宏三农、牧原肉食品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生猪出栏稳定在380万头,培育1家营业收入过50亿的企业,1个生猪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引培育10家以上猪肉食品加工及冷链物流企业,猪肉精深加工率达到35%,饲料产量达到200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储刘专说。

围绕“一只虾”产业,荆门彰显清水小龙虾的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支持沙洋楚玉、东宝仁尚仁两家加工能力超万吨的龙头企业,推进湖北兴祥、荆门成丰开展虾青素、甲壳素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及生产。围绕“一枝花”产业,依托农青园艺、万景园艺、壹鸣生物等龙头,打造大柴湖中国花城、中国对节白蜡之乡、沙洋香樟中国第一县等特色品牌,年综合产值达60亿元。

迄今,荆门建立小龙虾养殖面积92万亩、生猪存栏213.94万头、“一枝花”种植面积60万亩。

在实施“五个一”工程的同时,该市立足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遍地开花——

在东宝区,一根秸秆撬动起绿色家居全产业链。东宝区引进万华板业消化秸秆制成“禾香板”,带动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进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目前全区相关企业达146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年产值近80亿元。

在京山市,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将每一个鸡蛋“吃干榨尽”。该公司副总经理邹敏介绍,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利用鸡蛋壳超强的吸附性,研发出蛋壳果蔬净;利用蛋膜分离技术发明蛋膜多肽,可治疗骨关节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

“2021年,荆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107亿元。”储刘专说。

记者手记

“卖资源”更要“卖品牌”

□ 童晨曦

“荆门小龙虾质量很好,但知名度不高,价格就是比潜江的低。”“高油酸菜籽油是个好东西,但就是品牌没打出去。”

从小龙虾批发商贩,到荆品油脂公司老总,各类农业从业者的品牌意识正不断觉醒。

随着全面小康时代的来临,国人加速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有特色”转变,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荆门因地制宜打造“荆品名门”“京山桥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推出漳河清水小龙虾、“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长寿富硒米等特色农产品,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开辟增收新路径,正在实现从“卖资源”向“卖品牌”的跨越。

品牌不光能带来更大的产品溢价,更是品质的彰显、信誉的凝结。对于荆门来说,发展品牌农业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抓住品牌竞争的风口,在市场上奋力搏击,才能早日实现“农业大市”变身“农业强市”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