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产品政策(国家富硒农产品)

硒宝 10-31 18:05 152次浏览

关于赴四川江西浙江等地富硒产业考察报告

平安县人民政府:来源:创建时间:2010年4月20日

今年年初,平安县小峡镇洪水泉乡等地发现500多平方公里的富硒区,为进一步加强富硒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学习借鉴四川双流、江西丰城、浙江上虞等地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县富硒产业快速发展,3月中旬,县政府县长李立勤、副县长曹良泰带领县农业、林业、畜牧、水务局负责人赴四川省双流县、江西省丰城市、浙江省上虞市就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学习考察。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首次在青海省平安、乐都地区发现84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资源,其中平安县富硒土壤面积达到500多平方公里,小峡、洪水泉富硒地区的硒含量一般在0.23-1.5mg/kg,平均0.44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接近于已开发利用的浙江瑞安、上虞、江西丰城富硒土壤含量水平,达到足硒或中等富硒的水平。平安县富硒区不仅富硒面积大、地层较厚,还具有硒含量深度适中、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是青藏高原一个较好的富硒区域。处于富硒区的农作物硒含量显著高于非富硒区的农作物,其中富硒区大蒜中的硒含量是普通大蒜的2.59倍,马铃薯为2.38倍,油菜籽为4.36倍,小麦为2.85倍,蚕豆为2.6倍。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硒食品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抗癌、抗辐射损伤、抗突变、抗氧化、阻碍亚硝胺的形成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富硒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推进我县富硒产业快速发展,3月中旬,县政府县长李立勤、副县长曹良泰带领县农业、林业、畜牧、水务局负责人赴四川省双流县、江西省丰城市、浙江省上虞市就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学习考察。考察组实地参观了双流彭镇西域玛瑙风情葡萄园,丰城富硒有机雷竹生产基地、富硒特色果园基地、富硒蛋鸡养殖基地、富硒种鸭基地,上虞市岳山富硒杨梅专业合作社、大自然放养猪基地等。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点基本情况

富硒产品政策(国家富硒农产品)-硒宝网

(一)双流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双流县地处成都近郊,县域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幅员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95万。作为“中国西南门户、成都国际南城”的双流,在区位交通上,依托中国第五、西部第一的国际航空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发展繁荣城市,打造以临空服务业为引导的成都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临空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从产业形态来看,主要涵盖航空物流、现代商贸、临空商务、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商务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从空间布局来看,已初步形成总控制面积5.1平方公里的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框架。与此同时,双流还加快了成都空港物流中心二期、嘉里大通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促进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联署办公,加快发展保税仓储、中转分拨、物流配送等业态,尽快形成以航空物流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双流县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向农业工人转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将园区建设同农民新居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彭镇西域玛瑙风情葡萄园是当地引进的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是发展都市观光农业的成功示范。彭镇西域玛瑙风情葡萄园所在地羊坪村,通过流转方式集中5000亩土地,用滴灌等现代化农业技术种植葡萄,开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每年葡萄成熟时,园区都会吸引许多市民游客来此采摘品尝、观光游玩,仅此每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为加快园区发展,彭镇还出资建设水、路、渠配套设施。羊坪村的土地流转实行由村统一与村民签订合同,集中以后统一与业主签订合同。村民每亩入股土地除可获900斤大米外,还可在葡萄园中务工,人均一年收入6000多元,可解决1000多人就业。

(二)丰城“中国生态硒谷”发展情况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区域面积2845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富硒土壤面积524.7平方公里,主要以富硒种养产业为依托,以富硒加工产业为支撑,以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打造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富硒产业集群—-“中国生态硒谷”。2009年9月14日,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向富硒产业基地授予“中国生态硒谷”殊荣。2009年9月16日,包含12个富硒产品的《富硒含量分类标准》被确定为江西省地方标准。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国内知名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反复考察论证,对富硒产业开发进行高起点规划,编制了《丰城市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目前,中国生态硒谷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涉及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已完成投资近2.1亿元,初步在硒谷形成了富硒有机雷竹生产基地、富硒特色果园基地、富硒绿色蔬菜大棚基地、富硒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富硒高产油茶基地、富硒蛋鸡养殖基地、富硒种鸭基地7大产业开发基地。

富硒产品政策(国家富硒农产品)-硒宝网

为进一步推进富硒产业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富硒产业的展示、检测、培训、接待、旅游等功能,丰城市专门成立了富硒产业开发的领导班子,分别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专门进行产业开发工作。投资近千万元在中国生态硒谷内建立了富硒展示中心。中心位于中国生态硒谷核心产业示范区——董家镇泉溪村委会城上村小组附近,一面环水,三面环山,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内设富硒农产品展示厅、检测室、培训室及多功能会议室等。

(三)上虞富硒产品开发情况

上虞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杭州湾南岸、杭州与宁波之间,与上海隔海相望。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总人口77.28万,辖15个镇、3个乡、3个街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该市富硒土壤总计面积为38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陆域面积的30%左右。

上虞市开发富硒农产品,打造精品农业,拓展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生产大量的富硒农产品,使富硒土壤真正变成富庶的土地,变成农民致富的“钱袋子”。积极选取长塘、章镇、永和等9个乡镇(街道)的五种特色农产品(葡萄、杨梅、鞭笋、稻谷、茶叶)共计19个产品的样品,17个土样送至浙江方圆检测集团,检测结果表明上虞一些重要的优势农产品中富硒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其中,上虞北部蔬菜基地的西兰花、辣椒、包心菜、芹菜四种蔬菜已经达到了富硒农产品的标准。章镇出产的茶叶达到了富硒茶的标准。对此,该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通过土地流转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一大批企业开发富硒农产品。目前,已形成富硒紫番薯、富硒杨梅、富硒茶叶等特色产业。

二、考察点富硒产业发展的特点

富硒产品政策(国家富硒农产品)-硒宝网

(一)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三市县都加强基地建设,以园区建设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双流县根据农业产业化和都市观光农业规划建设的思路,已决定将彭镇打造为全国最大的富硒葡萄基地。其中彭镇西域玛瑙风情葡萄园项目总投资达2.2亿元,占地5000亩,分三期建成,目前一期工程建设的3500亩生态葡萄园区已完成。2012年将全部建成,形成全国最大的集生产、观光为一体的连片生产基地。届时,可实现年产葡萄8500吨,实现产值1.2亿元,可解决1500名本地村民就业,农民人均增收6700余元。“四川红”葡萄基地由彭镇显发果业合作社投资兴建,基地总投资1000万元,规划面积800亩,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鲜食葡萄产业,基地从2006年1月启动建设以来,已经形成了500亩的规模。丰城市为进一步加强富硒产品开发,认真编制了《丰城市富硒土壤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规划首期开发富硒土壤资源面积20K㎡,形成“一带一园一村总体框架”,建成富硒农产品种植、富硒畜禽养殖、富硒农产品加工3个片区、7个富硒产业基地。走“基地+企业”的特色产业路子,将富硒地带内的农田都列入富硒大米等农产品种植规划中,建立了“天然富硒绿色大米基地”、“富硒莲子基地”、“富硒油茶基地”、“富硒蔬菜基地”等等,同时,推进天然富硒生态家禽基地、富硒稻田养鸭试验基地建设,为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上虞市加快土地流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形成生态杨梅示范园、大自然放养猪基地等,以基地建设推进富硒产业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三市县都是着力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市场管理、新闻导向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市(县)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加大富硒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开发力度,如丰城华英禽业有限公司按照丰城市委、市政府开发富硒资源战略决策,于2007年6月投资4800万元启动富硒樱桃谷种鸭项目建设,项目于2008年7月全面建成。年产国际优良品种SM3型樱桃谷商品种鸭苗1500万只,是目前江南最大的樱桃谷鸭种苗基地。江西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生产圣迪乐牌有机蛋、绿色蛋、宝贝蛋、生命活力蛋等系列高品质鸡蛋。该自动化养殖小区占地240亩,共存栏高品质蛋鸡70余万只,还有浙江森禾公司、珠海农丰进出口有限公司、丰城绿丰有机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等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且价格高,成为“富硒”产业的龙头企业。

(三)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名牌经营战略。三市县都成立了富硒农产品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加快富硒产业的品牌建设。制定和完善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双流有“四川红”葡萄品牌,丰城统一使用“泉硒”商标,上虞有“生态杨梅”等品牌,进一步加强品牌管理,授权经营,监督使用,实施无公害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制,切实保护好品牌声誉,逐步形成品牌优势,形成竞争合力。

(四)严格生产标准,全面提高质量。三市县富硒产业基地均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把资源优势与优质品种、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从省内外引进品质优、硒吸收能力强的作物品种,推行无公害栽培,使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并加强质量检测,对上市产品实行严格的质量抽检,确保每一批产品均达到企业标准,为创建免检产品铺平道路。

(五)围绕产品开发,拓展销售市场。丰城市在大力发展富硒大米、家禽、油茶、蔬菜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兼顾发展富硒竹笋、旱地作物、莲子、草莓等辅助产业,着力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富硒中药材、富硒特色果园、富硒小吃等。上虞在发展富硒紫甘薯的同时,着重在紫薯的品种多样化上作文章,全面推进富硒紫甘薯、富硒紫薯汁、富硒紫薯苗面条、富硒薯仔等品牌。他们都是在努力构建营销网络,充分利用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等途径,宣传、扩大富硒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形象,进一步做大做强富硒特色农业。

富硒产品政策(国家富硒农产品)-硒宝网

三、学习考察后的启示

通过对四川、江西、浙江等地富硒产业的学习考察,进一步推动了我县与三个地区富硒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启迪思路、促进工作的目的。学习他们的经验,就是要尽快将其转化为加快平安富硒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实际行动,深刻认识我县富硒食品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条件、希望和潜力,进一步增强信心,鼓舞干劲,真抓实干,推进平安富硒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制定全县富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聘请有关专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土壤、水体、水果、蔬菜、农作物、动植物等硒自然分布情况的调查,开展地质、地理硒矿产资源的调查,查明硒分布的底数,创制出平安富硒分布图,建立完整的富硒资源档案,为平安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聘请国内知名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考察论证,对我县富硒产业开发进行高起点规划,编制《平安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富硒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思路。研究制定《平安县富硒含量分类标准》。努力打造“中国高原生态硒都”品牌,坚持“特色、优质、生态”理念,坚持市场取向、政府引导、为民增收的原则,有规划、有标准、有规模地开发富硒产业,充分发挥富硒资源特色优势。按照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要求,提高富硒产业建设水平和富硒产品附加值。建设高标准富硒食品原料专业化生产基地,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富硒食品,扶强做专一批富硒食品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全省和全国名牌产品。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等富硒产品产销一条龙模式的发展。

(二)加强富硒产业发展的组织与领导。把富硒产业确立为重点产业着力予以培育与开发。成立由发改、农业、林业、畜牧、水务、财政、科技、国土等部门组成的专门研究富硒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负责产业发展工作的宏观系统管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富硒资源与产品开发的日常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做好富硒地区宣传、农畜产品含硒检测、规划、专家评审、联系科研开发、招商引资、产品开发等工作,统筹策划、合力推出“中国高原生态硒都”品牌,努力建设平安富硒地域品牌。

(三)搞好富硒产业发展的宣传推介。大力宣传富硒资源知识,切实提高农民对富硒资源的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印制科普手册等方式,大力普及、宣传硒元素有益人体健康的知道。在小峡地区高速公路、国道沿线以广告牌的形式进行宣传,对现有的农业示范园区的广告宣传牌进行全面更换,体现出“富硒牌”的宣传内容。通过宣传让全县民众充分认识到“富硒”是平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开发硒资源,发展富硒食品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通过宣传也让外界更加深入了解平安富硒资源,认识平安富硒产品、参与和投资平安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要通过网络、县内外媒体、画册、电视专题片、户外广告、文艺作品等形式多角度、深层次、持续不断地宣传推介“中国高原生态硒都”,让县内外民众认识、认同,不断提升“中国高原生态硒都”知名度,并最终为国内外民众所接受、向往、推崇。建立 “中国高原生态硒都”网站,申请注册相关富硒产业通用网址,构建良好的互联网络平台,用互联网支持富硒产业走出去,开创新的推介与营销方式和体系。

富硒产品政策(国家富硒农产品)-硒宝网

(四)加大富硒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信贷支持、企业自筹、农民和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富硒产业建设投入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水利、国土等部门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整合资源,加大富硒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田间作业条件。二是实行政府扶持,对富硒区内改良品种种植优质富硒农产品的农户实行补贴,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增强富硒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突出重点,将政府性投资基金投入到富硒农产品高新技术开发、品牌宣传、监测检验体系建设等方面,着力于富硒产品保鲜、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引导和引进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着手开发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向工业制造业形态的转变,切实将我县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实施“富硒牌”品牌战略。对现有的农畜产品,如大蒜、洋芋、樱桃西红柿、食用菌、粮油、生猪及其它畜禽产品等,进行梳理、包装、提升,并改进其质量,打出“富硒牌”,体现出“物以硒为贵”,实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用工业的理念、方式、方法改造发展传统农业,通过现代流通业对农业的介入、主导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实现富硒区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重点培育富硒面粉、富硒大蒜、富硒洋芋、富硒油菜、富硒大果樱桃、富硒红提葡萄、富硒樱桃西红柿等主导产业,兼顾发展富硒蔬菜、富硒旱作物、富硒家禽等产业。特别是要抓住大蒜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可有效提高免疫力,清除体内活性自由基,与硒作用一致,有协同增效作用的特点,大力推广富硒大蒜种植,打造“富硒大蒜”品牌。同时,逐步开发富硒下游农畜产品,形成富硒面条、富硒蒜粉、富硒粉条、富硒菜籽油等产业。

(六)加大富硒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对目前已形成的特色农畜产品进行检测、包装,形成并储备一批成熟的项目,充分挖掘小峡大蒜、果蔬,洪水泉洋芋,石灰窑佛岭矿泉水等特色产业,利用“青洽会”、“西洽会”等推介会,政府门户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招商,以及上门招商等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抓紧引进日本藤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开发富硒黑蒜等加工产业。同时,要与目前已在江西丰城、浙江上虞、湖北恩施等地开发富硒农产品的知名企业积极联系洽谈,扩大合作领域,使更多的富硒农产品开发加工企业落户平安。

(七)利用富硒资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抓住全省建立空港经济区的机遇,建立富硒农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临空服务业,特别是做好富硒农畜产品的配送服务。充分利用丰富的富硒旅游资源,促进富硒农产品品尝、采摘、观赏,以及富硒宴等为一体的临空旅游服务业发展。

平安县人民政府

2010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