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产品栽培(栽培富硒产品是什么)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尤其是为提高作为食品之作物的营养含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
由于适量的硒对人体具有明显的益处,已经在作为食品的农作物栽培中应用了富硒技术,使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提高其硒含量。应用富硒技术的食品农作物的含硒量应≥0.1mg/kg。
现有的作物富硒栽培技术可归纳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工业的方法做成富硒肥料,再将这种肥料施于作物。例如常见的Na2SeO3或者以Na2SeO3为硒源的叶面喷施。该方法由于所使用的硒肥产品的含硒量高,质优易吸收,所以富硒效果好,作物的含硒量都能高于上述标准。另一种是将含量低(50~500mg/kg)的硒矿石作一般的粉碎后,直接撒施。作直接撒施的硒矿粉,其粒度通常都在1cm左右,栽培用量为800~1400kg/667m2(亩)。这种硒矿粉富硒法,使达不到工业原料硒含量标准且主要为迟效和缓效性的硒矿资源能得到开发利用,而且从矿石到栽培利用的过程简单,使用成本低,但最明显的不足是,资源耗用量大,如玉米作物,若使其含硒量达到0.15mg/kg左右,硒矿粉的用量通常超过300kg/667m2。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硒矿粉降解释放速效量的相关因素,提供一种利用硒矿粉进行富硒栽培的方法,解决现有矿粉富硒法所存在的用量大,若降低用量则富硒效果微弱的问题,使小量地低质低含量的硒矿资源能在作物栽培中得到优化利用。
本发明的方法是:
1、使硒矿粉的细度达到2mm以下;
2、将上述细度的硒矿粉处理至PH8.5~9.0;
3、将经上述处理的硒矿粉作底肥,按50~100kg/667m2的用量施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高矿粉中水溶性硒的含量,利于作物吸收,用量仅50~100kg/667m2,就可使作物的含硒量普遍提高到0.1mg/kg的标准以上,使低含量且低质的硒矿资源的利用效率大为提高。
下面通过三个试验来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一、用盆栽的方法种植油菜品种中双9号
将硒含量为392mg/kg的硒矿粉按细度分成:≤0.05mm、0.05~0.07mm、0.07~0.15mm、0.15~0.25mm、0.25~0.5mm、0.5~1.0mm、1.0~2.0mm、2.0~5.0mm各组,硒矿粉用量按50kg/667m2作底肥施于上口内径33cm、钵底内径18cm、高17cm、容积28.06dm3的花钵,种植油菜品种中双9号,作为试验组;将粒度为0.8~1cm、1.2cm的同样矿粉按1000kg/667m2用量覆盖于油菜植株周围,作为对照组。用催化极谱法检测收获的油菜子粒硒含量,其结果是:0.356mg/kg(细度0.5~1.0mm),0.193mg/kg(细度0.25~0.5mm),0.173mg/kg(细度0.05~0.07mm),0.168mg/kg(细度2.0~5.0mm),0.164mg/kg(细度0.15~0.25mm),0.145mg/kg(细度1.0~2.0mm),0.125mg/kg(细度≤0.05mm),0.121mg/kg(细度0.07~0.15mm),0.248mg/kg(粒度1.2cm),0.314mg/kg(粒度0.8~1.0cm)。可以看到,试验各组的硒含量均>0.12mg/kg,平均为0.181mg/kg,对照组的硒含量平均为0.281mg/kg。细化的硒矿粉用50kg/667m2的用量就可以达到0.181mg/kg,而对照处理要施用1000kg/667m2的用量才能达到0.281mg/kg,在试验的范围内,改进细度后的硒矿粉对油菜籽的利用率是对照组的12.954倍。试验表明提高硒矿粉的细度对提高作物含硒量具有明显的作用。
试验二、用盆栽的方法种植大豆品种鄂豆6号
将硒含量为104mg/kg、细度为0.07mm的硒矿粉处理至PH7.0、PH7.5、PH8.0、PH8.5、PH9.0、PH9.5,作为试验组,以未处理的原矿粉(PH5.7)作对照组;将二组分别按50kg/667m2的用量作底肥施入上口内径33cm、钵底内径18cm、高17cm、容积28.06dm3的花钵,种植大豆品种鄂豆6号,再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用催化极谱法分别检测矿粉的水溶性硒含量和收获的大豆子粒硒含量。其结果是:对照组矿粉(PH5.7)的水溶性硒含量为0.093mg/kg,试验组矿粉的水溶性硒含量:PH7.0的为0.127mg/kg,PH7.5mm的为0.154mg/kg,PH8.0的为0.168mg/kg,PH8.5的为0.217mg/kg,PH9.0的为0.268mg/kg,PH9.5的为0.381mg/kg。对照组(PH5.7)的大豆子粒含硒量为0.103mg/kg,试验组的大豆子粒硒含量:PH7.0的为0.116mg/kg,PH7.5mm的为0.130mg/kg,PH8.0的为0.151mg/kg,PH8.5的为0.187mg/kg,PH9.0的为0.203mg/kg,PH9.5的为0.121mg/kg。
该试验表明,提高硒矿粉的PH值对作物的硒含量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硒形成了溶解度很低的氧化物,有效性大大降低,而碱性条件下的固态硒溶解度加大,提高了其有效率。至于PH9.5反而出现大豆含硒量下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作物的根区一般都处于酸性环境,试验是按照50kg/667m2的用量设计的,在这个用量下,处理成PH8.5~9.0的硒矿粉不会影响大豆作物的生长,可以使大豆作物的子粒含硒量达到较高的效果;而当硒矿粉的PH值进一步上升,达到PH9.5以上时,虽然矿粉中的水溶性硒含量增加了,但PH值的进一步升高也对大豆的根系产生了负面效应,进而影响了大豆的富硒效果。
上述试验说明,提高硒矿粉的细度或者PH值,可以使矿粉中水溶性硒上升,两者对硒矿粉速效量的提高都具有正向相关性,因此,即使所使用的硒矿粉的原含量较低,或者属迟效性和缓效性的,也可通过本发明的处理,使农作物的含硒量提高。试验二使用的硒矿粉含量为104mg/kg,试验一的为392mg/kg,相差3倍多,可经过PH值处理,最终在收获物上的硒含量均能>0.1mg/kg。
试验三、田间种植黄瓜(荆州白皮黄瓜)
将104mg/kg的硒矿粉按照50kg/667m2的用量,分别施入距黄瓜近地面茎的5cm、10cm、15cm、20cm的5~10cm深的土壤中,施入方法为穴施,施后覆土;用黄瓜叶(成熟全展叶)和黄瓜果实(能够采摘的商品瓜)来分别表现其吸收的效果(测试方法同前)。结果表明:黄瓜叶片的含硒量分别是,距离为5cm的为0.1572mg/kg,10cm的为0.1487mg/kg,15cm的为0.1106mg/kg,20cm的为0.1146mg/kg,距离近的黄瓜叶片含硒量高于距离较远的黄瓜叶片含硒量;黄瓜果实的含硒量分别是,距离为5cm的为0.07mg/kg,10cm的为0.0711mg/kg,15cm的为0.0772mg/kg,20cm的为0.0723mg/kg,距离为15cm~20cm的黄瓜果实含硒量高于距离较近的黄瓜果实含硒量。
这是因为,早期的黄瓜根系并不发达,其优势根区主要分布在距黄瓜根茎较近的范围内,其近距离处理的叶片含硒量相对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生长,黄瓜的根系逐步扩展,其优势根区已经伸展到距黄瓜根茎较远的地方,故距离较远处理的黄瓜含硒量较高。优势根区与作物的种类、收获期有一定区别。一般生长期较长,产品收获期较长的作物距根茎相对较远;而生长期较短、产品收获期较短的作物距根茎相对较近。
试验四、用盆栽的方法种植中油杂2号油菜
将含量为392mg/kg的硒矿粉碎成0.25~0.5mm的细度,按照50kg/667m2、100kg/667m2、200kg/667m2、400kg/667m2、800kg/667m2、1000kg/667m2的用量作底肥分别施入上口内径33cm、钵底内径18cm、高17cm、容积28.06dm3的花钵,种植油菜品种中双9号,结果表明:在667m2单位面积上,50kg用量的油菜子粒硒含量为0.137mg/kg,100kg用量的为0.171mg/kg,200kg用量的为0.210mg/kg,400kg用量的为0.294mg/kg,800kg用量的为0.354mg/kg,1000kg用量的为0.447mg/kg。
该试验表明:在50kg/667m2~100kg/667m2的范围内,可以达到0.1mg/kg以上的硒含量,增加矿粉的施入量虽然能够进一步提高油菜子粒的硒含量,但是会局限其应用的范围,反而不利于该技术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种植66.7m2(0.1亩)地的大豆,品种为鄂豆6号,取硒含量为104mg/kg、细度为0.25~0.5mm的矿粉5.0kg,用NaOH溶液将上述的硒矿粉处理成PH8.5,再将处理过的硒矿粉作底肥,施入每穴大豆种子距离5cm左右的优势根区。收获后检测大豆的子粒含硒量。结果表明:大豆子粒的硒含量为0.150mg/kg,达到了0.1mg/kg以上的标准。
实施例2,种植66.7m2(0.1亩)地的小麦,品种为鄂恩4号,取硒含量为392mg/kg、细度为0.5~1mm的矿粉7.5kg,用KOH溶液将上述的硒矿粉处理成PH9.0,再将处理过的硒矿粉作底肥,施入小麦的播种行处,覆土后再播种。收获后检测小麦的子粒含硒量。结果表明:小麦子粒的硒含量为0.1846mg/kg,达到了0.1mg/kg以上的标准。
实施例3,种植66.7m2(0.1亩)地的油菜,品种为中油杂2号,取硒含量为104mg/kg、细度为1~2mm的矿粉10kg,用Ca(OH)2溶液将上述的硒矿粉处理成PH8.5,再将处理过的硒矿粉作底肥,施入油菜的移栽行中距移栽苗15cm半径区域内,覆土后再移栽。收获后检测油菜的子粒含硒量。结果表明:油菜子粒的硒含量为0.1350mg/kg,达到了0.1mg/kg以上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