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富硒产品(北京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好米”到“名米”再到“好价”
金灿灿、沉甸甸,三晋大地的谷子又获丰收。如今,这些成熟后的“金珠子”,正以各种渠道销往全国甚至海外,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地道山西美食。
这盛景,不仅是田间农民辛苦耕耘的回馈,更是“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三年征程的生动展示。
2017年,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注重打好特色优势牌,省政府出台《“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吹响了“山西小米”品牌建设的集结号——
这三年,山西粮食人走企业、访专家、下地头,探索品牌发展的最佳路径。
这三年,从产业联盟成立,到加强人才培养,从标准体系完善,到市场倒逼地头提质升级,“山西小米”始终主打“品质牌”。
这三年,“山西小米”走南闯北、开疆拓土,通过一场场精准销售,实现从“好米”到“名米”再到卖出“好价”的转变。
这三年,“山西小米”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向成长期过渡,创造了国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快速崛起的新典范,成为全国粮食行业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样本”。目前,全省谷子产量达到5亿公斤,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
好米变名米 加强顶层设计,铸就“黄金名片”
“小米,还是山西的好!”北京、天津、吉林、重庆、河南、香港、上海……“山西小米”一站站走过,实地和经销商、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得到一致好评。
来自现场的赞誉,是三年来山西小米“好米变名米”的缩影。
“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山西小米”破茧成蝶的必由之路。三年来,“山西小米”品牌是如何崛起的?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山西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一语荡起万重波。
“山西小米”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掀开了山西农业品牌建设的新篇章。
2017年8月,我省《“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促进杂粮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思路,标志着“山西小米”在顶层设计方面完成了关键一步。
两个月后,“山西小米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一改原先小米产业粗放式发展方式,将多个分散的小米品牌组合成为统一的品牌联盟。“山西小米”品牌随之诞生,继山西汾酒、山西陈醋之后,我省农产品品牌又添一张“黄金名片”。
与此同时,“山西小米”品牌建设驶入“快车道”。省政府《“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正式出炉,明确了发力重点和前进方向。“山西小米”以此为抓手,打造核心品牌、搭建电商平台、制定标准规范、建立营销体系,把优质小米变成了赚钱的“金珠子”。
一路走来,“山西小米产业联盟”不断发展壮大,入盟企业18家,授权品牌使用企业12家,25家成员单位集结了生产、储藏、运输和加工的高精尖力量。
如今,“山西小米”品牌已纳入“中国好粮油”省级平台,品牌建设纳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重点支持内容,荣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等殊荣。
名米卖好价 营销手段升级,朋友圈提质扩容
产品再好,变了现才是收益。
营销渠道,是山西小米产品的终端出口,更是品牌腾飞的“跑道”。三年来,围绕中高端市场定位,从直营店到电商平台,再到线上裂变分销,每一个模式的推出,都有“山西小米”与市场的磨合、模式与渠道的精准对位。
“山西小米为什么好?”
“山西小米怎么做?”
……
如今的“山西小米”,已成为网络热搜和业内热门话题,“小米还是山西的好”叫响全国。
“7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担任‘山西小米’形象大使”消息一出,单日点击量超过33万次。
在线上,“山西小米”与百度等搜索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入驻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搭建微商城。今年还开通了“晋品晋味”网上商城,实施“百城万店”计划。
“山西小米”省际间的交流也为人津津乐道。
首届全国粮交会上,“山西小米”与“吉林大米”联姻,轰动了市场。“吉晋产好米,大小两相宜”的口号,不仅是捆绑营销的好手段,而且来自政府的背书,引来人们的热捧和抢购。
在郑州,山西小米、吉林大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四省产品联合推介反响强烈;“山西小米,相约津门”和“山西小米,谷香申城”两场推介,让“山西小米”朋友圈提质扩容,成为全国杂粮市场上重要的“拳头”产品。
“山西小米”的文化烙印日益深厚,市场纷纷抛来橄榄枝。全国各地的月子中心、餐饮联盟、健身会所等特定群体看中了山西小米的营养、好吃,“再也不用满世界寻找优质食材了”,订单纷至沓来。
同时,“山西小米”线下体验销售也闯出新路子。
去年,全国首家“山西小米”体验馆落地重庆,在“山西小米品鉴区”“DIY小米美食制作区”等互动区域,人们闻香而来,一碗碗金黄诱人、浓香四溢的小米粥瞬间见底。
品牌的魅力,光芒万丈。“‘山西小米’品牌的崛起,在全国粮食生产、流动、消费等领域引发较大反响。”山西小米运营中心总经理朱鹏感慨,曾经“山西小米”出门拜师学艺,现在,受“山西小米”品牌影响,其他省份也开始着手打造小米区域公共品牌。
小米大产业 源头保障品质,品牌创造价值
在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监控大厅内,可以看到田间谷子的长势,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远程监控生产环境。
令人欣喜的是,这里的每个小米产品都有“身份证”。用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能查到育种、田间管理、收储加工、产品流向等数十个环节信息,实现全流程可追溯。而这些,只是“山西小米”高品质的一个缩影。
“要知道,‘山西小米’这三年,可不仅仅只是卖了些小米。”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王云龙坦言,品牌的塑造,非一日之功。品质把控、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才是“山西小米”品牌绽放荣耀的底气。
品质的第一关,就是源头保障。我省在沁县、怀仁、榆次建起三个良种示范基地,完成30万亩绿色有机基地建设;掀起人才兴粮战略,以“百名博士服务”、专家入企服务等形式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为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动力”;在产品溯源方面,制定《“山西小米”品牌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保护品牌。
最终,“山西小米”的品牌红利,体现在农民身上。
沁县下庄村56岁的郝军,就是金色利益链条上的红利获得者。“除了农忙时节,平日里和乡亲们在企业兼职,加工高端产品,听说下一步还要搞乡村旅游,日子越来越好!”郝军觉得,以小米生产为核心带动产业融合的方式,给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富硒小米之乡”山阴,鑫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元讲述起品牌建设给企业带来的红利:“原来一斤小米卖5元钱,现在有了联盟授权,优质、绿色、有机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翻了4倍,销售量涨了15%,市场逐步辐射到广州、重庆、上海等城市。”
原平市石鼓牌小米生产企业也是产业链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获益者。依托品牌力量,石鼓牌小米从原来每斤6元钱卖到了20元钱左右,带动24个村、600多个贫困户增收。
过去“小米加步枪”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今天“小米助小康”正成为产业扶贫特色之路。结合我省杂粮富集区与贫困区高度重合的特点,“山西小米”以杂粮产业辐射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去年产业联盟企业的46万亩种植基地,辐射农户8.6万户,稳定就业4000余人,农户最高增收14329元。
三年的努力,“山西小米”被打磨成闪亮的“黄金名片”。立足新起点,瞄准新需求,下一个三年,“山西小米”将续写辉煌。
山西日报记者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