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治便秘吗(硒与便秘)
湖南日报4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传新 通讯员 梁辉 房志学)长沙43岁的林女士近半年来反复腹痛、大便带血,原以为是痔疮发作没当回事。当她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时,却被告知:肝脏上的多发肿块是结肠癌转移所致。该院专家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肠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应警惕发病“信号”。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结直肠癌年新增发病38.8万例,新增死亡18.7万例,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而随着国人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肠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肠癌为什么盯上年轻人?省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肖志刚用“坐出来、吃出来、吸出来、缺出来”进行了概括:
1.坐出来——总是久坐不动
与大爷、大妈们喜欢打太极、跳广场舞、散步等相比,年轻人不是坐在电脑前加班,就是“葛优躺”玩手机。国外有研究发现,久坐办公的人患肠癌的风险会增加约44%,而适当运动可降低患直肠癌、结肠癌的风险。这是因为久坐的人肠道蠕动慢,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也不畅,由此增加了患肠癌风险。
2.吃出来——吃得太油腻
都市年轻人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外卖、快餐。洋快餐热量高,外卖吃完后碗底还有一层油;而那些经过煎炸、烧烤的肉类,表面会形成致癌物。如果吃得太多,肠道菌群会制造出更多的致癌物;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和加工类肉食品(香肠、汉堡、火腿、培根、肉罐头等),都会增加患结肠息肉和结肠直肠癌的风险。
3.吸出来——吸烟和二手烟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烟草影响下的身体》中提到,在组成烟草的多种化学品中,已知至少70种致癌。因此,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4.缺出来——粗粮果蔬摄入不足
根据我国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日蔬菜的摄入量为269.7克,水果的摄入量为40.7克,距离营养学家提倡的“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要求相距甚远。此外,很多人长期吃精米、白面,很少摄入粗杂粮。而果蔬、粗杂粮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肖志刚指出,肠癌是“富贵病”,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有关。如果出现如下五大“信号”,就要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性:
1.大便习惯改变。早期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此外,大便会出现变形、变细等表现。
2.便血。便血原因主要为肿瘤破溃所致,便血色暗红,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
3.腹痛腹胀不适。肿瘤持续增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
4.贫血。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随着肿瘤的逐渐增长,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另外,便血也可导致贫血。
5.腹部肿块。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60%~70%的中后期病人可于右侧中腹部摸到质硬肿块,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个征象。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1.合理安排膳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适量摄取钙、钼、硒等);
2.积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肠道克罗恩等肠道良性疾病;
3.定期参加普查和筛检(粪便隐血试验、肛诊、肠镜等);
4.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均衡饮食、参加体育活动、控制体重防止肥胖等)。
5.加强补硒。硒是癌细胞的杀伤剂,在体内能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且目前医学上也常常在癌症手术后,通过硒维康片补硒,提升血硒含量,可明显控制病情恶化,减轻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帮助抗癌药物提高疗效。
此外,早防早治,做个筛查也是防治肠癌的重要手段。以下人群属于肠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肠镜检查: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