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补多少硒(保健品补硒)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也是康养旅游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提升,以中医药观光、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疗养康复、中医药美容保健和中医药科普教育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随之出现,一批中医药文化旅游区也开始兴起。
一些地方对中医药文化名胜古迹、博物馆、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中医药特色旅游乡村、度假区、主题文化街、特色酒店,形成与中药科技农业、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广 西
风光如画人长寿
中国文化报驻广西记者 宾阳 通讯员 莫曲
▲ 巴马命河 宾阳 摄
南国边疆,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生态美,风光如画人长寿。至2023年4月,全国96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广西有36个,居全国首位。其中,河池、贺州被认定为“世界长寿市”,巴马、浦北、上林、乐业等地被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
每天清晨,巴马瑶族自治县百魔洞洞口,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们聚集在一起,或跳舞,或静养,或吹拉弹唱,这是他们在巴马康养生活的日常。“巴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好多老伙伴都一起过来了。”来自黑龙江的徐梅华老人说。
巴马位于桂西北,这里有着秀丽的山水风光、高强度地磁、弱碱性小分子团水和广阔的含硒土壤,独特的自然禀赋不断书写着人类生命的奇迹——截至2021年底,健在的100岁以上老人有112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长寿之乡”。近10年来,每年有近12万人次的“候鸟”乐居巴马。2023年第一季度,这里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19.75亿元,旅游业加速回暖,游客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巴马不断加快打造百亿元健康水产业、百亿元长寿食品加工业、百亿元文旅康养产业、百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四个百亿元”生态产业发展集群,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健康融合产业体系。
巴马是广西加快推动全域康养旅游发展的缩影。《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构建“一核五区多点协同”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按照规划部署,到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健康领域重点龙头企业将达500个以上,建成大健康产业重点园区100个、产业示范基地3000个,全区异地旅居康养人数将达到500万,初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居康养胜地。
桂东南的玉林是“南方药都”和“南国香都”。这里的中药港是我国华南和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批发市场,素有“无药不过玉林,寻香必至玉州”的美誉。近年来,依托“药”“香”文化,玉林大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旅IP。
“通过建设香料科普馆、沉香博物馆、产品体验馆,以及打造香料特色文化街区、推出‘香文化’旅游专线、研发特色文旅产品、建设特色康养中心等举措,加快推进‘药、食、疗、美、旅’产业链融合发展,塑造好、推介好玉林的‘药文化’和‘香文化’,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持久生命力的特色文旅IP。”玉林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还推出南国香都“寻香之旅”美食文化游线路19条,香料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
广西药用植物园位于南宁市厢竹大道,是4A级旅游景区,建成“本草纲目园”“民族药物园”“世界知名药物园”三大主题园和20个“四气五味”专类园,并荣获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颁发的“世界最大药园”称号。其中,广西药用植物园科普基地自2000年开始持续提供科普公共服务。近年来,该基地推出了面向公众的“本草公益大讲堂”等优质科普课程及活动,年均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及研学活动300 场次以上。
南宁市地处广西长寿带中心,中医药旅游资源丰富。2017年,南宁市启动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目前,该市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体系,以壮、瑶少数民族医药为特色,着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养生旅游目的地,创建以中医药大学为基础的健康养生、健康美容两大产业链开发模式,初步形成中医药科研、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康养旅游格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西以“全方位、全领域、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维度,成立了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统筹全面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旅居康养精品路线,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旅居康养(养老)首选地。目前,广西正着力构建西江中医养生旅游、桂东北观光度假、北部湾边海休闲康养度假、桂西北长寿养生度假、桂中民俗体验养生度假五大健康旅游产业经济带,大健康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湖北蕲春
“中国艾都”药香迷人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妮丽
▲ 蕲春中医药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创建办公室
“艾绒枕头、艾灸枕、艾绒护腰带、艾叶精油膏、艾草足浴包、蕲艾精油皂……我特意来蕲春,想给爸妈买货真价实的艾条、艾炷,没想到收获这么多。”来自天津的游客方真心满意足地说。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当地中医药资源丰富,《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其境内有700余种。目前蕲春中药材种植面积24.1万亩,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艾都”称号。
2017年,蕲春县跻身全国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近年来,蕲春全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集群,力争将蕲春打造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观药景、品药膳、做艾灸、泡药浴……蕲春大健康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越拉越长。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22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目前,蕲春已建成核心项目14个,全县建成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湖北旅游名镇1个、湖北旅游名村3个、星级旅游饭店6家。
近年来,蕲春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打造蕲艾“千亿产业、百亿产值、中国艾都”的发展目标,编制了《蕲春县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围绕景区发展也编制了《金沟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艾都艾草博览园概念性规划》等一批景区建设规划。
据了解,蕲春累计投入30亿元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了多条健康旅游线路和城区3小时健康漫步生态养生圈、6小时健康骑行生态养生圈等,初步形成以度假酒店、民宿为引领,旅游餐厅、精品超市为主体,农家乐、艾灸体验馆为补充的旅游接待体系。
蕲春县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欣介绍,蕲春将建设一批特点鲜明、优势明显、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和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项目),目前已确定李时珍纪念馆、中医药牡丹养生园等25家单位为蕲春县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重点基地(项目),为将蕲春县建设中国中医药健康城核心区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蕲春县委、县政府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民生的供给力,积极提升中医药健康旅游硬环境,增强软实力。“蕲春县委、县政府全产业链谋划药旅深度融合发展,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由点到面,数千家市场主体串珠成链,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蕲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陈明春说。
该县发展种植企业达到538家,形成千亩连片基地18个、百亩以上连片基地246个;助推蕲艾企业加工多样化、电商化蓬勃发展。李时珍医药集团、蕲艾堂、艾艾贴、大明古艾等涉艾企业达到2752家,开发蕲艾产品1000多个品种,申报发明专利200多个。蕲艾从2016年12月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的43.84亿元飙升至110.05亿元,品牌价值连续8年攀升。
艾灸健康养生职业化、品牌化方兴未艾。“蕲艾全产业链带动10万人就业。同时,通过种植、加工、艾灸培训等,帮助全县3万多人脱贫。”蕲春县文化馆馆长张宏泉说。
蕲春五斗地村已建起数千亩蕲艾基地,打造湖北省首个蕲艾科普研学基地——神蕲艾谷,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和学生前来打卡。株林镇石板岩村地处蕲北山区,原有179户贫困户。近年来,石板岩村从穷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旅小镇”,村里的万亩中药材基地观光园成为网红景区。从“卖药材”到“卖风景”,石板岩村面貌焕然一新。
海南保亭
用黎药文化打造“世外桃源”
中国文化报驻海南记者 陈关超
▲ 村民对采集来的黎药,进行晾晒入药。海南省生态旅游策划研究院供图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热带雨林、温泉康养、黎苗文化别具特色。山地户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特色线路、经典线路、品牌线路非常多。游客雨林谷里穿越,一路藤蔓垂悬,林深水清,如入仙境。走进保亭县什玲镇什冲二村,很多人都会迷恋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村寨。今年4月启动的2023年保亭县什玲镇排寮村委会什冲二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聚焦用黎药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什冲二村位于什玲镇东面,村庄中以林地为主,环村路形似“8”字。什冲村山区草药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植物药材资源,如同天然药库。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非常善于认识和利用天然植物,在信仰上有植物崇拜的习俗。
什冲村几乎人人识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草药常识。天气炎热出现口渴尿黄,他们采来竹叶草、牛筋草煮水喝;在流感季节,用路边青、猴头毛、三叉苦、白茅根等煮水防病治病。就连那毫不起眼的茅草,很多人以为只是黎族同胞用来盖房子的材料,殊不知将大小茅草混在一起整株捣碎外敷,可治外伤和骨折,煮水喝则能消暑、解热毒。
资料显示,海南有药用植物3100多种,其中630多种为海南特有,如海南粗榧、海南龙血树、海南黄花梨等,还有珍稀名贵药材,如海南降香檀、胆木、土沉香等。传统的黎药有800多种,生长分布于山脚、密林、悬崖等处。
目前,黎族医药亟待抢救性保护,既要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也要保护黎医药传承人。黎医黎药的传承以前靠的是世代口口相传,没有形成文字表述的系统黎药理论体系。加上黎药通常在本民族内部使用,外人知之甚少,黎药文化都保存在黎族老人的记忆里。随着时间推移,经验丰富的老黎医越来越少,传承也面临危机。
很多医学科研机构已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在抢救性保护和资源挖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当地组织研究团队民间走访、普查,收集、整理黎药品种及民间验方,并编辑出版,同时将黎药专著进行数据化处理,建立黎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研究成果信息共用共享。此外,还研发黎药新产品,使黎药的神奇功效广为人知。
什冲二村在大山脚下,地多人少,村民房屋分散,每家每户独立性较强。什冲二村的人居环境治理项目聚焦保护原生态,展现黎家乡俗文化,以黎族草医文化为灵魂,培育什冲二村村民的草医经济,以此讲好乡贤故事,传承黎族人草药医方,也吸引了远方来客。
如今,海南省生态旅游策划研究院研究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搜集信息、策划方案。以黎族医药为文化定位,整合排寮村委会的9个村民小组的医药人才,将什冲二村打造成为海南黎族医药村,促进黎家传统草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规划方面,利用什冲二村的生态和人文优势,以“两环、多点”的布局进行规划。“两环”即村民生活主题功能区的“8”字形双环线;“多点”即以什冲黎草堂文化广场、什冲人家、什冲半山草药堂、中国村庄民族验方典藏馆、“世外桃源”生态主题项目等形成旅游节点,展现“世外杏林暖,黎族什冲村”,打造海南省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海南黎族草医和美乡村。
海南省生态旅游策划研究院院长张悟纲告诉记者,通过村落的提升,保护好黎药资源,加大对传统黎医药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及开发力度,做好黎药的研发、推广,充分发挥黎药资源优势,壮大黎药产业,打造“海南黎药”招牌,扩大黎药影响,不仅能保护珍贵的黎医药文化资源,而且能促进海南经济发展,为自贸港建设增加动能。
内蒙古
小草药带动大旅游
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记者 王 慧
▲药材种植基地里的红花深受游客喜爱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养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1.2万亩“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基地”里,红花、黄芪、枸杞等40余种中草药药香弥漫,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体验。
游客张烨一会的工夫就采摘了半篮子红花。他告诉记者,红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扩张冠状动脉流量、疏通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药物当中,一般上年纪的人吃一些比较好,平时将红花放在水中泡脚可有保健作用。
每到7月盛夏时节,乌拉特前旗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仿野生红花采摘节,以红花为媒,迎接八方来客。基地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自仿野生红花采摘节举办以来,吸引2万多游客参与其中,将仿野生中草药种植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既扩大了仿野生中草药品牌的知名度,也推广了仿野生中草药种植理念,带动当地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仿野生中草药种植面积,实现增收致富。
像乌拉特前旗一样拥有中草药香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那里的中草药不仅发挥着自身的药用价值,还起到了传播普及中药文化的作用。
走进乌拉特后旗蒙医医院蒙医药文化展厅,一个个制作精致的草药标本让人眼前一亮。可以看到,展厅中各式各样的中草药被密封在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子里,大小不一,错落有致。草药浸泡在特制的液体中,呈现出了新鲜亮丽的一面。在灯光下,中草药的形态完美呈现,显得格外妖娆。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蒙医医院院长格日勒图介绍,该医院的蒙医药文化展厅始建于2012年,目前展厅占地面积达到170平方米。展厅内陈列腊叶标本、浸渍标本、饮片标本、蒙医药文物及相关书籍等,充分展现出了乌拉特蒙医药近300年的发展史和医院的发展历程。展厅内收录700余种蒙药标本、300余件蒙医药文物、400余本蒙医药相关书籍。每年接待区内外专家学者等3000多人来这里观摩交流,是乌拉特后旗基层蒙医药人员、中小学课外实践教学基地。
蒙医药文化展厅建成后成,为乌拉特后旗蒙医药文化的教学、传承、创新、宣传的阵地。中医药特色资源建设的出现,赋予了旅游新的内涵,游客不仅可以学到养生知识,还可以重塑健康的心态,达到“旅游为健康”的目的。
内蒙古大学草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冬表示,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造就了以蒙医药为代表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瑰宝,也是基于草原地理和人民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传承载体。积极推进中医药蒙医药资源的创新性利用、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和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命题。
专家观点
一体化开发思维推动
“中医药+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林峰
“中医药+旅游”想要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角度进行统筹,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刻理解中医药对于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以中医药与养生度假的天然契合为基础,以中医药种植环境为载体,开发“中医药+旅游”多元化产品,丰富“中医药+旅游”业态,形成以“中医药+旅游”服务产业为核心的幸福产业聚集,打造一批中医药旅游的城市(村、镇)、示范区(基地)、景区、度假区、打卡地、精品线路等,形成中医药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从产品角度看,应该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将中医药文化内涵与现代人旅游诉求相结合,将中医药文化情境化、体验化、休闲化并使其价值观与现代人的生活观相对接,开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特色医疗旅游、康养度假旅游、会展节庆旅游等旅游产品,形成面向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的全年龄段产品体系,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对中医药旅游全新的诉求。
从业态角度看,以中医药产业为先导,带动中医药加工、中医药会展、医疗服务等产业发展,提升健康旅游带动作用;推动中医药与文化、农业、旅游、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药膳旅游、中医药研学旅游、中医药医美旅游、中医药中外交流、中医药康体运动、中医药亲子旅游等创新业态,拉动中医药产区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村民富”的目标。
从产业角度看,在纵向维度上,往上向中医药药方、药剂、诊法、疗法等研发延伸,往下向药膳、药浴、美容、养生、保健、康复等应用延伸,形成教育、研发、生产、仓储物流、展览交易、服务、会议交流等一体化发展的中医药产业集群结构;在横向维度上,以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为核心,着力打造集中医药产业、健康旅游、休闲度假、康复医疗等产业链于一体的现代康养旅游产业集群,打造中国中医药特色旅游品牌,以此推动中医药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化报记者张婷采访整理)
2023年8月5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中医药+旅游 在游山玩水中品文化、健身心》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