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多久补硒(母猪补硒的好处)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新生仔猪的生理特点:胃酸分泌功能低,蛋白酶活性低,蛋白质消化率低,肠内抑菌效果差,容易引起下痢,初生仔猪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自身调节机能尚不健全。
冬季在冷应激状态下,仔猪因寒冷很少吮奶,猪毛竖立 、肌肉颤抖,因吃不到足够的初乳,得不到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自身又缺乏抗原,易感染疾病;仔猪在寒冷冬季又容易发生冻伤或冻死。
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快擦拭口腔、鼻腔的黏液,剪断犬齿,吃过初乳后把仔猪放入保温箱内,保温箱铺上垫草,温度应在28~30度,一周后降至26~28度;产仔舍和保温箱要特别注意温度保持稳定,切记不能忽高忽低。
圈舍保持干燥卫生,防止“贼风”侵袭,要密闭门窗。做好初生3日龄仔猪的补铁和补硒。5~7日龄及时补充优质饲料。
冬季仔猪断奶可以让母猪离开产仔舍,仔猪仍维持在原圈饲喂,来降低仔猪的断奶应激。
断奶后的仔猪在冬季可以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使其能相互以体温取暖,冬季断奶后的仔猪饲喂次数可以在夜间10~11点增加一次,每次仔猪拌料时应用温水调拌糊状,以增加仔猪的采食量和抗病力。
育肥猪饲养管理
育肥猪在冬季要有合理的圈养密度,可以利用有效的空间,降低养猪成本,饲养密度过大,则育肥猪会因为空间狭小而引发恶癖,如随处排泄粪尿、咬尾,相互拥挤而卧,被毛粗乱,活动减少,在窝内的排泄次数增加,同时为了维持体温增加了采食量,但饲料转化率降低,增加了养殖成本和疫情的发生。
注意圈舍的通风换气,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育肥猪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3度,因冬季气温较低,猪会消耗部分能量御寒,可以适当增加饲料中能量饲料的比例,玉米增加到60%以上,也可适当添加一些油脂原料。
在冬季育肥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添加量,提高育肥猪的抵抗力和抗应激的能力。保持适温的前提下,合理加大通风量。可以在每天的上午11点至中午1点之间通风30分钟左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母猪饲养管理
1.后备母猪。
到了冬季,后备母猪因天气寒冷,光照少,运动不足,常发生发情相对推迟的现象。
为了降低冬季低温对后备母猪的影响,饲养管理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多喂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青绿饲料及胡萝卜等促进其及时发情;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前提下,多让后备母猪运动,接触阳光;根据体重和膘情适时配种,不能过胖或偏瘦;遇有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的,可以用孕马血清、PG600等激素处理促使发情,凡是用过激素处理发情的,建议在配种前一天肌注促排卵三号,受孕效果会更加显著。
2.妊娠母猪。
冬季对于妊娠母猪影响较大的是因受到冷应激后,母猪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温症”(体温低于38度)和“肠便秘”,低温时母猪为了抵御寒冷,全身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降低而引起。
肠便秘是随着胎儿的增大,挤压肠道的蠕动空间,再加上冬天低温,胃肠道蠕动缓慢,功能紊乱所致,妊娠母猪长时间处于冬季冷应激下,可能导致自发流产和膘情过瘦,体况下降,抵抗力差,诱发疾病。
妊娠前期为了让妊娠母猪有更多的胚胎着床,母猪配种后的前三周应降低饲喂量来增加胚胎的着床数量。
妊娠中后期应加强运动,防止便秘的发生,可以在饲喂日粮中加大粗纤维饲料的比重,如:草粉、糠、麸皮等。分娩前三天逐渐降低饲喂量,来有限降低母猪产后不食的现象。
要保证猪舍的干燥,防止潮湿引起路面湿滑,引起母猪的摔伤造成流产。冬季因为天气寒冷,猪体表的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得不到韧性保护,弹性韧性减退,脆性增加,常发生蹄裂现象,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H和蛋氨酸锌,能有效降低冬季母猪蹄裂现象。
3.哺乳母猪。
哺乳母猪在冬季尤其要做好保温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热、暖气或者暖风炉等,但保温的同时要保证猪舍的通风换气,母猪的垫草要勤更换。
冬季哺乳母猪的营养一定要全面,为了防止冷应激对哺乳母猪的影响,建议把哺乳母猪料用温水调成稀糊状,这样会大大增加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量。
消 毒
消毒是猪场防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冬季寒冷低温的环境下,许多病原微生物都处于休眠状态,对外界环境的消毒都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在消毒猪圈舍时,要把猪舍增加温度,来激活病原微生物,才能起到杀菌灭毒的作用,常用的消毒剂中,有许多消毒剂要求在温度适中的情况下才容易完全溶解,才能充分发挥其消毒功效。
所以冬季配制消毒剂需要用温水。
在寒冷的冬季猪舍一般较密闭,猪舍内通风大多相对不良,这时带猪消毒对消毒液的要求是无异味、无刺激、对猪无毒、无害,可以选用氧化物类、季铵盐类消毒剂,这类消毒剂同时还有除臭、除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