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文化长廊(补硒文化长廊)
紫阳县生态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根据省、市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的总体要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紫发〔2022〕5号),结合紫阳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十大生态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融链步伐,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田园观光、特色美食、旅居民宿、亲水体验、森林探险、健康运动、研学旅行等产品多元化、服务定制化、业态复合化生态旅游基地,全力做好“旅游+、+旅游”文章,进一步唱响“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将紫阳建成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全面打响“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基本实现景区品质全面提升、服务设施配套健全、旅游线路全面优化、优质旅游产品更加丰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更加完善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年游客接待量300万人次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建链”行动,加快品质县城与精品景区打造。
加快“品质县城”更新。按照4A级景区标准和“一江两岸三区”整体布局,全力打造精美风貌、精致景观、精深文化、精品配套、精细管理、精进效益的品质化县城。重点实施“四个三”工程,即:改造提升滨江茶文化街、老城记忆康养文化街、仁和国际美食文化街“三条特色街区”,新建仁和国际酒店、温德姆酒店、茶文化休闲酒店“三个品质酒店”,建设提升东来书院研学培训中心、紫阳阁陈列展示中心、紫阳民歌大剧院“三大文化中心”,培育老城记忆、马坊梁归雁、云上青中三个县城民宿集群。
加快“精品景区”打造。充分发挥“山、水、硒、茶、歌、道”等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大巴山茶马古道景区、擂鼓台景区、焕古贡茶古镇创建4A级旅游景区,推动蒿坪康养小镇创建3A级旅游景区,积极支持盘厢河、关坪山、圣和山等现有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力争到2025年实现“镇镇有A级旅游景区”。
(二)实施“补链”行动,加强产业链招商和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秦巴1号”旅游风景道、“一江两岸三区”全域文旅核心圈、“汉江长廊”夜间经济体验区、凤凰山基础设施建设、紫阳民歌大剧院、紫阳县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新建瀛湖—大道河—洞河旅游连接公路、紫阳沟—四方田—青中村委会旅游环线公路、汉王镇九龙沟至兔儿坪森林防火通道。按照国家旅游厕所建设标准,做到A级旅游景区旅游厕所全覆盖,统一提升商业综合体、宾馆酒店、停车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的厕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目标。在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及重要交通路口设置旅游导览图,重点景区(点)路口设立旅游标识牌、方向导引牌、公共服务牌,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扎实推进重点景区(点)、重点集镇和旅游示范村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强景区(点)通讯保障,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开设“大众茶馆”和“特色商品”销售体验店,布局精品主题酒店。
强化“补链”招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推进“补链招商”。瞄准旅游综合体、康养街区、主题乐园、文化创意、宾馆酒店等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的龙头项目和链主企业,以及品牌酒店、特色民宿、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研学亲子等领域,引进培育规模较大、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的“链主”企业,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链式效应。各镇、各部门“一把手”要严格落实“四个亲自”要求,不断推动旅游招商实现新跃升。
(三)实施“延链”行动,不断拓展和丰富旅游业态。
创新“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深入挖掘硒资源优势,做好“硒+旅游”文章,配套建设硒旅游体验基础设施,精心谋划硒旅游线路,建设硒养生基地,开发补硒养生旅游产品,配套发展硒餐饮、硒旅游纪念品,让游客到紫阳吃“硒”餐,喝“硒”水,看“硒”景,买“硒”物。进一步做精做强富硒美食,倾力打造以紫阳蒸盆子为代表的“紫阳味道”美食品牌,增强美食对游客的吸引力。围绕汉江经济带和国道、高速沿线,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农家客栈、青年旅馆、帐篷营地、疗养基地等旅游住宿,做大做强“汉江宿集”特色民宿品牌。加快沿汉江风景廊道、最美乡村公路建设,完善公路沿线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优化提升游娱、观景、休闲、骑行、自驾、露营等功能,推进快进慢游。依托“茶歌”两张名片,打造丰富的游乐体验形式,开展沉浸式文旅体验系列活动。深入挖掘紫阳文化内涵,开发富硒农产品、康养保健品、非遗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化纪念品、旅居日用品等一系列精巧便携、富有紫阳地域和民俗风情的创意旅游商品。组织开展“春品茶、夏亲水、秋丰收、冬养生”四季文旅主题活动,办好富硒茶开园节、富硒美食节、民歌音乐节等节庆活动,举办山地自行车赛、品茶斗茶、汉江马拉松比赛等特色文体活动。大力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开发森林康养、户外运动、足浴养生、避暑休闲、竞技表演、体育培训等生态康养旅游产品。规划建设茶马古道手工茶体验中心、“三线建设”纪念馆等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丰富研学产品。
打造“主题式”精品旅游线路。坚持“布点”与“建线”并举,加强旅游线路策划包装,立足县城研发小游线,站位全域打造大游线,策划推出美景美食游、生态康养游、茶歌文化游、美丽乡村游、亲子研学游、非遗主题游、红色经典游、网红打卡游、特色购物游等主题精品游线。依托G541、S211等主干道,打造汉江山水画廊游憩带、任河亲水生态体验带,健全完善沿线驿站、码头、节点景观,努力通过路游公园串联全域,打造紫阳最美风景画廊。积极参与陕西大西线旅游联盟、陕甘旅游联盟、陕渝川鄂协同发展区建设,开展线路共谋、市场共建、客源共享,扩大生态旅游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四)实施“强链”行动,以人才和服务助力品牌建设。
做好“专业化队伍”引进和培育。坚持“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的原则,将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纳入全县各级人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旅游人才保障议事会商和奖励激励制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实施“柔性引才”,加强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导游讲解、工艺美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组建紫阳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积极引进一批会策划、懂经营、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旅游人才。实施文旅人才培育“双百”工程,即:培养100名导游,培训100名民歌手,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良好职业操守、对当地历史文化具有较深理解的优秀导游、形象大使和旅游人才队伍。
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坚持以游客满意为标准,全面优化县城旅游服务环境。在“硬服务”上,完善县级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网点、无障碍旅游标识系统、便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成全县旅游智慧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推进景区免费WiFi、智能购票支付和智慧解说服务建设,提高旅游运行管理和数字化水平,A级旅游景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在“软服务”上,建立“全民服务”机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加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力度,探索设立旅游警务室、旅游调解委员会等机构,完善旅游投诉“马上就办”“快速办结”“先行赔付”等工作机制。开展文明旅游创建活动,打造“好客紫阳”品牌。
加大“辨识性品牌”推广力度。策划包装富有紫阳元素的旅游创意、自带本土标签的“紫阳故事”,彰显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让特色资源“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潮起来”,让旅游品牌“响起来”。加强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安康日报、安康电视台等中省市主流媒体和专业旅游组织机构深度合作,提高紫阳美誉度。开展紫阳故事征集、导游词美文撰写、拍摄紫阳等活动,打造旅游宣传媒体矩阵,汇聚宣传合力,不断提升“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赋能全县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五)实施“融链”行动,持续提升县域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围绕“农业+旅游”做强一产。加快农旅融合,增强叠加效应,让游客深度参与体验农产品生产制作全过程,带动农产品销售,拓宽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融合发展,拓展庭院多重功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围绕“工业+旅游”带动二产。加快构建“研—产—销”一体化的产品供应体系,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让茶区变景区、茶叶生产线变观光线、茶叶产品变旅游商品,大力开发制茶观光、手工体验等旅游项目,打造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毛绒玩具+文旅”产业,鼓励毛绒玩具企业、文旅企业积极开发具有紫阳元素的毛绒玩具产品,策划实施毛绒玩具主题文旅活动,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和毛绒玩具产业的有机融合。
围绕“文化+旅游”激活三产。深入开展紫阳民歌地域文化挖掘研究,建设一座博物馆,拍摄一部民歌主题电影,培养一批民歌文化人才,完善一个民歌数字库,出版一套文化丛书。策划打造紫阳夜生活主题IP,打造风格各异的夜间风情街区,培育高品质夜间经济聚集区和生活圈,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紫阳县生态旅游产业链链长责任制,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康树民任链长,县政府副县长秦宗道任责任链长,县文旅广电局为牵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教体科技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局、县市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审批服务局、县林业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国网紫阳县供电公司等单位和各镇为协作单位,链长办公室设在县文旅广电局,由县文旅广电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确定紫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省紫阳县紫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紫阳县圣和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良香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紫阳县乔家大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紫阳硒康医养有限公司、紫阳县华阳医养有限公司、紫阳县青创旅游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紫阳县兴鸿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紫阳县千宇旅游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紫阳县梦庄园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紫阳县华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紫阳县隐居乡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紫阳县秦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紫阳县兴万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汉谷建设工程公司、紫阳县神农富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7家企业为链主企业。
(二)坚持规划引领。严格遵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安康市汉江水质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引进全国一流设计团队,高质量编制《紫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国土空间、乡村振兴、城镇建设规划,实现相互衔接、多规融合,形成一套系统性、高质量、可落地的规划蓝本,用高品质规划引领紫阳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县财政每年统筹不低于1亿元资金支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做好“文旅贷”“专项债”配套金融服务,鼓励紫阳籍在外创业人员返乡投资文旅产业。探索生态旅游综合用地开发模式,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前提下,优先保障旅游发展项目用地。全面落实企业纾困帮扶优惠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开展多形式促销活动,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严格督查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部门、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考核督办、日常管理和奖惩机制,加强提醒督办、跟踪问效、追责问责。链长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进落实作用,定期组织对各镇、各相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通报结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附件:1.紫阳县生态旅游产业链全景图谱
2.紫阳县生态旅游产业链政策清单
3.紫阳县生态旅游产业链重点问题清单
4.紫阳县生态旅游产业链“链主”企业清单
5.紫阳县生态旅游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
6.紫阳县生态旅游产业链招商清单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