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富硒产品(生产富硒产品的厂家)
开发富硒农产品 发展富硒产业
促进西湖现代农业发展
西湖区老科协戴建中
西湖地处洞庭湖西部,属滨湖平原,土壤为河湖沉积物,耕地面积6万多亩。根据省硒元素地球化学图硒分布状况显示,我区土壤硒含量为0.2-0.3之间,属严重缺硒地区。在西湖及洞庭湖平原如何提高农产品硒含量,2015年西湖区老科协在西洲乡幸福村与西湖鸿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富硒水稻生产基地200亩。经过一年的实验,水稻富硒获得了成功。
一是富硒水稻大幅度增产喜获丰收。
富硒水稻有两个优质稻品种,“星2号”亩产达到650公斤,比往年550公斤增产约100公斤,“黄华粘”亩产达750公斤,比往年600公斤增产150公斤,产量为前几年之最,获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大米硒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
根据2012年10月12日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固体食品总硒≥0.15mg/kg,液态食品总硒≥0.075mg/l,就可判断为富硒农产品。11月2日老科协与农经局将“星2号”、“黄华粘”大米送长沙,由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所检测,经检测,黄华粘大米硒含量达到1.54mg/kg,星二号大米硒含量达到1.17mg/kg。两个品种的大米含硒量均超过国家标准,且黄华粘大米的硒含量达到国家标准的10倍以上。
三是富硒水稻栽培成功,为企业增收了收入。
根据西湖鸿辉农业开发公司的计算,星2号每百斤价160元,增产200斤,增值320元。按富硒价计算,每亩增值528元,除去人工和硒肥成本,每亩增价428元。黄华粘按每百斤价130元计算,增价195元,按富硒价计算,除去人工和硒肥成本,每亩增值300元左右。
富硒水稻增产又增收,为公司开发富研农产品树立了信心,打开了眼界,积累了经验,也为西湖广大种粮户、合作社、农户作出了示范,为大规模种植富硒水稻与全面开发富硒农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富硒水稻之所以成功,我们的体会是:
1、认识是开发富硒农产品生产的前提。
开发富硒产品,思想要先行,认识是关键。今年老科协请来市老科协科普讲师团,举办了健康讲座,专题讲解硒对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使人们对硒的功能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老科协还印发了宣传资料200多份,并请电视台专题播放富硒新闻和知识,使人们懂得硒营养的重要性、缺硒的危害性和补硒的必要性。老科协还请桃源富硒研究所富硒专家江克平、颜送贵来西湖讲述桃源硒产品的发展和前景,使人们体会到发展硒产品是一件大好事,是大势所趋。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西湖鸿辉农业开发公司看到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有奔头、有甜头,下决心与老科协创建富硒水稻基地。今年实施的成功,使他们信心更高,干劲更足,现已试种富硒油菜30亩,计划明年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品种,扩大规模,并已申报商标,让富硒产品走上市场。
2、领导重视是富硒水稻成功的保证。
西湖富硒水稻种植成功是各级领导、主管部门、农业部门具体指导的结果,市老科协对富硒水稻基地十分重视,几次现场指导,市老科协第一会长钦时中,会长蒋祖建,对西湖富硒水稻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具体要求。农经局、西洲乡领导多次现场办公,解决富硒生产的有关问题,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与帮助。老科协也多次现场调研与服务,提供信息,提出建议,并派老科协会员、助理农艺师尹贤来具体开展技术服务。领导的重视、关怀与支持,为富硒水稻生产的实施与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掌握生产技术是富硒农产品成功的关键。
富硒水稻生产是从未有过的生产,富硒水稻质量的关键是生产技术的掌握。今年,我们请来市老科协和桃源富硒水稻专家郝界洲、江克平、颜送贵,举办富硒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为种粮大户讲解生产技术,并直接在田头地里现场指导,介绍关键要点,传授操作要领。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切实加强管理,自始至终规范操作,一丝不苟,从施肥的配比,喷肥的时间天气,喷硒的次数与技术等,都严格按照富硒水稻的生产技术规程把关,我们感到规程是成功的关键,是“真经”。严格规程操作是富硒农产品的关键所在。
当前,三湘大地“硒”浪滚滚,北有桃源,南有新田,西有慈利,中有新邵,硒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我市桃源县、老科协大力研发富硒产品与生产技术,富硒产业种类多,规模大,质量好,科技含量高,桃源已成为第一个“湖南省富硒农产品基地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补硒延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求,作为“生命神奇元素”的硒,已成为中老年朋友“健康的守护神”,补硒热不断升温。开发富硒农产品,发展富硒产业已成为人民的健康工程、民生工程、富民工程,也是各级党政部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新举措。
富硒水稻的成功为富硒农产品在我区全面开发拉开了序幕,为加速富硒农产品的全面推广,我们建议:
1、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开发富硒农产品是一个社会工程、系统工程,建议区管委成立区富硒领导小组,在农经局设立富硒办,整合各部门力量,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在区领导统一规划下,办好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富硒产业的发展。
2、增加资金投入。
促进富硒产业的开发,投入是关键。建议出台优惠政策,具体解决好硒肥的购买资金和检测费用。大力扶植硒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3、加强生产技术的培训
发展富硒产品,技术是关键。要汇聚社保、移民、农民教育、技术推广等部门的技术力量,加强对富硒生产技术的培训,要采取课堂讲座与现场指导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采取跟踪服务和管理的办法从土壤选择、施肥、培管、农药选用等关键时段,全方位实行技术咨询服务,以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4、采取两条腿走路,全面开发富硒农产品。
全民补硒要发挥合作社种粮大户及各农各户的积极性,种粮大户与合作社土地流转集中,便于实施五统一,即选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实施机械操作统一。个体户以一亩田、一分地、一棵树,种植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农户只要增加几十元的成本,就可以吃到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水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方便,既是一条健康之路,又是一条惠民之路。
5、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当前大多数人们对“硒”知之甚少,甚至还十分陌生的情况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科学补硒氛围。要利用专栏、宣传牌,在区、乡镇、村进行广泛宣传,电视台设补硒专栏,播放硒的知识。在区、乡镇、村举办健康讲座,宣传硒对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全面营造健康科学浓厚的科学补硒环境,使科学补硒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继续阅读
- 暂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