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标准(富硒大米国标含量)

硒宝 10-11 18:06 132次浏览

汉阴县地处国家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境内50%土壤中有“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之称的微量元素硒,且富硒量达中级以上水平。近年来,该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富硒食品首位产业,大力实施“中国硒谷·绿色汉阴”品牌战略,践行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和三次产业互动发展、融合共生。

科学规划布局,做“大”富硒产业。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汉阴县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实施“中国硒谷·绿色汉阴”品牌战略和“南茶北果川道园”的富硒产业布局,推进富硒产业向高端、绿色、循环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稳定粮油生产,粮食年总产达到10万吨以上,油料年总产达2.8万吨以上。推行“畜、沼、园”生态循环,发展阳晨产业联盟5户,其中打造航母型产业联盟1个。建示范黑猪养殖区1个,培育林下养殖示范2处。富硒食用菌年产2500万袋以上,产食用菌8500吨。富硒茶产业实现产销两旺,截止2017年底,全县茶叶面积达到5.64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209吨,产值达到2.52亿元,茶农人均收入6800元。富硒魔芋产业种植面积保有量1.9万亩以上,实现“林上林中林下”立体式循环化发展。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分区发展青脆李、黄桃、红桃和青花椒、甜玉米,截至目前,青脆李种植2000亩,黄桃、红桃1000亩,富硒青花椒1000亩;引入小仓公司订单发展富硒甜玉米2000亩。三是强力突破亮点产业。大力发展菊花、元胡、绞股蓝等富硒中药材,其中,富硒菊花种植5000亩;“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千亩富硒猕猴桃产业园正在抓紧建设,计划建基地5万亩,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打造“汉阴-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中药供应区”,引入中墨仙人掌庄园积极发展富硒仙人掌种植。四是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全县核桃园约8万亩,蚕桑产业巩固8个专业村;发展林下种植养殖9.8万亩,林下畜禽养殖130万(头、羽)。培育市级山林经济示范点8个,县级示范点26个。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增加5%,2017年底达到23.4亿元。

园区示范引领,做“优”富硒产业。汉阴月河川道是安康市大米、油料、畜禽的主产区,是发展富硒种养、苗木花卉、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依托月河川道,全县共建成农业园区60个,现代农业建成区居全市第一,其中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26个、县级园区29个。园区面积累计达10.75万亩,园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万元,实现产值12.3亿元。一是建成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为切实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益,采取“政府征地搭台,招商引资唱戏”的思路,做大做强农业园区,该县于2009年在蒲溪镇小街村启动建成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已完成1200亩土地统征,建成面积1100亩,总投资达8亿元,其中政府投资3000万元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综合服务中心及创业孵化器,包括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公共物流信息中心及公共品牌推广中心各1个,为企业集群发展创造了硬件设施和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园区入驻星旗食品、盛发魔芋、红星米业、秦园食用菌等18户企业,涉及富硒魔芋、大米、食用菌、茶饮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已成为安康最大的富硒农产品加工聚集区。2017年10月,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通过产业引导实现扶贫搬迁420户,带动3000余个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富硒产业发展转型。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41家,其中省市级以上18家。年培育职业农民286人,认定255人。新建专业合作社32个,累计达256个,培育家庭农场78个累计达56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总数2596户,通过互利共赢机制,贫困户获得收益850万元。推广农机365台,兴汉农机合作社创建为省级合作社,全县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30.6%。

实施品牌战略,做“亮”富硒产业。加大富硒大米、富硒魔芋、富硒茶叶等重点富硒产业培育力度,着力塑造汉阴富硒产业知名品牌,努力扩大汉阴富硒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做强做优品牌。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组织参加全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国际食品饮料展、安康硒博会等品牌推介活动,提升汉阴生态富硒有机农业品牌影响力。先后培育秦康大米、龙飞魔芋、蜡烛山大米等省级名牌产品5个,根凤、君农生科、安康绿硒等省级著名商标3个。红星米业“秦康”牌大米、新鑫米业“蜡烛山”牌大米等5个品牌获得陕西省著名品牌,获“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个,获的国家专利16项;民康食用菌、凤堰大米、汉水春茶叶、绿硒蔬菜等4个产品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汉阴大集的富硒大米,成功入驻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售价高达180元每斤。太行山茶叶合作社开发生产的富硒茶、富硒茶枕、富硒车枕,成品成功进驻北上广一线城市,茶枕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在安康市富硒农产品博览会上,涧池龙寨沟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寨茗芽”获得安康绿茶“茶王”称号。汉阴大木坝生态茶园获评2017年全国最美30座生态茶园,汉阴县凤凰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凤茗芽“获得一等奖,平梁镇西岭嘉木田园茶业公司生产的“嘉木仙茗”获得中茶杯一等奖,通过品牌战略,带动发展水稻、魔芋、莲藕等原料生产基地10万余亩;预计“十三五”末,富硒农副产品深加工聚集区入驻企业30户,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上缴税金1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人。二是打造销售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同步发力,一方面依托巨川集团的“中国硒谷·汉阴大集”项目,整合县域内富硒产业资源,形成产业联盟,搭建起汉阴及周边区域的富硒产品流通平台;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携手苏宁云商全面开启战略合作,采用线上、线下、农超对接等多种现代营销手段拓展营销渠道。目前,该县正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打造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加大产业融合,做“活”富硒产业。依托汉阴天然富硒资源、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生态绿色资源,紧扣“中国硒谷·绿色汉阴”品牌战略,打造多层次多品种的具备汉阴特色的“硒旅”、“硒养”“硒游”“富硒宴”,带动了以“硒”为依托的旅游、养老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做大硒旅文章。围绕构建“一心三线”旅游格局,推进农林观光旅游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开发以凤堰古梯田为品牌的生态硒游,以月河川道农业旅游观光带为品牌的乡村硒游,五一民康生态园、君科玫瑰园、尚典梅花鹿等园区均在融合发展中不断壮大,着力打响春季油菜花、夏季荷花、秋季稻香、冬季养生“四季硒游”品牌,连续13年举办的菜花旅游季全国知名,举办“金秋硒菊旅游文化活动月”活动、评选硒菊仙子活动享誉省内外。二是做强富硒美食。加大汉阴炕炕馍、米饺等特色小吃包装推介力度,推出富硒“莲藕宴”汉阴富硒美食被陕西烹饪协会命名为“陕菜之乡”,14种传统菜、10种风味小吃被评为陕西名菜、名小吃,炕炕馍、米饺等小吃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是做新富硒文化。创新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和利用模式,结合汉阴独特“三沈”文化、漩涡农耕文化等,为富硒产业注入硒文化元素,包装出“三沈”富硒茶、魔仙子等一批汉阴富硒特色文化产品,塑造具有汉阴特色、让人记得住的富硒品牌,真正打响“中国硒谷·绿色汉阴”品牌。四是推出硒养产业。以凤堰古梯田为核心,加快发展以特色民宿为主题的康养游,打造“梯田人家、富硒山居、清境农舍、风景客栈”等精品民宿,着力将汉阴打造为陕南最具代表性的休闲度假中心、乡村旅游胜地和养生养老社区,让消费者在领略自然风光中品尝富硒美食、聆听富硒故事、感受富硒文化、带回富硒食品。2017年全县共接待美丽乡村游和森林旅游21万人次,实现各类收入2.4亿元。中央电视台《地理发现》《乡土》《远方的家》《航拍中国》等栏目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