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蒜才能补硒元素(蒜补元素吃才能硒吸收吗)
几天前,《三联生活周刊》发了篇文章,标题相当煽情:《大蒜一来,人间可有意思多了》。把吃大蒜写得活色生香,不禁让人垂涎欲滴。但读罢全文,我发现作者有个漏洞:只写了如何食用生鲜大蒜,只注重于大蒜的表层功效,只注重于大蒜这一个“大单品”……难道,作为人类的“天然抗生素”,大蒜就这点能耐?
当然不是。
大蒜原产于亚洲中部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天山山脉一带,那里是众多葱属植物的共同老家,比如就有一条葱岭。大蒜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随同葡萄苜蓿等作物传入中原。为区别于本土叫卵蒜的作物,这家伙被称为大蒜;也许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中原的卵蒜则被迫“摧眉折腰”,改名小蒜。
到了东汉,大蒜栽种已相当普遍,最早只是作为调味品,跟盐、豉等并列,用来调味。《太平御览》卷977引《晋四王起事》:西晋“八王之乱”时,成都王司马颖挟持晋惠帝司马衷逃往洛阳。途中借宿吃饭,宫女端来的是粗米饭,伴有大蒜、盐、豉等作下饭菜。结果“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应该是饿毁了,连吃两大碗……彼时的他,应改口称“何不食蒜糜”!
唐宋以后,大蒜“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常蔬菜。今天,山东就是大蒜的主产区,其中济宁市金乡县被称为“大蒜之乡”。其他著名的大蒜产地,还有河南杞县、河北大名、江苏邳州等。
大蒜品种很多,若按照鳞茎外皮的色泽,可分为紫皮蒜与白皮蒜两种。紫皮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浓,耐寒力弱,多在春季播种,成熟期晚;白皮蒜有大瓣和小瓣两种,辛辣味较淡,比紫皮蒜耐寒,多秋季播种,成熟期略早。究竟这兄弟俩谁更好、谁更受欢迎,难分伯仲,没有可比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
不过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所含有的大蒜素可增强肉类的风味。“吃肉不吃蒜,营养少一半”,所以大蒜素甚至在鸡、鱼等养殖业中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从养殖阶段就开始改善肉的风味品质。
对人来说,每周吃两次蒜,就能降低患癌风险。美国《癌症预防研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吃两次以上的生蒜,肺癌风险下降44%。现在正是肺炎疫情期间,吃点蒜总比不吃要好。一些爱美的女性不爱吃蒜,嫌弃它们那个味儿。其实不然——国际营养学期刊《营养与癌症》上发布一项研究称,每天食用大蒜和洋葱超过一次的女性,与从不食用者相比,乳腺癌患病风险可降低67%。
况且,现代科技作用下,“那个味儿”也是可以去掉的。作为“五荤”之一,蒜是粗菜淡饭的调味品;在富足时代,它为鱼肉提香;在其他场合如黑蒜,它的营养价值、功能功效、口感体验,你可能从来都不知道。
如果说生蒜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花兄弟,那么黑蒜就是“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花姐姐——经历了火的“烤”验后,此时的“花姐姐”已没有蒜味,口感还十分甜糯,这就是凤凰涅槃后的黑蒜。
作为一种加工食品,黑蒜自21世纪初从日韩传入。传统的黑蒜加工方式(固态发酵)就是利用高温和高湿条件,约经2~3个月发酵而成。这种发酵没有利用外界微生物,只是利用了生物酶催化及大蒜成分自身的化学反应。当然,如果用非发酵方法生产黑蒜,其工艺就更简单高效了——用130℃的高温蒸1小时,再用80℃~90℃烘几小时就OK。
“烤”验后,黑蒜自然“判若两蒜”、面目全非。但“蒜不可貌相”,要知道,黑蒜之所以“黑”,只是高温下,蒜内糖分和氨基酸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更魔性的是,美拉德反应还会生成一些非常复杂的香气,所以黑蒜吃起来就有焦糖的味道。
那么,生蒜固有的刺激性气味去哪儿了?且听下食品安全博士钟凯的解释:“大蒜里有两个标志性成分,一个是提供辛辣味道的挥发性硫化物,一个是大蒜多糖。其中大蒜多糖含量最高,如果去掉水分,大约占大蒜干重的80%左右。在发酵过程中,一部分大蒜多糖被降解,转化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尤其是果糖含量明显上升,因此口感出现较明显的甜味。蛋白质也被部分降解,释放出多种氨基酸,带来丰富的口味。同时,由于挥发性硫化物的减少,因此辛辣味道消失。”
前文用了张富硒黑蒜的照片,富硒黑蒜又是什么东西?硒+蒜有什么好处吗?您先了解下硒就知道了。
啥是硒?估计你听得最多、见的最多的就是你们家打印机的硒鼓了。其实硒元素很常见,比如蘑菇里,就含有大量的硒。
硒虽占人体总重量不足十万分之一,却是维持健康的必需元素,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和“天然解毒剂”。中国卫生行业标准推荐成人每日硒摄入量之所以为 50~400微克,就是因为硒元素在土壤中缺乏,导致我国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仅为26~32微克。
食用强化硒药食制剂是目前补硒的主要方式,但这些药食制剂在人体内利用率低且存在副作用。富硒蔬菜和富硒谷物作为重要的有机硒转化者,是人类摄入硒安全、有效、廉价、可行的途径。目前国际上推广的富硒蔬菜和富硒谷物有两种来源:一是利用富硒地区土壤种植,二是在种植过程中人工施加外源硒。
去年11月22日,由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和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的“硒高效菜用油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武汉(当时疫情尚未爆发)召开,现场展示了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培育的全球首个硒高效蔬菜杂交种“硒滋圆1号”。
王汉中团队依托所发掘的优异种质资源,利用聚合杂交、小孢子培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育种手段,成功育成全球首个硒高效蔬菜杂交种“硒滋圆1号”。“硒滋圆1号”具有极强的硒富集能力,在全国多个非富硒土壤种植其油菜薹硒含量在0.01~0.07mg/kg,还具有高钙、高维生素C、高氨基酸和高锌的特性,营养丰富、颜色翠绿、口感脆嫩,医疗保健功效开发潜力巨大。“硒滋圆1号”播种后两个月即可采摘,一次种植可采摘3~4茬,亩产量可达600~800公斤,配套密植栽培措施可实现更高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傅廷栋、万建民等与会专家认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的“硒滋圆1号”将富硒蔬菜市场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既能满足人们追求高端生活品质的需求,也有利于提升油菜全产业链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有了硒,中航汇购宜家健康产业集团出品的富硒黑蒜产品,比普通大蒜的水分、脂肪等有显著降低,微量元素则有显著提高,而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则至少为普通大蒜的2倍以上。因此,黑蒜富含人体必需的、提高身体机能的营养成分,具有消毒杀菌、抗氧化、抗酸化、增强身体免疫能力等显著作用。
食用方式:用120~150ml的65℃~75℃温开水冲调(注:高温会破坏营养),边加水边搅拌,待产品与水充分融合后,即可食用。
好吧,肺炎疫情期间,让我们回到家里,登录中航汇购宜家商城,下个单——好好吃“蒜”,都不装蒜啊!哈哈。